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管君導讀
學校后勤工作素來點多、面廣、事雜,疫情在前,后勤不后……
如何轉變傳統后勤管理依靠“手工型”信息采集和交換而耗時耗力的狀況?
如何通過周密的防范措施確保復工復學期間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
如何讓“沉睡”的后勤管理數據更好地為學校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如何配套學校后勤管理工作變革?
來看看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小學的“智能型”后勤管理。
本文刊發于2020年第4期《中小學管理》第49-51頁,全文共3414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刊從不收取任何形式審稿費、編輯費、版面費
后勤管理是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甚至決定著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尤其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師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多,急需學校后勤管理水平與之匹配。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小學在“新技術賦能學校后勤”理念的引領下,借助數字校園建設的有利契機,將學校后勤管理引向信息化、智能化,既適應了學校辦學快速發展的需要,也促進了后勤管理工作從已往的單純“手工型”向“智能型”的轉變。
變革后勤管理工作流程,讓服務工作更高效
已往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多依賴人與人的當面溝通,導致日常信息采集和交換都耗時耗力。為此,我校依托信息技術進行后勤管理變革,提出“多讓信息跑路,少讓人跑路”,全面改革后勤管理服務理念和工作流程。我們通過分階段開發“掌上雅園”APP的后勤管理版塊,將學校功能室使用預約、辦公物品申領與維修、校產管理等工作進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只要在手機端安裝“掌上雅園”APP,就能實現與后勤人員的雙向互動,獲得及時高效的后勤服務。
以學校常見的功能室使用預約為例。我校在“掌上雅園”APP上開發了功能室預約系統,可以自動聯通教師、學校后勤中心和學校信息中心三方。學校在對現有功能室、會議室基本情況進行統一梳理后,規范申請使用流程,要求使用者統一在“掌上雅園”APP上申請報批,每項申請可被信息中心和后勤中心同時看見。整個審批受理過程由系統自動統籌協調,并根據申請者提出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及反饋,做到預約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安排無紙化、管理統籌化、協調自動化、記錄數據化,改變了已往存在的功能室管理混亂、人員使用不均衡、設備服務不到位等情況,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設備使用效益。
再如:當前伴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各學校都在積極進行復工復學準備,如何通過周密的防范措施確保復工復學期間學校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至關重要。一旦復工復學,每天對入校的全體師生員工進行體溫測查將成為常態,而且這一任務時間緊、重復性強、工作量大。為此,我校決定采購校園疫情健康管理平臺,通過紅外熱成像儀進行人員測溫,不但可以一次完成多人測量,準確、快速、無接觸,而且一旦發現人員體溫出現異常,系統會第一時間發出預警通知,報告異常情況出現的時間、地點、人數等信息。同時由于我們在管理平臺預先導入了師生員工數據,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實現測溫數據和每個人的精確匹配,而且可以針對一段時間內的體溫數據出具分析圖表等。目前我校這一系統已安裝到位并已通過多次試驗檢測,確保均能穩定、準確工作。
深挖后勤管理數據內涵,讓服務工作更優質
我校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建成了學校管理基礎數據庫,里面匯集了大量的后勤管理綜合數據。如何對這些“沉睡”的數據進行有效的篩選、整理、分析,使其更好地為學校管理決策提供參考?為此,我們利用相關技術對日常采集的后勤管理數據進行大致分類,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意義,真正讓數據“說話”,為管理服務。
其一,預判性數據引導后勤管理精準化。所謂預判性數據,主要來自各種工作調研中的數據,如圍繞學校管理各項工作對師生、家長開展的意見傾向調查等。通過對這些調研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就可以提供前置的精準服務。如我校為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常態體系,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溯源平臺,打造“陽光餐飲,明廚亮灶”。在食品溯源平臺上,學校食堂每日進貨的數量、價格、品質均可實現追溯倒查,同時食堂操作間中消洗、烹飪、分餐等食品加工制作的各個環節均可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在校園內的電子顯示屏進行公示,供師生家長監督,真正實現陽光操作、透明化管理,讓師生吃得干凈和放心。我校還通過“掌上雅園”APP對食譜進行管理,師生和家長均可通過系統隨時查看食譜內容,并參與相關調查。學校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收集分析,并結合營養科學理論,科學搭配午餐食譜,不斷研發新的菜品,使師生吃得科學,吃得營養,吃得順心。
其二,過程性數據服務后勤管理精細化。所謂過程性數據,主要是通過實時記錄學校各項管理工作過程而產生的數據。對于這類數據,我們主要通過建設數字校園信息化服務平臺打破數據孤島,實現信息共享,進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有針對性地改進。例如:我校后勤中心通過校園安防視頻監控系統能夠準確判斷學生上學和放學時的人流量、擁堵點,以及學生在課間休息玩耍時的監護盲區,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至學校德育室。德育室接到相關信息后,就可以針對上學放學路隊管理與考評、學生課間監護崗位設置、安全教育等工作內容進行調整,以更好地保障學生身心安全。又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校信息中心配合德育室工作,在使用QQ、微信、電話等方式的基礎上,依托“問卷星”系統對全校2000多名師生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排查,并將統計數據匯總上報,不但大大減輕了人員工作量,而且保證了疫情排查工作“每天進行,不漏一人,上報及時”。
其三,結果性數據引領后勤管理集約化。結果性數據分析,是指我們在某項后勤工作開展一段時間后,通過對其中累積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中隱含的趨勢,從而為下一階段的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以我校的辦公物品申領系統為例,該系統除可以實現辦公物品申領預約功能外,還會自動留存每次領取的數據。一學期結束后,后勤中心通過對后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能清楚知曉辦公物品的損耗總量及分類情況,并大致判斷損耗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優化管理,從而既保證辦公物品的合理使用,又能滿足師生的正常需求。
再以物品報修為例。我們通過對2016~2018年連續三年的學校物品維修統計數據分析發現,物品維修總數逐年增多,同時從維修物品占比來看,學生課桌椅和電類維修比例一直較高,2018年教室門鎖維修增量較為突出。我們又結合實地調研發現:學生課桌椅早已超過報廢年限,學校教室門和門鎖因使用頻繁且用時較長,老化破損嚴重,很多教室門框幾近無法固定;學校原來的電路載荷設計不夠且老化嚴重,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并導致跳閘、短路現象經常出現。學校最后通過翔實的維修數據和實地調研報告,向區委、區政府和教育局申請改造計劃并得到支持,于2019年暑期完成了全校學生課桌椅和教室門更換、學校變壓器擴容升級、教學樓電路改建等工程。
賦能后勤管理團隊建設,讓后勤人員更專業
為配合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變革,我校后勤部門改變原有的垂直統一管理模式,實行扁平化管理,在校級相關領導分管之下設置一中心五部門,即后勤中心和保安部、餐飲部、保潔部、維修水電部、外勤部。中心設后勤主任,每個部門分設小組長,各部門在中心統領下既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又能實現團結協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依托信息技術加強內外部溝通,不斷提升后勤人員工作的成就感和專業度。
其一,加強內外部信息互聯,提升后勤人員成就感。為提升日常工作效率,我校后勤中心和下屬各部門分別建有中心微信大群和部門微信小群,平時后勤主任與各部門保持溝通,各部門成員在小組長帶領下獨立開展工作。遇有重大活動,后勤主任再統一協調各部門分工合作。除注重加強團隊內部溝通,后勤部門還非常注重與校內主要服務群體—教師們的日?;咏涣鳌H绾笄谥魅瓮ㄟ^微信連接后勤團隊與教師團隊,一方面將后勤人員的工作場景通過照片、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全校教師,讓他們了解后勤人員工作的辛苦和成效;另一方面也將教師們對后勤團隊的好評和建議通過截屏后轉發等方式及時反饋給后勤團隊,以激發成員的成就感和責任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之中。
其二,強化數據使用意識,提升后勤人員專業度。變革學校后勤工作,技術是手段,核心卻在人。為此,我校通過各種培訓活動不斷提升后勤人員的專業水平,尤其注重提升其“數據意識”,使他們能夠做到會看會用數據,并據此主動改進工作。如食堂員工會通過關注廚余數據來調整每天的飯菜分量,保安人員會通過關注學生單獨離校數量對學校門衛制度提出改進建議。又如:我校水電工李師傅在發現學校自來水用量增加異常的情況下,通過記錄分析用水數據,推測是學校自來水管網使用年份太久導致地下管網有漏點,而且跑水量呈逐步擴大趨勢。后來學校請人使用專業儀器進行定點探測維修,很快在學校某處的地下管網找到漏點,成功解決了漏水難題。這一事例讓后勤團隊看到了數據的力量,大家都更加自覺主動地采集利用數據,使其更好地為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