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000字,閱讀需6分鐘
自新課標的發布,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一直以來,《中小學老師參考》一直聚焦新課標導向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傳播,為大家提供最前沿的信息與知識,如專家報告或講座內容、前沿課例等。
新課標學習合集
單元整體教學&大單元教學合集
教學評一體化合集
核心素養&深度學習合集
新課程背景下的項目化學習&跨學科合集
但我們也深知教育教學改革的復雜性,每一種教學模式迭代的背后,需要生態的重構、思維的重構、全新流程再造等。圍繞傳統教學模式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樣態轉換,每一所學校,每一個班級,每一位教師面臨的難題也不一樣。“多談談問題”,直面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比如,針對以“大單元教學”、“項目式教學”。通過一線教師的反饋,大家面臨以下問題:
1.無論是項目式學習、大單元教學,如何把大的情境和知識的融合成一個大任務/項目?這是難點,需要老師深度加工。
2.由大任務到子任務到活動,能不能把一個大任務或大情境一拆到底?如何保證教學設計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也很有難度。
3.新型評價方式如表現性評價,在評價量表、量規的開發以及使用上比較少。同時,素養型的量規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或者模板。以前教師只擅長出題,不擅長評價。
4.什么是好的大概念?有沒有評價標準?當老師自發性抽離與整合教材中的大概念,只能是老師的素養決定了課程質量,老師認知就是課堂的認知。
5.不同版本教材和不同學科下,如何將教學評一體化落實,細化到課時?
部分問卷展示
關于項目式學習,問題有:
1.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驅動性問題?
2. 如何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實施過程中容易斷線,在如今教學環境中,中學教師事務繁多,往往感覺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多樣化的項目式學習。放在周末,擔心組織學生安全問題。
3. 實施中教師慣性任務驅動,而不是問題驅動,容易穿新鞋走老路。
4. 如何激發學生持續性探究熱情,對產品迭代升級?
5. 項目式學習還處于邊角料,如何走向常態化、與教學有機結合,需要教師不斷學習與創新,也需要學校整體推進的教改氛圍,教師個體缺乏指導與區域教學推動實施的難度較大。
關于大單元教學,問題有:
【語文組】
1. 缺乏實踐指導,不知道如何下手。大單元教學實施理論聽得多,但對實施的具體方法和手段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對語文大單元教學實施方法的指導,部分教師受本身專業素養的限制,不知道如何下手。
2. 工作慣性和質量檢測壓力不敢去嘗試。教師對于單篇文本教學是輕車熟路,形成了自己比較成熟的教學經驗。教材配套的練習冊是以單篇形式呈現的,講一篇練一篇,用起來方便。
3. 有些單元里面的作文為什么會和整個單元的主題沒有太大的關聯?
4. 大單元整體教學,需要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起碼熟讀本單元幾篇課文,完成任務單。然而事實是,很多學生連瀏覽一遍本單元的課文都做不到。尤其是對長一點的課文。學生對課文不熟,接下來的活動就很難推進。
5. 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如何設計?
6. 語文跨學科學習如何進行?
7. 使用大單元教學后,是否會忽略教材編排的“螺旋式上升”學習認識規律?會不會將重構變為某一領域內容的簡單堆砌?
8. 大單元目標與分課時目標的關系?大單元目標如何統領分課時目標?
9. 大單元目標的達成評價如何起到圍繞單元目標,保證目標達成,避免目標與教學兩張皮現象的出現,同時對任務活動設計起到引領作用?
【數學組】
1. 如何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數學知識網,理解知識的本質?比如數與代數,怎樣讓學生理解數認識和運算的一致性?
2. 綜合與實踐實施難度大,怎樣能讓它們不過重增加老師的負擔呢?
3. 缺乏實踐指導,不知道如何下手。大單元教學實施理論聽得多,但對實施的具體方法和手段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對大單元教學實施方法的指導。
4. 小學數學單元整合教學是一個實踐難題,不容易找到準確的整合點,在課堂教學實施上的實效性還不夠大。
5. 大單元設計下的分課時實施與傳統教學的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課型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6. 如何實施項目式學習,缺乏理論認知與案例參考?
【英語組】
1. 怎樣組織和安排單元教學內容可以更好地促進單元整體目標的達成?
2. 如何將單元總體教學目標合理分布到各課時或語篇教學之中?
3. 英語教師工作量繁重,班額較多,班級中兩極分化嚴重,后進生隨著年級的增大而增多。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完成課時教學任務,很難兼顧到這些學生,怎么才能更好地處理好這一關系?
4. 高年級的課文篇幅長,難度大,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研員(語文學科)】
1. 不同的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具體實施路徑?
2. 不同學段、不同文體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途徑?
3. 不同文體的教學策略及途徑?
4. 如何把握好不同學段識字寫字的具體要求?
5. 跨學科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6. 如何有效實施單元整組教學?
7. 如何開始有效的習作講評?
8. 如何更好的開展低年級的非紙筆測試?
9. 如何更好開展幼小銜接?
10. 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試題命題的價值導向和研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