“今天有必要重提那句話,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近日,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的一句話,引發社會熱議。
放在今時今日來看,“學好數理化”還需要強調嗎?且看下面幾種觀點。
重提“學好數理化”很有必要
文|張立美
“數理化”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學科,是國家前沿探索、工業發展的根基。學好“數理化”,不僅對學習其他自然科學專業有很大幫助,而且可以為日后的深造做準備,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
但近年來在一些學校,文科考生規模有擴大、理科考生規模有縮小趨勢,“棄物理”的高中生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令人擔憂,不及時改善,日后可能出現科技人才斷層,不利于我國自然科學發展和科技創新。
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重提“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顯得非常有必要。這不是要否定人文學科的重要性,而是要引導全社會重新重視“數理化”科目的學習,特別是引導廣大高中生多選擇“數理化”科目,為今后學業和未來職業打下堅實基礎和良好的學術底色。
重提“學好數理化”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完善考試招生制度設計,引導和倒逼更多的學生重視數理化,提高科學素養,免得一些人連“水氫發動機”騙局都無法識破。
有助于扭轉“強文弱理”現象
文|江德斌
近年來,因考試政策導向、課程資源配比等問題,一些學校出現強文科弱理科的現象,比如某省選考物理的考生不到三成。如果長期延續下去,必然會導致數理化等基礎科學人才減少,不利于我國科技實力的提升,進而影響到科技研發和社會經濟發展。
正視這個問題,扭轉這一局面,就要重提“學好數理化”口號,修正高考選科政策引導制度,平衡文理科的等級賦分權重比例,將文理科的高考難度拉平,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學習興趣作出合理選擇,不再單純因文科難度低而報考,以改變“強文弱理”的失衡局面。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認識到科技強國的根本乃是基礎科學教育問題,應加大教育資源投入,提高科技人才的福利待遇,通過提升價值回報來引導人才流向。
當然,重提“學好數理化”,并非一味強調理科的重要性。事實上,社會發展需要綜合性、復合型人才,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有其重要的社會價值,都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無論哪一方面落后,都會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也不能為了強推數理化而冷落人文學科,應兼容并包、均衡發展,鼓勵人才多樣化,夯實國家富強的人才基礎。
“學好數理化”從來都不應缺席
文|王鐘的
在當下重提“學好數理化”,不能回到功利主義的路子。人類文明并非只有發展科技一條道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人文,是殊途同歸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人文底蘊;而人文學科也在不斷注入科學研究方法,讓人文關懷更接近社會現實的本質。
文理科的社會認知分野,有學科差異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受高中分文理科教學和高考分科考試的影響。目前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陸續提出了取消文理分科的措施。隨著改革逐步推進,造成文理科失衡的制度因素被消除,社會的認識無疑會更加全面。
除了制度層面的糾偏,還要主張成熟的社會心態。自恢復高考以來,無論是社會對文理科的態度,還是對具體學科的關注,都經歷了多番的大起大落。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一些“明星學科”橫空出世,相應地總有一些學科被“打入冷宮”。對待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應有恒心和定力,不要等意識到某個領域的欠缺時,才臨時抱佛腳地補償性發展。
其實,在當代中國社會,人文學科對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不斷凸顯,經濟、法律、社會學等學科在各行各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學好數理化”從來都不應缺席,對科學的信仰,對技術實力的追求,始終是國家走向強盛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