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腿痛,坐骨神經痛,不通則痛,一個妙方活血化瘀,通則不痛
腰痛,腿痛,關節痛,還有坐骨神經痛,包括下背部,屁股,大腿,小腿,以及腳部疼痛,這一系列的疼痛癥狀,都得歸結于氣滯血瘀,經絡不通,因為不通則痛嘛!濕邪侵襲,久坐少動,氣血虧虛,腰肌勞損都會導致氣滯血瘀,氣滯血瘀為什么會引起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呢?道理很簡單,本來氣血在全身血管經絡順暢的流淌,當流經腰部時氣不動了,血流變得緩慢或者停滯了,這里經絡堵住了,不通暢了,就會形成壓力差,刺激神經引發疼痛。所以,要想快速解決疼痛,還得從活血化瘀入手。
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老師有一首妙方叫治腰腿痛方,效果就非常好。治腰腿痛方由民國中醫泰斗張錫純的“活絡效靈丹”與醫圣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化裁而來。這兩個方子歷經無數醫家驗證效果,都是經典名方。鄧老將此二方合二為一,再加一味生地黃,合方化裁,凝練簡凈,成就此妙方,治腰痛,腿痛,風濕痛,坐骨神經痛,可謂是效如桴鼓。治腰腿痛方:當歸15g,丹參15g,乳香5g,沒藥5g,生地黃25g,赤芍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溫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鄧老治腰腿痛的思路非常簡單清晰,有疼痛就要先消腫止痛解燃眉之急。
方中有止痛第一組合乳香+沒藥,乳香是乳香樹滲出的樹脂,沒藥則是地丁樹的干燥樹脂,它們功效相同,都能散淤定痛,定痛指的是治痛癥的速度極其快,止痛有一個過程,而定痛就像點穴一樣,瞬間把痛治住。乳香和沒藥還有一個奇妙的功效就是消腫生肌,無論是腰痛,腿痛,關節痛,坐骨神經痛,疼痛的同時難免伴隨紅腫,這兩味藥也能一并解決了。如此一來,疼痛紅腫這些表面癥狀就搞定了,接下來就要向疼痛病根氣滯血瘀發起進攻了。
氣滯血瘀就要活血化瘀,那肯定少不了丹參,丹參藥性苦,微寒,歸心,肝經,入血分,“一味丹參飲,功同四物湯”道出了丹參涼血活血,祛瘀生新的強大功效,它活血祛瘀能通經絡止疼痛,它涼血除煩能消紅腫,在骨科方面能治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在心腦血管方面能保養血管,治冠心病,心絞痛,在女科方面能治月經不調,痛經,肌瘤囊腫。無論疼痛還是癥瘕,只要有血瘀氣滯,就會用到丹參。當然活血化瘀,丹參并不是單打獨斗,因為鄧老還請來了血藥當歸,當歸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又活血,當歸補血,很多人拿它來與阿膠補血對比,它們雖同是補血,但是區別挺大,阿膠滋膩補血的同時容易產生淤血,不適合止痛,而當歸補血的同時能破血活血,所以說當歸補的都是新血活血,而且當歸還走氣分,能夠推動氣血的運行,讓氣通血暢,經絡暢通,通則不痛。治腰腿痛方化瘀血還有一味赤芍,赤芍擅長祛瘀止痛,它藥性苦,微寒,歸肝經,集涼血熱,清肝火,散淤血于一體,尤其擅長治療血熱有淤,血瘀有熱,以及肝火夾淤引起的疼痛。活血化瘀的過程中,難免會耗散氣血,雖然方中已有當歸補血,但是還遠遠不夠,所以鄧老兩味補虛藥。一味是生地黃,功效是養陰生津,主要是補腎陰,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所以腰痛,骨病還需要補腎,生地黃補腎,強壯腰府,同時還能涼血滋陰祛淤血;還有一味白芍,白芍擅長柔肝養血,補血養血的同時還能防止氣血的耗散,也相當于起到補血的作用,最后一味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國老也!好了,這就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所創的腰腿痛經驗方,此方一出,眾多腰痛,腿痛,關節痛,風濕痛,坐骨神經痛患友皆受益,疼痛止了,淤血散了,經絡通了,關鍵還不傷氣血,簡直太妙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