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地磁盔甲上有一條裂縫,而且還在擴大。
我們地球磁場的一個弱點,位于南大西洋上方,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它一直在擴大,并且開始分裂為兩部分。
對于我們這些在地面上的人來說,并不用擔心:磁場繼續保護地球免受致命的太陽輻射。
但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確實影響了衛星和其他航天器通過南美洲和南部非洲之間的區域。
這是因為大量的帶電太陽粒子滲透到磁場中,這可能會導致電腦和電路出現故障。
美國宇航局(NASA)稱之為“凹痕”(dent)。這個不斷增長的“凹痕”的來源有點神秘。但科學家們預計它會繼續膨脹。
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Paris Institute of Earth Physics)的地磁專家朱利安·奧伯特(Julien Aubert)表示:“這東西未來會變得更大。”
奧伯特認為,這個凹痕可能與埋藏在地球內部2897公里(1800英里)深處的兩個巨大致密巖石團有關。由于它們的組成,這些巖石團會干擾外核的液態金屬,從而產生磁場。
根據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地球動力學的研究員錢遠(音譯Qian Yuan)的說法,這兩個巖石團“在體積上比珠穆朗瑪峰要大數百萬倍”。
錢遠的團隊認為,這些碎片的起源來自于另一個世界:在一顆古老的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向地球后,它可能留下了這些碎片。
地球內部藏著一顆有45億年歷史的行星的碎片
在地球表面近3219公里處,地球外核的旋轉鐵產生了磁場,從那里一直延伸到地球周圍的空間。
這種漩渦部分是由來自地核的更熱、更輕的物質上升到上面半固態地幔的過程產生的。在那里,它與溫度更低、密度更大的地幔物質交換位置,沉入下面的地核。這就是所謂的對流。
問題是在南部非洲地核和地幔之間的邊界處有東西正在破壞這種對流,從而削弱了其上方的磁場強度。
圖片來源:Sanne.cottaar/WikimediaCommons/CC-BY-4.0
奧伯特說,錢遠的團隊正在調查的一個巖石團是罪魁禍首,似乎是合理的。
錢遠的研究假設這些巖石團是一個叫做“忒伊亞”(Theia)的古代行星的殘余,它在45億年前撞擊了嬰兒期的地球。這次碰撞造就了月球。
在那次撞擊之后,人們認為“忒伊亞”的兩個部分可能已經沉沒,并在地球地幔的最深處保存了下來。
錢遠說,相比地球地幔的其他部分,這些巖石團——專業術語叫大型低剪切速度區(Large low-shear-velocity provinces——的密度在1.5到3.5個百分點之間,也更熱。
所以當這些巖石團參與到對流中,它們可能會擾亂正常的流動。反過來,這可能會導致南部非洲地核的鐵旋轉的方向與地核其他部分的鐵相反。
地球磁場的方向取決于內部鐵運動的方向。要有一個強磁場,整個物體的方向必須相同。因此,任何偏離常規模式的區域都會削弱磁場的整體完整性。
不過,這些大型低剪切速度區可能根本不是該磁場薄弱的原因。
“為什么太平洋上方的磁場沒有出現同樣的弱磁場呢?另一個大型低剪切速度區就在那里?”丹麥技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克里斯托弗·芬利發問。
“對立地區”
較弱的磁場使更多來自太陽風的帶電粒子能夠到達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其他航天器。這可能會導致電子系統出現問題,中斷數據收集,并導致昂貴的計算機部件過早老化。
奧伯特說,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南大西洋異常區經常發生衛星故障。
即使在今天,歐洲航天局也發現,飛過該地區的衛星“更有可能出現技術故障”,比如可能會中斷通信的短暫故障。
這就是為什么衛星操作員通常在物體經過該區域時關閉非必要部件的原因。
據NASA稱,哈勃太空望遠鏡每天繞地球運行15圈,其中有10圈會經過這個異常區域,近15%的時間都在這個“對立區域”。
研究人員使用一組統稱為“Swarm”的三顆衛星來監視南大西洋異常現象。
一些研究表明,該地區的總面積在過去200年里翻了兩番,而且還在逐年擴大。自1970年以來,這種反常現象也減弱了8%。
在過去的十年里,“Swarm”還觀察到異常現象已經分裂為兩部分:在非洲西南部的海洋上形成了一個磁弱區,而另一個位于南美洲東部。
芬利表示,這是個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航天器的危險區域將變得更大。
他說:“衛星不僅會在南美洲上空出現問題,當它們經過非洲南部上空時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