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五彩瓷篇一)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和第四篇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四)


26、五彩文王求賢故事圖蓋罐 

     罐胎體厚重,蓋略鼓,與罐身扣合嚴密,口沿、底皆無釉,為轉變高峰期產品。

     器身繪畫采用紅、綠、黃、紫、松石綠以及黑色等多種彩料,表現周文王訪求姜太公 (即姜子牙, 以往某些西方學者所編圖錄中曾誤為王太公)的故事。當時姜太公正隱居渭水之畔,他勉強答應文王之請,離開隱居地效命于周。畫面中,文王站立著,侍從手舉黃傘立于其側,生后則是一棵綠樹,一童子手指垂釣匯總的姜太公。文王身后還有兩名官員、坐輦及兩名隨從。畫的“背面”較寬,可見多層山石、云紋以及以綠色苔點暈染的V字形黑色草地。

器蓋繪八嬰游戲圖其中一個在放風箏。蓋與器身多處以淡松石綠色敷彩,使此罐更顯珍貴。

蓋罐所繪故事圖同圖版27 一樣,均含有政治寓意。(邁克爾.巴特勒)

 明崇禎年間 約1640—1643年

 高19厘米

 口徑17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27、五彩伯夷叔齊故事圖觚

     觚由三部分組成:中間腰身微凸,底足略外撇,頸部作喇叭狀,器底無釉口沿施釉。為轉變高峰期產品。

器身裝飾采用紅、綠、黃、紫、黑諸彩.所繪故事出自司馬遷?史記?。武王欲伐商,伯夷、叔齊兩兄弟前來勸諫,但武王未采納其建議,最終還是滅了商。伯夷、叔齊遂“恥食周家粟”,終致餓死于首陽山。

  畫中武王坐于馬上,左右待從各舉一面黃色三角旗,另有一侍從舉著類似的旗幟正騎馬飛奔而來,伯夷、叔齊則跪于途中。器身以紅彩書寫銘文如下.表達了兄弟兩人對前朝的忠心:

青高義士,叩馬諫君王。恥周家粟,于心終不忘。

畫中伯夷、叔齊兩人左側簡略描繪了由松樹、山石和云紋組成“背面”。草地以多簇紅彩V字形符號來表示。器物中間部分繪有再組折枝花果,分別為佛手和桃。觚的脛部則裝飾有倒置的三角形蕉葉紋,以紅彩描繪的大蕉葉和以綠彩表現的小蕉葉相間排列。

17世紀中期的瓷器上經常會出現反映對明朝忠心的主題, 這顯然同當時満人入侵、明廷瓦解的艱難時期有密切聯系(見圖版26說明) 。

 明崇禎年間 約1640—1643年

 高48厘米

 口徑22.5厘米

 底徑14.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28、五彩二仙圖碟

碟胎體厚重,弧壁,口沿涂有一周醬色釉。圈足無釉粘砂,底施釉。

碟內以紅彩、兩種不同色調的綠彩以及黑彩描繪了八仙中的鐵拐李和藍采和。背景為山水圖,二仙表示衣袂飄揚,完正從鐵拐李背上的葫蘆里冒出來。二仙所走的地面施淡紅彩,使畫面顯得非常寫實。此外,畫中可見多層次巖石和V紫形草地,具有明顯的轉變高峰期風格。

畫中所繪太陽下方書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秋興八首》之一的兩句七言詩句:“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這兩句詩描述的是每隔千年西王母在瑤池慶壽的場景。

有這樣一個故事:李鴻章在會見維多利亞女王之時,就將這兩句詩獻于女王以示敬意。女王很符合西王母的文學形象,李鴻章則是和道家鼻祖李耳(即老子)同姓。當年老子曾經函谷關退隱西行。不過,歷史上并沒有資料說明維多利亞女王是否欣賞這種文學比喻。

明崇禎年間 約1640—1643年

高5厘米

口徑21厘米

底徑8.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29、五彩海水龍紋盤

   作品為敞口,深圈足,足外端內斂。器內畫五彩紋飾兩組,內心為云龍紋,內壁一圈飾海水,有對稱礁石松樹四處,外壁為趕珠龍二條,五彩用彩濃重.手感十分明顯,底心釉下有青花雙圈款.內書甲戌孟趙府造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后,曾分封了許多子孫為王.此盤應為,末代趙王朱慈檊的定燒作品。?明史?中有關于他的記載。在明代,許多王府用祭器都是由朝廷提供,如宣德時期.皇家曾為趙王府定燒磁州窯器, ?明宣宗實錄?記載了洪熙元年(1425)九月“己亥命行在工部于磁州造趙王之國各壇祭器”。這是見之于官方文獻的重要例證。値得注意的是,在傳世品中有這種崇禎七年(1634)的五彩海水龍紋盤,再次出現與趙王府有關的瓷器內容,這在瓷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事例, 因為許多王府用瓷器都沒有款。

嚴格說,此盤具有明代官窯風格,五彩彩料與明代晩期萬歷時期的官窯五彩器十分相似,繪畫風格也十分接近,只是制作水平稍顯粗糙,龍紋也顯得蒼老,似乎預示著明朝的衰落。盤底的干支紀年顯示.此盤燒造于明朝滅亡前的崇禎七年,這一階段景德鎮官窯早已停止大規模的燒造。從作品風格看,應出自制作官瓷的工匠之手。(陸明華)

 明崇禎七年(甲戌) 1634年

 高5.6厘米

 口徑26.3厘米

 足徑16.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48、五彩魚藻紋盤

此盤撇口,斜腹,矮圈足,足底粘沙。通體施透明釉,釉色白中泛黃。底部落“大清順治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青花色澤藍中泛黑,濃淡不勻。

盤內心繪制魚藻紋圖案,以紅、綠、赭等低溫彩料畫了四尾魚,分別為青魚、白魚、鯉魚、鮭魚、四尾魚中暗函口彩,為“清白廉潔”之意。這種以物寓意的做法在中國文化中發源甚早,在明代早期的器物上已經可以看到相同的四尾魚同時出現在一件器物上。

有順治年款的瓷器很少見,五彩的更少見。(江松)

清順治 1644—1661年

高3.6厘米

口徑21.1厘米

足徑13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4 9、青花五彩三獸蓋罐

罐直口,豐肩,弧腹,平底,蓋子口,寶珠鈕。罐的胎體較為厚重,但胎質仍細膩洞滑,其造型較為健樸。蓋罐以五彩裝飾,藍色依舊采用釉下青花代替,紅、綠、黃、新口黑色為釉上彩.以鐵為呈色劑的紅彩濃烈但不鮮艷.為紅中泛黃的不透明色;黃、綠色雖呈色透明,但也不太鮮艷;黑彩在裝飾中主要用作勾畫輪廓。蓋重的裝飾紋樣為纏枝牡丹花紋。罐身的裝飾較為滿密,頸部位蕉葉紋,足部飾蓮瓣紋,腹部三體形開光內各有一瑞獸,其形象夸張而天真。黃首綠麟者為麒麟,藍首綠身者為當康,黃者為白澤。它們皆為祥瑞之獸,以其作裝飾則寓意吉祥太平。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一說龍身),牛尾(一說獅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也有說鹿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有施釉動物肢解后的新合并體。麒麟,麒雄麟雌,在傳說中后來合二為一,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其性溫善,不復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

白澤,神獸名《云笈七簽》引《軒轅本記》:“帝巡守,東至海,登恒山,于海冰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命以圖寫之,以示天下。”《瑞應圖》云:“黃帝巡于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情,以戒于民,為除災害。”白澤能預示鬼神,警戒民眾,消除災害。

當康,《山海經.東次四經》:“........有獸焉,其狀如豚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郝懿行云:“當康大穰,身轉義近,蓋歲將豐稔,茲獸先出以鳴瑞。”當康出現則是天下豐收的祥瑞之兆。

此蓋罐以三個預示祥瑞之兆的瑞獸來裝飾,有祈福的意義蘊含其中。(張東)

清順治 1644-1661年

高38厘米

口徑13.3厘米

足徑1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50、青花五彩花鳥紋花觚

觚敞口,直筒腹,下腹部略微鼓出,頸部外撇,平底,整件器物的造型修長挺拔。商周時期的青銅酒氣在此已經完全脫離快樂其原始形態,公用也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成為一種陳設用瓷。

觚以藍、紅、黃、棕、綠五彩裝飾,繪山石花鳥圖案,整件器物的裝飾被分成了上中下三層。最下一層繪折枝秋海棠花,以釉下青花畫出枝干,部分的花蕊也是用青花藍色來表現。腹部鼓出部分飾以折枝石榴,畫中的十六個石榴個個飽滿,花果同枝,色澤艷麗,沉甸甸的石榴壓彎了枝頭,皮皺嘴裂處露出一排排鮮艷的子實,粒粒晶瑩玉潤。張騫出使西域,將中亞地區的石榴帶回中國培育成功,成了人們喜愛的水果。由于石榴多子的特點,契合了中國人多子多孫的民俗心理,故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傳統裝飾題材中常見的內容。觚的上半部分就是主體紋樣山石花鳥圖,其表現的是群芳爭艷的景象。一塊青花繪成的太湖石聳立在地面上,牡丹花和菊花,眾多的花卉簇擁在山石周圍,花繁葉茂,有的從石頭的背面伸展出來,有的在石縫間只露出半朵花或幾瓣花葉,或是怒放,或是含苞,姿態各異,將牡丹的雍容富貴、菊花的野逸清雅表現的意趣盎然。花朵和枝葉都采用雙勾的方法繪制,然后再加以渲染,也有部分枝葉以釉下青花直接畫出,相映成趣。山石上長尾的錦雞,花叢中飛翔的鳥雀,無不傳神。將神態的花卉和動態的禽鳥結合在一起描寫,是中國傳統的花鳥的特色,該觚的畫面在妍麗之中透出渾樸的氣象,精致而又不失于變化,優美而又不流于柔媚。(張東)

清順治  1644-1661年

高41厘米

口徑19.6厘米

底徑14.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51、青花五彩人物故事觚

敞口,筒形長腹,器下腹微微凸起,至底微侈,平底,為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種觚式通體釉色白中閃青,口沿飾一周醬釉。

器身紋樣以青花五彩裝飾.青花色澤濃艷藍中微閃灰、紅、綠、黃、黑等彩,鮮艷明快。紋樣繪畫生動,線條活潑流暢。器腹下部輔助紋樣為折枝花卉紋,器腹上部主題紋樣為人物故事圖,刻畫的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在升仙橋別離時,誓志題橋的場景,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的辭賦家、散文家, ?史記?有?司馬相如列傳?,文中雖有卓文君私奔.相如與之馳歸成都,后家貧,復至臨邛,盡賣車騎,買酒舍酤酒,令文君當爐.相如自著犢鼻裈,與庸保雜作,滌器于市口的記載,但無司馬相如橋柱題誓志的著錄,明中晩期孫柚將司馬相如的故事編成傳奇?琴心記?,劇中講述司馬相如得到岳父資助在歸成都途中遭寇,被洗劫一空,文君又生病臥床不起,不知今后如何,為決狐疑,赴嚴君平處問卜,過醫士王草頭家求藥,得知夫人之病無礙其運亦亨,不禁大喜。返家時于升仙橋小歇,家童青裏進言相如莫忘前程,相如當即要家童借取筆硯來,在橋柱上題下:'若今生不乘駟馬高車,誓不過此橋。”相如歸家后不久果真接到皇帝圣旨,赴京應差,享受豪華。?琴心記?敘述相如橋題誓志時只有其與青嚢兩人在場,而此觚畫面所繪相如于升仙橋題句時, 旁除家童外,另有卓文君與丫環,此當是戲曲在民間流行后,劇中的細小情節不斷按照人們的喜好加以修改的結果。(周麗麗)

清順治 1644-1661年

高41.2厘米

口徑19.4厘米

底徑14.3厘米

吳中—捐贈

上海博物館藏


52、青花五彩西廂人物故事圖觚

敞口,直腹,平底。觚原為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明末清初時期,將其造型改造為陳設用瓷,器型有大有小.該件瓷器觚是同類器型中較大的一件。胎質致密,顯得細潔而潤滑。釉面則肥涵而略顯青色。

觚以釉上五彩裝飾.延續了明代后期五彩中的藍彩以釉下青花代替的特點,其紅、綠、黃等諸色依舊保持了晩明的特色,但人物的勾線.設色,山石樹木的布局和勾畫皴染等.更多地具有了轉變期以及清初的特點了。

在觚的中心位置以青花隸書寫有二段曲,“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這是元代著名戲曲家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中的二段唱曲,曲牌為?端正好?和?滾繡球?。這段膾炙人口的詞曲表現的是張生和崔鶯鶯離別的情景,究書生張君瑞和宰相千金崔鶯鶯相愛,崔鶯鶯母反對,后鶯鶯母要求張生只有在得取功名做官以后才能娶鶯鶯,張生只能情別鶯鶯赴京趕考。瓷器畫面上描寫的正是這一別離的場面。畫面中綠衣紅裙的崔鶯鶯垂眉蹙顰,青衣的張君瑞好言安撫,離愁相思盡在無言之中。黃衣紅裙的小紅娘此時只能在一旁祝愿張生早日高中, 與小姐能團鸞花燭。書童和馬夫似乎在催促著張生趕快啟程,另一旁的車夫則顯出事不關己的樣子。畫面中的六個人物都各具表情, 詞曲在畫面中起到了點題的作用.用天、地、風、雁等略帯感傷的自然景色來烘托人物的離愁別緒。

上面的這段詞曲是整部?西廂記?中最為著名的,時至今日.仍在傳唱。傳說,王實甫在完成了整部戲以后,還在醞釀這一詞曲.及至完成才給后人留下了這一千古絕唱。(張東)

清順治1644-1661年

高44.8厘米

口徑21.3厘米

底徑14.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53、五彩八仙壽星圖缸

缸胎體厚重,口沿,圈足皆無釉,底部施釉,六書字雙圈嘉靖款。器身畫面止于口沿下1厘米處,其上部分較腹壁略厚。

器身以紅彩、黃彩、綠彩(兩種色調)、紫彩、黑彩和松石綠彩進行裝飾。畫面主題為花園中的壽星和八仙,云際一輪紅日。壽星手持如意,鹿、鶴伴其左右。壽星身后有一案桌,上置卷軸、盛有兩桿毛筆的筆筒以及爵杯。一童子立于壽星和八仙中間,八仙基本排成一隊,手中拿著各自的標志物,畫面栩栩如生。

此缸極為少見,其繪畫保留著一些轉變高峰期的特征。畫面上以黑彩勾號表示草地,其上多罩松石綠。畫的一“背面”為云紋和山石.但山石并未用傳統方法來描繪。另一方面,道教題材、人物畫法以及嘉靖年款都是順治早期的特征。

順治瓷器極少有這樣大量使用松石綠的。這種彩料通常見于明代晩期的汕頭器,萬歷、天啟、崇禎的一些景德鎮瓷器上也會有,康熙早期不再采用。在17世紀前期的瓷器上,松石綠彩并不均勻(正如此缸一樣) .在白釉的襯托下還可看到彩料周圍有光暈(如康熙五彩中的釉上藍彩),到18世紀初重新采用松石綠彩時,彩料就相當均勻平整了。

(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1655年

高20厘米

口徑22厘米

足徑12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4、五彩獵鹿圖碗

碗弧壁,口沿施一周醬色釉,圈足無釉,底部施釉,無款,,碗外壁以綠、紅、黃、紫、黑彩等描繪了一幅狩獵場景.三名持馬者追措一鹿,沖在最前的那位正張弓欲射_ 碗內飾一大朵紅花, 因器物使用的原因,圖案磨損很多。

碗壁故事為三國時的“許田圍獵”,明代版本《三國演義》中繪有插圖。圖中三人分別為漢獻帝(181—234),曹操和劉備。獻帝穿著黃袍,處于中間位置。當時曹操正密謀篡位,劉備是皇帝國戚,獻帝拉攏他對付曹操。一日,曹操盛邀獻帝與劉備到許田圍獵。為探查民意,曹操借來獻帝的寶雕弓和金鈚箭,扣滿一射,正中鹿背。群臣初見金鈚箭,以為天子射中,踴跳歡呼,但當曹操表示是他射的鹿,眾人啞然。碗上描繪的正是曹操設鹿的情景。

畫面上的鹿剛剛奔過一株柳樹,樹干為綠色,類似于圖版26轉變高峰期的風格,其造型和五彩裝飾同東方陶瓷學會1981年香港展覽圖版171所示帶順治年款的小碗相似。

(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1655年

高8.5厘米

口徑18.5厘米

足徑8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5、青花五彩孔雀花卉紋瓶

瓶底部釉,頸部外撇,口沿涂一周醬色釉。肩部和近足處分別刻有一周雙線紋。

瓶身以青花五彩進行裝飾,釉上彩包括有綠彩(兩種,色調不同)、紅彩、黃彩、紫彩和松石綠彩。木蘭花、梅花、牡丹、玫瑰等花枝從器身下端一直延伸到肩部的暗刻雙線。畫面上兩只孔雀棲于石上,另一只飛在半空欲捕飛蟲,其他的鳥類或棲于枝頭,或俯沖捕蟲。近足處有一五葉植物,可能是車前草(一種中草藥),它幾乎是順治瓷器上的標志性裝飾題材。頸部飾折枝蓮花、玫瑰與牡丹。

這件精美的象腿瓶保留了一些晩明瓷器的特征,如暗刻雙線和松石綠彩.但是瓶體繪畫和頸部折枝花顯然屬于順治早期風格,相對而言.順治瓷器很少使用松石綠彩(圖版53亦屬罕見)

(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1655年

 高48厘米

口徑14厘米

底徑14.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6、青花五彩折枝花紋鳳尾尊

器物胎體厚重,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寬博似罐,上部為喇叭形,口沿涂一周醬色釉。底部無釉,但底心可見一釉斑

器身繪畫精美,以綠彩(兩種色調)、紅彩、黃彩、黑彩等繪折技木蘭、牡丹、牽牛花、櫻桃、秋海棠、菊花以及佛手。口沿下飾一紅日

此器是1 7世紀初鳳尾尊的一個罕見實例。康熙時期的鳳尾尊有圈足,底部施釉.器身更顯修長。(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1655年

高34厘米

口徑18厘米

底徑14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7、青花五彩山水圖蓋罐

罐有圈足,底部涂有一層淡綠色薄釉,口沿無釉,圓頂形蓋與罐身扣合緊密,近口沿和近足處各有一周暗刻雙線紋。

罐身以釉下青花與釉上綠、紅、紫以及罕見的醬彩,采用早期披麻皴手法描繪出一幅連續的山水圖,畫面一邊,湖畔山腳下坐落著一些紅色房舍,遠處群山清晰可見。房舍右側的島上有兩棵小樹,一座長滿綠草的石拱橋通向兩間紅色茅屋。畫面中景內,一條云帶穿過樹木。再往右,蜿蜒曲折的臺階盡頭是一座山和兩顆杉樹,樹干上繪樹皮,樹根出自畫面底部。罐的頸部繪折枝的竹葉、蓮花、紫菀以及梅花。蓋面是另外一副用披麻皴技法描繪的山水圖,圖中有一條河,河上搭著一座橋,通向兩間綠色茅屋

此外,山巒聳立湖中,湖岸向后斜斜退去,漸趨模糊。

頸部的折枝和連貫的披麻皴山水圖,顯然是順治時期的特點。在描繪山水圖的器物上,同時運用釉上彩和青花來進行裝飾,是十分罕見的。(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1655年

高27.5厘米

口徑15.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8、青花五彩高士圖罐

罐胎體厚重,豐肩,寬頸,直口,口沿有釉,圈足斜切無釉,底部亦無釉.足與底之間有一凹槽。

罐身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綠彩(兩種色調)、紅彩、黃彩、紫彩和黑彩,描繪五位高士在花園中共賞一件卷軸畫,畫上只有一個代表陰陽的太極圖。二童手捧兩捆畫卷走來。畫面右側是一張被山石半遮的案桌,桌上放有兩本書,一只溫馴的鹿立于高士身后,左側則為兩小株芭蕉和十分寫實的花園圍欄。(有時在花園中的場景是通過一小部分繪畫草率的圍外來表現,而不像此處將圍欄畫得如此完整準確)罐身另外一邊是“背面”.描繪著一條寬寬的紅色云帶,繚繞于粗率簡略的山石之間。罐的頸部裝飾有從太湖石中長出來的折枝牡丹,菊花。肩部繪有一周石墻紋。

五位高士的面部均以粉色彩料來暈染臉頰,器物所施釉中可見有灰塵,這兩點都是順治時期的重要特征。

(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50—1660年

高28厘米

口徑14.5厘米

底徑14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59、青花五彩八仙壽星圖碗

碗胎體厚重,弧壁,口沿斜直,涂有一層醬色釉。圈足平切無釉,底部施釉.書'玉堂佳器″雙圈款。

器身以青花和釉上綠彩、紅彩、黃彩、紫彩、黑彩描繪壽星和他的鹿.壽星坐于一處海角上,仆人立于側,壽星面前的香爐正升起裊裊青煙。八仙持物一字排開,繞;碗壁一周,畫的“背面”簡化為僅有兩棵松樹。圈足較高.飾回紋一周。

碗內心繪有一幅簡略的山水圖,外圍雙線。畫面中心是一棵樹.左右分別是一間茅屋和一個人物。因使用原因,畫面已相當磨損。

此碗造型極為少見, 與圖版68青花釉里紅花卉紋碗相似。(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45年—1660年

 高14厘米

 口徑36厘米

 足徑20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60、青花五彩人物圖瓶

瓶身略短,頸較長,呈喇叭形,口沿涂醬色釉,底露胎。

瓶身以青花五彩進行裝飾,釉上彩包括綠(兩種不同的色調)、紅、黃、紫、黑等彩。器身一側繪有一株出自太湖石的木蘭花,湖石用筆粗率。另一側的右邊描繪一位道家神仙劉海正在用一串金錢馴服三腿蟾蜍,即“劉海戲蟾”,左邊是被稱為'和合二仙”的寒山、拾得, 一人身著彩衣,正以筆撓鼻,另一人衣綠色長衫,用指撓耳。畫面上還有一人在跳舞,頭部偏向蟾蜍,但身份不明。此人與劉海同時出現在一些瓷器畫面上,不過看起來他像是被施了法術,很可能原因就在于那只神奇的蟾蜍。

關于寒山、拾得有這樣一個傳說:兩人是同鄉,情同手足.但卻喜歡上了同一個姑娘。寒山得知后,便去蘇州落發為僧。不久,拾得離開家鄉尋覓寒山。當快到達寒山所在寺廟時,他采了一朵荷花預備作為禮物送給寒山。寒山得知好友即將到來,便準備了一盒米迎接他。“荷”、“盒”二字發音相同,放在一起就成了“和合”一語雙關,寓和諧融治之意。故“和合二仙”意為“祝愿生活和諧幸福”。由此,他們就成了祝福婚姻和諧幸福的保護神。(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5—1660年

高38厘米

口徑13厘米

底徑13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61、斗彩神話故事圖筆筒

此筆筒胎體頗厚,尤以器底為甚。口外卷,故又有卷筒之稱,筒形直腹,至底外撇,足端外側修削痕較寬,足端面呈淺雙圈足狀。器外透明釉較器內光亮滋潤。紋樣基本上多在釉下用青花勾勒輪廓線, 釉上用黑、深礬紅等色復勾部分邊線,然后再在輪廓線內用礬紅、深綠、淡綠、紫、黃、黑等色這染, 釉下青花有深淺濃淡的變化,釉上五彩艷麗多姿。

主題祥紋柳毅坐在鯉魚背上,兩小鬼左右扶持怕他跌倒,四周淡描青花海水,繪畫夸張逼真,外口沿有青花“T”字形邊飾一周。器底有“世錦堂制”二直行四字青花楷書款。

《柳毅傳》為唐代李朝威所作傳奇小說,描寫書生柳毅落第返鄉訪友途中遇遠嫁涇州遭遇被夫家虐待之龍女,龍女托柳毅致書至洞庭家中,洞庭君之弟錢塘君救回龍女,幾經周折,龍女與柳毅結為夫婦的故事。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并以戲劇的形式如元代尚仲賢雜劇《柳毅傳書》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整個情節。瓷器上的這類裝飾究是直接取材戲劇還是版畫,尚待進一步考證。此筆筒表現的一幕是柳毅傳信洞庭后返歸的情景,十余兵蟹將前后簇擁, 有的鳴鑼開道,有的敲鑼打鼓,有的持燈在后.其中有一行走在柳毅身后的小鬼,雙手所托之物似一顆夜明珠.此當是錢塘君為答謝柳毅傳信而贈送的寶物,畫面充滿了神奇色彩。(周麗麗)

清順治 1644—1661年

高15.5厘米

口徑22.3厘米

足徑17.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62、青花五彩長頸瓶(兩件)

瓶胎體厚重,造型、高度皆同,但外形線條略異。圈足切削整齊.底部施釉,書“世錦堂制”四字款。口沿下皆有一周青花T形邊飾,口沿施釉,圓唇較頸壁略厚。

二瓶器身以青花和釉上綠彩、紅彩、黃彩、紫彩、黑彩等分別描繪出兩個并無關聯的歷史故事。其中一瓶繪有一名武士踏于龜背之上.兩名士兵持矛自山石后面走出,瓶上書有兩行銘文: “靈龜報德濟洶淘,豈可人生寧負義”。

這名武士應該是道教中的北方之神一真武。在道教文學作品中,他一般身穿金盔金甲,手持寶劍踏于龜背之上。但目前還不清楚他在畫面中的出現是同詩有關,還是與兩名士兵有關。

另一瓶描繪孫叔敖手持一棍,棍上搭著一條兩頭蛇,孫母坐于一旁。傳說看見兩頭蛇的人會立即死去。孫叔敖年幼之時,碰到這樣一條蛇。為避免他人再見,孫叔敖便將之殺死,埋于地下。他把整件事告訴母親,說自己看見了兩頭蛇,很快就要死去。母親說他的做法是好的.上天一定不會讓他死。后來孫母的話成為現實,孫叔敖好好地活了下來.還做了楚國的令尹。

有人對于將此瓶斷代為順治提出質疑。這一時期確實少有制作精良的器物,而且書報刊上從未發表過兩個相同的器物。但是此瓶畫風沒有任何康熙時期的特征,著把該瓶歸為崇禎也是不妥當的。 T 形邊飾流行于順治時期.山石、人物服飾均具有順治風格。巴特勒家族藏品中還有另一件極為罕見之器,帶“世錦堂”款.其時代也可能是順治。所以說上述斷代還是可靠的。(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50—1660年

高22厘米

足徑8.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63、清華五彩獨占鰲頭圖大盆

盆平底.弧壁,板沿口沿涂有一周醬色釉,雙圈足較小,足沿粘砂,底部施釉,書'佳器玉堂″四字款(更多時候書作″玉堂佳器' ) 。

器物以青花和釉上綠彩、紅彩.黃彩等進行裝飾。內底心繪一童手執桂花,騎在一條大鯉魚上。鯉魚正躍出海浪,將變為一條龍。盆內壁繪折技的佛手(象征財富).石榴(象征子孫滿堂)以及桃花(象征長壽)。板沿上有四個小開光,開光內繪花果。除了上述紋飾,其余部分均繪各種幾何紋和魚鱗紋.外壁以紅色網格紋為地紋繪折枝梅花與竹葉.圈足上方有一周奇特的如意紋邊飾。

此盆造型少見,是大維德基金會所藏中和堂盆以及圖版75山水圖盆的前身。盆上的紋飾充満象征意義.對于中國人來說,其中的含義相當明了。童子騎在鯉魚身上意為'獨占鰲頭'—即在科舉考試的殿試中取得頭名'狀元'。早在1646年清廷就恢復了這一考試,取得殿試第一名可以保證在朝廷得到一個好職位。因此,此盆是為祝愿參加殿試之人取得好名次,并祝愿多子、多福、多壽。(邁克爾.巴特勒)

清順治年間約1650—1660年

高9厘米

口徑34.5厘米

足徑20.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第一篇和第二篇和第三篇和第四篇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二)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三)

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特展(青花篇四)


版權聲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網整理自書籍資料,同行轉載請署名古玩元素網整理,否則一律投訴到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陶瓷之十七
大飽眼福:上海博物館明代精品瓷器(高清大圖)
瓷器的器型名稱—— 觚
明清各朝青花特征——《瓷器鑒定三十講》選摘
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康熙朝瓷器
【帶你逛國博】北17廳 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平原县| 张家川| 巍山| 承德县| 钦州市| 台山市| 乡宁县| 凉城县| 密云县| 荆门市| 枝江市| 鄄城县| 铅山县| 贵溪市| 奈曼旗| 正宁县| 白沙| 博罗县| 井冈山市| 昭苏县| 夏邑县| 潼南县| 宜州市| 吕梁市| 余干县| 大姚县| 万全县| 库伦旗| 蒙城县| 临沭县| 上杭县| 高安市| 城市| 大余县| 常山县| 石棉县| 凌海市| 涡阳县| 丰镇市|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