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吃虧是福”,但后來我才明白,沒有底線的善良,猶如沒有牙齒的老虎,只能被人騎,不會換回一絲一毫的福氣。
就像生活中的老好人一樣,別人什么要求都答應,今天讓你幫忙帶個東西,明天讓你幫忙趕個表格,后天讓你幫忙加個班。結果呢,人家不僅不感謝,還變本加厲。
最終自己吃了苦,受了累,本職工作卻沒做好,讓老板一頓責罵,扣了工資。
你有一絲一毫的福氣回報嗎?
我家之前在村里,就是太過善良以致軟弱,不僅沒得到尊重,還被嘲笑。還記得當初爺爺去世,我和父親挨家挨戶請人上門幫忙之時,部分人那冷漠不屑的神情。
最終,煙發出去不少,來的都是村里憨厚的老人。這事兒,讓我記一輩子。
因此,善良要有底線,該拒絕還是要拒絕,這樣,才能在做好本職工作時,兼顧他人,贏得他人的贊賞。
黃渤曾經說過,在他剛出道唱歌的時候,各種受騙上當,被拖欠工資,甚至不給結工錢;后來他跑劇組,也是總遇到各種各樣的壞人,被人惡意中傷,排擠,被導演當面羞辱。但自從他紅了以后,身邊全是好人,各種驅寒溫暖,端茶倒水,笑臉相迎。
雖然這并不說明這些“好人”中沒一個壞心思,但至少證明,你爬得越高,你遇到“壞人”的幾率會比較低。當然,還有另外一點:周圍的人或許沒有變,只是因為你比較有價值,大家不敢得罪你。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因為窮苦環境,資源有限,稍有利益牽扯,那都關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人很容易被催生出保障自身利益的奸詐念頭。而比較優渥的條件下,一些利益牽扯根本不傷筋動骨,就不必斤斤計較,自然更有余地選擇善良。
這也意味著,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在艱苦環境中還能堅守善良本性的人,都值得敬佩與交好。
這是很現實的一點。雖然說血濃于水,好似只要是一家人,成員之間的愛就是無私的。但只有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而兄弟姐妹間,是一個個完整獨立的個體。
人性有著自私的一面,那就是讓自己過得更好。
只有父母會無私的為孩子付出,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幫孩子就是幫自己。
而兄弟姐妹之間,就沒有這么濃的血脈基礎,有的,更多的是打小朝夕相處的情感維系。相處,關系就有好有壞。關系好,彼此的感情好,能多為對方著想一些;反之,想自己更多一些。
隨著利益牽扯越來越多,兄弟姐妹之間很有可能翻臉。
多少親兄弟、親姐妹因父母養老,遺產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只為爭一點:我付出比你多,我理應得到更多。
只有父母,不管和孩子的關系緊張與否,都會第一時間為孩子考慮,不求回報。
有句話說得好“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這句話就直觀地體現了人脈的本質:你有價值,被別人所需要,而非你有困難,別人需要為你付出。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貴的人住在深山,不一定他好相處,只因他有價值,所以即便山高路遠,拜訪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而住在鬧市的窮人,未必是個冷面人,只因他沒什么本事能幫到其他人,即便咫尺之遙,也是無人問津。
“顯貴時賓客滿座,落魄時無人問津”這種前后對比的悲涼,經歷過一些人生風浪的人,或許都經歷過,尤其是這個時候因困難借錢。
我表哥家,之前做開廠子,有錢,逢年過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讓人羨慕至極;后來因設備老舊,管理跟不上造成資金緊張,眼看要破產,當初推杯換盞的朋友,卻沒一個人愿意借給他周轉。
后來,我姨父求遍了親戚,才借了二十來萬,然而這些錢不足以改變廠子的命運,最終倒閉。這讓我姨父消沉了很久。
人微言輕,在一個人沒有相應的地位或者相應的價值時,你所說的話,很難引起別人的重視。
這并不是大家不尊重你,而是大家就看不到你。因此,在你提的建議沒人理睬時,不必太過傷心,覺得是自己哪里做錯了,對方不喜歡自己。
你需要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做出成績,增加自己的話語權。等你地位提升,或者在公司舉足輕重時,不用你說,自會有人跑過來詢問你的意見。
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利益至上。因此,但凡跟錢有關的事,尤其是和大錢有關的事,千萬不要和親朋好友有所摻和。和親朋好友做生意,不管是賠了還是賺了,最后你都會一無所有。
因為“人不患寡,患不均”。而人又都有另一種心理:同樣一件事中,總覺得自己付出的比別人多,貢獻大,理應獲得更多的回報。
兩種心理結合,其威力難以想象。
即便在夫妻關系中,發生爭吵時,都會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和不作為,強調自己付出了很多,更何況親戚朋友之間的關系?實在是不堪一擊。
一旦雙方爆發經濟糾紛,傷錢傷感情。因此,為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千萬不要和親朋合伙做生意。
以前年輕的時候,我對婚姻需要“門當戶對”的說法非常不屑,認為那是不跟時代的老舊思想,是對愛情的褻瀆。在某些影視劇和小說的影響下,我一度覺得只要兩人足夠相愛,什么出身、相貌、經濟,都不是問題,這些困難反而會更加突顯愛情的真摯與偉大。
然而,成熟以后我才發現,原來“門當戶對”這幾個字,蘊含了老祖宗千年的智慧。“門當戶對”指的不是雙方家庭表面的“財力”相當,而是“財力”背后體現得相近的“人生格局和眼界”,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三觀”。
三觀相近,意味著很大程度上兩人的人生追求相近,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相近,就更容易共情,勁兒往一處使,感情自然更牢固。
而“門當戶對”之所以會變味兒,是因一些人圖省勁兒,只看到了表面的財力,未曾多想一步。
受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的影響,年輕的時候總會覺得心目中的愛情是普世存在的,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圣潔理想的愛情,彼此可以為了對方付出一切,天涯海角。
慢慢成熟后會發現,理想的愛情其實是稀缺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理想的愛情往往意味著有一個接近完美的人,這樣,TA才能在各個方面讓你都足夠滿意。
然而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接近完美的人也幾乎不存在。因此,真正的愛情其實是互相包容了對方不足之處,崇拜對方閃光點的取舍之道。
現實中,婚姻愛情生活更多的是兩個異性之間互不討厭的相處。而這,就已然不容易。
小時候,父母會教育我們認清世上一些事的對與錯,給我們打下在世上生存最底層的是非觀。這是一個人所必須的,但也會讓我們覺得,所有的事都是分對錯的。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我們會發現,這世上一些事有對錯,但還有一些事情,根本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立場不同的合適與否。
人不是只分好人和壞人,人性也絕非只分善惡,它是復雜的,會變的。
就像之前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李達康在工作中敢想敢做,有原則,貢獻突出;但他行事霸道,愛惜羽毛,難以體諒下屬;他也不懂得關心妻子,直至兩人離婚,李達康都沒有幾句關心的話。對此,你能簡單地說他做的對與錯,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嗎?不能。
還有那之前是錚錚鐵骨的英雄祁同偉,后來卻墮落成了一個惡魔。你能說一個人永遠不會變嗎?不能。
雖然說,一個人的內在美才是真的美,才極具魅力,是吸引人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外貌形象,一個人很難吸引別人深入了解的興趣,而且也更加難讓人覺得好相處。
相反,如果一個人有著良好的外在形象,卻很容易吸引別人的好感,更容易深入了解。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光環效應”,即一個人賞心悅目的外表,很容易讓人對他的其他品性給予較好的評價與認同。相反,則需要更長和更深的交流,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同。
因此,雖然不是每個男人都帥氣逼人,每個女人都美若天仙,但男性可以保持自己干凈利落,女人可以精致一點,這非常有助于我們維持良好的社交關系。
《西游記》中唐僧和孫悟空遭遇袈裟之禍,不就是孫猴子不聽唐僧之言,非得與人斗富,才招致禍端嗎?
人吶,嫉妒之心隨時都在。只不過有強有弱,有的能控制,有的控制不了。為什么,因為人是需要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獲得幸福感的。而一旦周圍之人過得更好,就會心生嫉妒:為什么我不能比他過得好?
嫉妒之心太重,容易催生報復行為。那么,炫耀之人很可能招致無端災禍。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人性有弱點,但更有高尚的心。接受過別人的幫助,受過他人的恩情,我們應該銘記在心,懂得感恩。在自己方便之時,將溫暖傳遞出去,這不僅有利于社會,也能讓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說不定,啥時候你幫助過的人,就能反過來幫你一把。這可比所謂的酒肉朋友強多了。
以上12條,是我近幾年感受頗深的道理。你覺得哪條最扎心呢,你有什么切身體會過的人生道理,歡迎交流討論。
我是@不染的時光,和您一起品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