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主講人
01
胡藝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數據挖掘, 學習分析,STEM教育等。
課程視頻
02
課程講義
03
信息化2.0時代的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思考
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在1月29號發出了“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全國各地中小學學校和老師紛紛克服困難展開線上教學。學校自上而下,校內校外,一時間大量師生突然涌向在線教育平臺,教師準備不足,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欠缺,網課平臺崩潰,教學視頻卡頓等矛盾逐步顯現。
在大家反思當下教師、學生、教學法、在線平臺能如何改進之時,我想借此機會也來談談信息化2.0時代的信息化領導力的轉變。何謂信息化領導力,一般是指領導者對于信息化愿景的規劃,是校長或管理者在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規劃愿景、實施方案及建設方式,以及影響和帶領全體師生員工一起實現該愿景的能力與智慧。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來臨,校長信息化領導力也面臨著轉型與突破。不久之前,我們團隊以上海市16個市轄區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校長為調查對象,進行了信息化領導力抽樣調查,通過分析回收到的近600份問卷。我們發現:在傳統強調校長的自身信息技術素養和組織規劃能力之外,信息化2.0時代下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展現出新的轉變。那么都有哪些轉變呢。
一. 循序漸進的信息化規劃:從硬件配置到教學法指導
在教育信息化逐步完成從1.0到2.0的轉段升級的時代背景下,中小學校長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重點也從“硬環境”轉向“軟環境”。調研結果顯示,在此過程中,中小學校長希望得到關于硬件配置和教師專業發展兩方面的政府支持和策略指導。
超過六成的校長表示,希望能在創新教學空間的設計打造過程中得到來自政府的支持。在硬件環境基本健全的條件下,校長也普遍認識到,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教師的“數字勝任力”高低會影響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水平,是2.0時代目標下人力資源供給的重要一環。在內容上,小學校長最希望得到政府在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與學方面的指導,初中校長則更希望得到關于如何解決數字鴻溝及在家中支持數字化學習方面的指引。
二. 自上而下的權力賦能:個性化的校長決策與學生發展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一線戰場,各個學校往往會面臨更細致瑣碎的實際困難和即時需求,統一的規劃要求可能并不完全適用具體的情境,存在信息滯后的可能。因此,很多校長提出希望允許各所學校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有自我決策的機會,依據實際供需條件規劃個性化的學校信息化實現路徑。通過使教育管理工作的權責邊界明晰,提升教育工作的協同合作水平,促進“管理本位”的教育管理向“服務本位”的教育治理轉型。
同時校長們也提出,希望實現從信息化基礎建設到智慧校園、數據治理的跨越,更好地為師生提供基于證據的教育決策輔助和個性化發展支持。
三. 由點及面的信息互通:從資源冗余到資源整合
可以明顯看出的是,目前中小學校長的信息化建設重點大多仍聚焦于基礎硬件設施的配置上。在信息化設備更迭速度極快的今天,這種建設上的傾向很容易使之陷入盲目追求新式設備而忽略其實際使用率的誤區,從而導致大量信息化資源的冗余。
校長也逐步意識到,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增加教學資源、課程的庫與平臺,開展優質數字資源建設與匯聚,加強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資源內容的虛擬強度、交互深度、豐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