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轉行到書畫,最大的難點就在于自己書畫知識的欠缺,什么樣的作品是好作品?怎樣才能收藏到好作品?在藝術行當眼力是關鍵!想有所收獲,必須先練眼力!
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山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書畫行業尤其如此!
對于普普通通的藝術愛好者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最簡單的衡量標準是能否“看懂”,這里的“看懂”指的是:畫家畫的是什么?所表達的東西畫得像不像?畫山是不是像山?畫馬是不是像馬?另外作者所畫的這種主題的寓意是什么?假如這些都能看明白?都能回答的出來,便認為是看懂了,反之便認為是看不懂。其實,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于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借助“文學性”的描述。這種方法只適合欣賞中國畫中工筆、寫實的作品,因為它具體、真實,看得懂。
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作品
那么對于那些寫意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作品,用這種方法就難欣賞了,因為這些作品不寫實,畫面中的形象不具體,大部分人就看不懂了,再加上對畫作者的的陌生,那就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剛開始,我就是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作品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后來接觸的作品多了,這樣的方法就沒有太大作用了,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凡是好作品,一定是看著舒服的,畫面艷、而不俗氣;內容簡單、而不單調;內容常見、而不平凡!所以好作品一定好看!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衡量一個畫家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不僅僅是以“像”或“不像”。
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作品
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更重要的在于繪畫作品的主題,換句話說就是看這幅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觀念、思想或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并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很多朋友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畫展,在畫展中經常會聽到一個詞“氣勢”,內行們看作品首先是看作品的整體氣勢,從中領會體味作品的“神韻”,然后再去看作品的筆墨趣味、畫面構圖、著色、畫家的筆力等,最后才去看表達的內容造型,也就是像與不像或者“形似”。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實質,“神韻”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山水
從作品中體會到“神韻”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欣賞者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所以“感覺”很重要。
經過一年多的接觸,有一點點的體會分享給朋友們,欣賞國畫,首先,直觀地去感知藝術作品本身,通過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么?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其次,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也就是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畫的內容要表現什么?是怎樣表現的?所采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對作品表現內容和表達主題的理解,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以及對作品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山水
有人畫畫,就有人看畫,就會有人評畫,這也是美術界的常識。亦如誰都可以畫畫和看畫那樣,誰也都可以評畫。常常留意評畫類的文章,對提升欣賞水平也是有幫助的,掌握這些相關知識,收藏一副好作品就不再是太大的難事。(文中插圖,陜西著名畫家王延年作品,城市畫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