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
尋求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最優平衡解
復課的腳步逐漸臨近,持續一月有余的網課已經接近尾聲。作為疫情期間“在家上學”的重要手段,數千萬教師、學生和家長加入到了網課的行列當中。而對于網課效果的評價,社會各界毀譽參半。
在線教育產業的推動者和教育信息化的擁躉們,對其發展前景寄予厚望,疾呼在線教育的春天即將到來;但作為深度使用者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心情卻比較復雜,叫苦不迭,倍感壓力的大有人在。
教師吐槽自己從“一線教師”成功轉型為“十八線網紅”;學生的大量一星評分迫使平臺提供方釘釘大呼”高抬貴手“, 因陪娃上網課而備受各種拍照、錄音和上傳煎熬的家長,無奈的自嘲為“手殘老母親”。
好事者搜集出各種“網課時代的迷惑大賞”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熱鬧程度堪比吐槽大會。
從各種網絡評價中不難看出,各界對于網課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1、網課脫離了線下教育面對面的情境,缺乏互動,也沒有課堂的鮮活氣氛,課堂效果大打折扣;
2、囿于網絡軟硬件設施的限制,正常教育過程常常被打斷,尤其是網絡不發達的區域卡頓嚴重,學習效率極低;
3、匆匆轉型直播的教師,對于網絡教育存在著諸多不適應,狀況頻出,例如,有教師一不小心打開了直播的靜音,導致一節課成為了“無聲課堂”。
4、不少學生的自控力不足,分心和學習效率低下成為常態,而且長時間的線上學習對學生視力的損害也讓家長倍感焦慮。
其實,類似的討論已延續多年,從互聯網和教育的初步融合時起,關于線上教育利弊的爭議就從未止息,從PC時代的在線課堂,到移動時代的教育APP。這一次,在疫情的特殊情境下,網課由此前輔助的角色猝不及防的被推到了前臺,擔當教學的主角,在獲得極高頻度應用的同時,種種短板也暴露在陽光下。
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緩解,中小學校陸續恢復教育秩序。這一輪關于網課的”極限挑戰“終將過去,對于學校管理者,如何從這次”黑天鵝“事件中汲取啟發,是一個長久的問題,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01
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
尋求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最優平衡解
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融合是一個長期的話題,它與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園等諸多教育重大發展趨勢息息相關。但在正常的教學秩序之下,遷移到線上的教育模式一旦出現阻礙,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更傾向于將這種模式“證偽”,回到面對面教學的常態中。
但在當下一個多月的網課中,”無路可退“的極端條件,倒逼社會各界,從設備提供商、學校到廣大師生家長,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竭力在線上教育完成大部分教育內容,其中的種種嘗試,無論是得還是失,都值得廣大學校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總結和反思。
02
學校文化是否真正走進師生心中
疫情期間,受到空間的阻隔,不僅是教師對于學生的很多管理舉措難以發揮成效,學校評估教師績效的傳統方式也同時遭遇巨大沖擊。正如歷史中曾經上演了無數次的故事一樣:組織的強力管控失效之際,往往是文化綻放異彩之時。
學校文化究竟是被束之高閣的文本,還是內化于師生的心中,在網課推進的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個多月以來,我們既看到了眾多教師和學生克服萬難,保障教和學順暢進行的感人事跡;也不乏一些教師敷衍了事,學生逃避學習的事件發生,令人遺憾。疫情結束后,學校管理者應對此進行復盤,探索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將學校的文化內化于師生的心中。
03
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實戰能力如何增強
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文件中,將”增強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創新教育教學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作為重點要求。在針對教師的各種教育培訓中,關于信息化素養提升課程的比例,也不在少數。
但在這次疫情的網課當中,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參差不齊的問題仍然充分的凸現出來。部分被學生家長詬病的問題,與其說是網課本身的問題,也未嘗沒有教師因信息化素養欠缺而導致的因素。
從信息選擇能力、風格轉變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到情緒管理能力。都需要教師有主動求變的意識,這樣的素質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淀。如何形成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有效氛圍,學校管理者應當有所作為。
04
如何補好學生的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課程
蔓延全國乃至全球的疫情,促使人們反思人與自身、與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是面向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契機。很多學校在網課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通過作業、征文等形式,表達對于生命和健康的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可以敏銳地感受到疫情帶來的種種變化,在綿延數月的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下,居家隔離的兒童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
學齡兒童雖然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和成人相比,更容易對接收信息產生錯誤認知。面對電視反復播報疫情新聞、家人對衛生要求過分苛刻等問題,已經容易變得緊張、煩躁和害怕。學校以疫情為素材的教育應當把握適度原則,避免因為頻度過高、力度過大而導致負面效應。
05
如何提升學校管理者自身的系統思考能力
在疫情的非常態下,學校管理者需要關注的外部因素驟然增加:從疫情變化趨勢、相關政策法規到教師學生心理狀況,都處在巨大的變化當中。這就對學校管理者自身的系統思考能力產生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大師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將“系統思考”作為學習性組織的最重要修煉。所謂的系統思考,即整體,全面,充分考慮各種事務發生在時間及空間上的因果關系。而不是在發生問題時,簡單片面的提出解決方案。在系統思考過程中,今天的問題往往來自于昨天的答案,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往往是無效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管理者應把疫情階段應對“黑天鵝事件”的思考和實踐,作為一次了解動態性復雜和解決動態性復雜的難得修煉,并將其中的有益經驗延續下去。
編排|庭曦
圖源|網絡
政策,法務、財稅、管理、品牌建設……特殊形勢下,眾多問題亟需民辦教育人的關注與解決。作為線上教育新知平臺,“即曉”將密切關注當前形勢,快捷迅速地為您匯總推送民辦教育相關輿情信息,助力民辦學校管理者進行有效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