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顯姿墓志整拓
01
北魏《司馬顯姿墓志銘》(以下簡稱《司馬顯姿墓志》),全稱為《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氏墓志銘》。該墓志刊刻于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可歸類于元氏皇家墓志系列,也是北魏墓志書法綺麗華美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相關碑帖資料顯示,《司馬顯姿墓志》石板的整體規格是67.1X67.3CM,基本為正方形。從該墓志的整拓圖片我們可以看出,該墓志石板前期的打磨工作完成后,緊接著是按照事先已經撰寫好的墓志銘內容來確定方格數量。
司馬顯姿墓志
由于墓志銘石板整體形制為正方形,制作者根據內容的長短,將該墓志的方格數量確定為22X22個,也就是一共為484個方格。我們再觀察整體拓片,會發現最后一行沒有內容,就讓它空在那兒。也就是說,以豎行方式計算,《司馬顯姿墓志》一共寫了21行,最后一行是空著的。
從內容上看,《司馬顯姿墓志》一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標題,二是正文內容,也就是有關司馬顯姿的生平介紹。第三部分是四言詩性質的銘文。這三個部分各自獨立,也可以說是一個標題加兩個自然段。
司馬顯姿墓志
02
我們再來觀察《司馬顯姿墓志》的整拓,發現方格外圍留出的空白較多,大概四周留出了比一個空格還要大一些的面積。那我們來推算該墓志的方格規格,不妨上下都加上一個方格,也就是24個方格,然后外圍再分別再減掉1.5CM,即67CM減掉3CM,也就是豎長為64CM除以24個方格,則每個方格長和寬約等于2.66CM。
換句話說,通過上面的推算方式,我們可以確定《司馬顯姿墓志》的方格規格尺寸應該在2.6X2.6CM左右。這個推算可能有一定誤差值。我們將這個正負誤差值提高一點,那么也可以確定,《司馬顯姿墓志》方格規格應該在2.5到2.8CM這個區間。
司馬顯姿墓志
在北魏眾多墓志中,不少女性墓主墓志銘的書寫風格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如《石婉墓志》、《孟敬訓墓志》、《穆玉容墓志》、《常季繁墓志銘》等等。我們今天這篇文章重點探討的《司馬顯姿墓志》,也屬于這個類別。
這些北魏女性墓志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是:由于這些墓主生前的地位都比較高,她們的墓志銘制作水平都比較講究。正因為如此,書寫者在書寫這些墓志銘時,都有意將字形寫得非常華麗飄逸,目的是為了體現出女性的陰柔之美。
司馬顯姿墓志
我們此前對于北魏書法的印象是:所謂北魏的書法石刻,肯定是以“雄強”為主要特征的。然而這種看法是很片面的。實際上,作為楷書字體演變的重要和關鍵時期,北魏楷書同樣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以《司馬顯姿墓志》為代表的墓志書法,就最大程度地體現了這個時期楷書可以寫得非常綺麗華美的特點。
司馬顯姿墓志
03
我們再來看一下《司馬顯姿墓志》的整拓圖片。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在這塊墓志的正文部分,存在著一些沒有書寫的空格。如第一行順數第3個格子,第七行的倒數第6個和倒數第9個格子,第十行順數第8個格子,以及第十一行順數第12個格子。
上面這些空格現象,是不是書丹者在書寫過程中落下了相應的字,也就是出現了缺字?還是因為別的原因?
司馬顯姿墓志
答案就是:這些空格,并沒有缺字,而是古人行文書寫時的一種變通方式。請各位注意看一下,在這些相應空格的下一個字,分別是“世宗”、“帝”、“天閣”等敬辭。按照古代通常的文體書寫方式,在正文中遇到這些敬辭,即使一個自然段還沒有結束,一般需要另起一行,稱為“抬頭”。
但墓志的整體面積和方格總數量是有限的,如果每次遇到敬辭都另起一行的話,那么很可能就會遇到方格不夠用的現象。正因為如此,在墓志、墓碑或其他刻石活動中,就采取了變通的方式:遇到了敬辭,就空上一格,用來表示另起一行。
司馬顯姿墓志
答案就這么簡單。上面我們舉出的這些空格敬辭的例子,我已經在圖片中用不同顏色標出,各位可查看一下。
按照我們上面所說的這個空格敬辭總原則,你再去閱讀其他的各種墓志,再遇到這種敬辭空格的現象,就不會再迷惑不解了。
司馬顯姿墓志
04
《司馬顯姿墓志》的結構,中宮收緊比較明顯。豎畫有時并不是垂直,而是呈西北東南方向的斜線。除撇畫、捺畫和主橫畫會特意拉長外,它的絞絲旁寫法,基本保留了漢簡的寫法,這也是我們可以注意的地方。
在臨寫《司馬顯姿墓志》時,我們建議使用方格的尺寸在2.5CM到3CM之間,盡量使用已經打好格子的粉彩紙。這樣我們就能夠做到差不多以基本原大來臨寫。
司馬顯姿墓志
北魏墓志的數量極多。如此眾多的北魏墓志,我們究竟該臨寫哪些?答案就是:將你目前手上已經購買到的北魏墓志,都臨寫一遍或多遍,就能學到不少東西。如此慢慢積累,我們對于北魏墓志的理解,肯定也會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