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三,受美元低迷和氣候因素影響,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價格全線上揚。
當天,CBOT玉米期貨3月合約上漲1.49%,收于每蒲式耳3.565美元,此前一度觸及3.57美元,為12月5日以來的最高水平。小麥3月合約收漲2.73%,收于每蒲式耳4.33美元,為1月12日以來的最高價格;大豆3月合約收于每蒲式耳9.9225美元,漲幅0.61%。
供給趨緊對農產品期貨價格構成支持。阿根廷部分地區干旱天氣以及巴西雨季都將影響收成,進而提高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吸引力。此外,美國中西部雨雪天氣預計將影響冬小麥生長,成為小麥期價大漲的原因之一。
需求方面,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乙醇產量保持在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在截至1月19日的一周內,美國乙醇產量達到106萬桶每天。這意味著當作乙醇生產的玉米需求達到1.115億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7-2018年用于生產乙醇的玉米數量將達到55.25億蒲式耳,但按照當前的生產水平來看,這個預測還是略微保守。
此外,美元走勢疲弱亦對農產品價格構成支撐。美元指數在失守90關口后,周三繼續急劇下跌,目前徘徊在89一線,分析認為美元大幅走低使得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
同時,美元弱勢也刺激了大量的空倉回補。路透元援引經紀商稱,隨著美元下跌至三年低點,越來越多玉米和小麥交易商開始回購此前的賣出頭寸。過去幾年,在全球農產品庫存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投資者建立了大量空頭頭寸。
去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一波強勁反彈,國際原油價格重返70美元/桶上方,工業金屬也備受青睞,去年標普GSCI工業金屬指數漲幅大漲24%,高于標普500股指漲幅。
在原油和工業金屬的一派火熱行情中,農產品價格卻持續低迷,2011年來,美元走高以及美國多年來的大豐收使得農產品價格遭遇重挫,玉米價格已下跌超過50%。
農產品價格未來走勢還是難言樂觀。隨著價格走高,農民將開始出售此前由于價格過低而儲存的產品,進而對反彈構成壓力。
Texas A&M AgriLife Extension Service經濟學家Jason Johnson博士認為,2018年上半年,玉米產量豐收和供應過剩將繼續壓低玉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