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朱汝功醫案拾萃——頭痛

病例一

陸某某,男,40歲,教師。

初診:1977年3月8日。頭部疼痛如裂半月許。今年2月19日,到農村家庭訪問,過度疲勞,復受風寒。始見頭巔疼痛,至24日疼痛轉劇,到當地醫院治療。診斷為“三又神經痛”,服用止痛藥和注射杜冷丁針劑,當時痛止,但5小時后又疼痛如劈,痛勢延至前額部,眼球牽制作痛,流淚畏光,高熱39.8℃,用四環素、青鏈霉素等藥后熱退,當地醫院于3月4日轉送上海某醫院神經科急診。經腦電圖、超聲波檢查,診斷為“血管性頭痛”,用消炎痛、地巴唑、七葉蓮等藥后觀察1天,疼痛轉輕而出院。繼服止痛藥及苯妥因鈉等,到3月8日,癥情又作,頭巔及兩顳部疼痛如劈,來針灸科門診。

當時前額、頭巔、后腦及兩顳部疼痛如裂,眼球牽制而痛,冷汗淋漓,面色?白,胸脘痞悶,泛泛欲吐,不思飲食,面容消瘦,脈眩滑,舌苔白膩。頭為諸陽之會,外夾風寒,內蘊痰濕,清陽不升,濕濁不降,太少二陽之脈,經氣阻滯,陽明蘊濕未化,治擬化濁宣絡,和營止痛。

處方

(1)取穴:束骨(雙)、后溪(雙)、足臨泣(雙)、外關(雙)、合谷(雙)、足三里(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

四診:3月14日。治療后,頭巔、后腦部、兩顳部疼痛明顯好轉,泛泛欲吐已止,仍守上方出入。

處方

(1)取穴:束骨(雙)、京骨(雙)、足臨泣(雙)、合谷(雙)、后溪(雙)、足三里(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針尾加電,留針30分鐘。

六診:3月16日。昨天針后,兩顳部疼痛已止,頭巔部疼痛亦減,惟目內眥至鼻頻左側尚感扳緊,仍守上治。

處方

(1)取穴:足臨泣(雙)、束骨(雙)、內庭(雙)、足三里(雙)、合谷(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針尾加電,留針30分鐘。

八診:3月18日。頭痛較前輕減,各種西藥止痛劑已全部停服,僅服“七葉蓮”中藥,仍從疏經和營止痛為治。

處方

(1)取穴:足臨泣(雙)、京骨(雙)、內庭(雙)、足三里(雙)、合谷(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針尾加電,留針30分鐘。

九診:3月19日。頭巔痛基本好轉,胃納亦佳,舌苔薄白,脈轉小弦,仍守原方投治。

處方

(1)取穴:足臨泣(雙)、京骨(雙)、內庭(雙)、束骨(雙)、合谷(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針尾加電,留針30分鐘。患者于次日(3月20日)回南潯,囑其在當地再針刺治療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隔兩個月后來信感謝,訴說回去后未曾復發。

方解:頭痛,痛勢甚劇,反復發作。以祖國醫學經絡學說為指導,朱師在臨床上一般都以上病下取、分經取穴和辨證取穴相結合為治療原則,療效比較顯著。本例疼痛遍及全頭,朱師辨為外夾風寒,內蘊痰濕,太少二陽脈失宣,陽明蘊濕未化,故取太陽經之束骨、京骨、后溪,少陽經之足臨泣、外關以疏通經氣;取陽明經之足三里、合谷、內庭化濕健脾,和中止吐。三陽經同治,手足同名經合用,以起“同氣相求”的功效。治療九次,頭痛基本好轉。


病例二

楊某某,女,30歲,工人。

初診:1975年8月1日下午4時。右頭額部疼痛3小時。今天中午1時許,右額部突然疼痛如劈,惡心嘔吐不已,汗出如珠,面紅,下肢冰冷,仰臥不能稍轉,呻吟不已。詢悉該病已經7年,開始時每年發作一次,2年后半年發作一次,去年以來每月發作一次,發作時均見上述癥狀。服止痛藥,連續4~5天未效,這次發作較劇。于1974年12月曾到某醫院神經科攝片檢查,診斷為“血管性頭痛”。

當時除右頭額部疼痛外,伴有惡心嘔吐,面色潮紅,精神煩躁,微有口臭,下肢冰冷,脈弦滑,舌苔薄質絳。此乃肝陽上凌,中焦失運,清氣不得上升,濁氣失于下降,陽明郁火循經上擾,阻滯清空,上熱下寒之證,擬泄火潛陽,宣絡止痛。

處方

(1)取穴:足三里(雙)、內庭(雙)、合谷(雙)、足臨泣(雙)、太沖(雙)。

(2)手法:平針法,提插和捻轉相結合,留針30分鐘,隔10分鐘捻轉1次(50~100轉)。

針后15分鐘,右額部疼痛逐步減輕,20分鐘后又見一次嘔吐,半小時后疼痛全部消失,患者因口渴,飲溫開水一杯,未見再吐,起針后身體能轉側起坐。當晚7時許,右額部又稍感疼痛,即再來針治,處方、手法同上,針后片刻,疼痛即止。

三診:8月2日下午6時。昨天針后,晚上吃稀粥約50克,未嘔吐,右額部亦未作痛,再用上法針治,以圖鞏固療效。

處方

(1)取穴:合谷(雙)、內庭(雙)、太沖(雙)、足臨泣(雙)。

(2)手法:平針法,提插和捻轉相結合,留針20分鐘。

2月后隨訪,右額部疼痛未發。

方解:此頭痛已病7年多,近1年來每月發作一次,連續數天,服止痛藥無效,現代醫學診斷為“血管性頭痛”,此病多見于女性的青年期。朱師辨為胃中積熱,肝膽火熾,隨經上逆,絡道受阻,不通而痛,治以上病下取,瀉火降逆之法。額題部系陽明、少陽脈氣所過,故取合谷、內庭,手足陽明同用,以瀉陽明郁火;用太沖、足臨泣、膽俞表里同治,以清肝膽沖逆之氣火,雙管齊下,故一診而效,再診而愈。


病例三

姚某某,女,48歲,干部。

初診:1975年10月28日。右側頭痛2月。右頭角疼痛已30多年,并發頭眩,每遇氣體刺激、精神緊張或聲音嘈雜等均能觸發。曾經某醫院神經科攝片檢查,診斷為“神經性偏頭痛”,服A.P.C、顱通定等止痛片,僅能短期止痛,不能鞏固,此次發作已達2月。右頭角疼痛欲裂,雙目發黑、畏光,惡心嘔吐,頭目眩暈,面容消瘦,背部發冷,胃納不馨,記憶力減退,脈弦細,兩尺弱,舌苔薄白根膩。此素體虛弱,風寒外襲,寒凝血滯,少陽、陽明經氣受阻之故,治擬祛風通絡,和營止痛。

處方

(1)取穴:太沖(雙)、足臨泣(雙)、三陰交(雙)、足三里(雙)、合谷(雙)、中渚(雙)、百會、風池(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留針20分鐘,隔10分鐘捻轉1次。

針后頭痛大減。

二診:11月1日。右頭角有時仍感疼痛,但已減輕,頭目眩暈已少,無泛惡現象,胃納轉馨,背部仍感發冷,守上方加膀胱之穴以疏經氣,通衛陽。

處方

(1)取穴:太沖(雙)、足臨泣(雙)、三陰交(雙)、足三里(雙)、合谷(雙)、中渚(雙)、百會、風池(雙)、大杼(雙)。

(2)手法:平針法,得氣后,留針20分鐘,隔10分鐘捻轉1次。

三診:11月3日。右頭角疼痛基本消失,背部冷感亦痿,偶有頭暈,再守上方。

處方

(1)取穴:足臨泣(雙)、太沖(雙)、三陰交(雙)、足三里(雙)、合谷(雙)、中渚(雙)、大杼(雙)、風池(雙)、百會(雙)。

(2)手法:同上。

五診:11月8日。右側頭角疼痛已消失,有時尚感頭暈,右目及右額部覺扳緊,胃納已馨,脈弦滑,舌苔薄白,守上方加減。處方

(1)取穴:太沖(雙)、地五會(雙)、光明(雙)、三陰交(雙)、足三里(雙)、合谷(雙)、中渚(雙)、大杼(雙)、百會、風池(雙)。

(2)手法:同上。

后又鞏固治療3次而痊愈。

方解:此偏頭痛病者已發病三十多年.現代醫學診斷為“神經性頭痛”,服止痛片僅能暫時止痛。朱師以經絡理論為指導,亦用“上病下取”法。取少陽經中諸、足臨泣,陽明經合谷、足三里,手足同名經并用。又取足厥陰經太沖,足太陰經三陰交,以表里相配同治,取風池、百會、大籽隨變而調氣,以達邪固衛,用穴比較廣泛。此許學士廣絡原野之法,故針治8次而愈。


病例四

朱某某,女,54歲,繡衣工人。

初診:1981年4月14日。前額后腦疼痛,已有2月。今年2月初開始,后腦部持續疼痛,牽引至頸背部,放散至前額及眉根部,顧盼不利,泛泛欲吐,兩耳蟬鳴。有高血壓史10多年,經某醫院檢查,血壓為25.5/14.6kPa(192/110mmHg),超聲波示:“左顆向右顳:中線波6.8厘米,底波12.8厘米,右顳左左顳:中線波6.8厘米,底波12.8厘米。”腦血流圖示:波型:重搏波隱約,波幅:兩側波幅差1%~20%。血化報告:β-脂蛋白8.2克/升,膽固醇7.3摩爾/升,甘油三脂1.9摩爾/升。診斷為“血管性頭痛”、“高血壓”、“高脂蛋白血癥”。曾用降壓片、顱痛定、煙酸肌醇脂、珍合靈片、養血安神糖漿等20余天,癥狀未見明顯減輕。又至某醫院神經內科會診,檢查結果,同意前院診斷。治療至2月下旬,無明顯療效,轉我院內服中藥治療。經用育陰平肝、清熱和中之中藥,效果仍然不佳,故來針灸科治療,當時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口苦納差,大便不暢,牙齦腫脹,頸項四顧不利。脈來細弦,舌苔薄質絳,邊尖呈現瘀斑多處。證系體質虛損,陰虛火旺,復煩勞氣張,遂致厥陰氣火上亢,清曠受擾,氣機阻塞而痛。先擬滋陰和胃,平肝潛陽,化瘀宣絡為治。

處方

(1)取穴:行間(雙)一、復溜(雙)十、后溪(雙)一、合谷(雙)一、足三里(雙)十、京骨(雙)。

(2)手法:捻轉補瀉,留針15~20分鐘。針后10分鐘,轉針1次,針時痛勢若失。

二診:4月16日。

上次針后,頭項疼痛大減,耳鳴惡心亦見好轉,項背牽制亦差,再守上方。

取穴、手法同前。

三診:4月13日。針治以來,頭額及后腦部疼痛均已明顯好轉,惡心已無,微感頭暈,項背稍感筋掣,脈細弦,苔薄邊瘀較淡,再守上治。

處方

(1)取穴:太沖(雙)一、三陰交(雙)十、足三里(雙)十、金門(雙)一、后溪(雙)一、合谷(雙)一、大杼(雙)一。

(2)手法:同上。

四診:4月21日。2日來因和客人談話較多,精神疲乏,前額疼痛又發,再守上治。

取穴、手法同前。

五診:4月23日。血壓漸平穩,19/12kPa(144/90mmHg),頭痛及后項牽制已好轉,胃納較增,脈弦較靜,苔瘀已化,再用上方鞏固之。

取穴,手法同前。

六診:4月25日。頭痛、后頸項牽制均已基本消失,血壓19.3/12kPa(145/90mmHg)。復查血化:甘油三脂1.32摩爾/升,β-脂蛋白6.6克/升,膽固醇6.25摩爾/升,血小板計數72×109/升。

再宗上方投治,至5月9日共治9次痊愈而停診。

方解:本病例病歷2個月,諸治無效而來針灸,朱師診為陰虛之質,煩勞氣張,厥陰氣火上擾,清曠氣機失宣。故擬滋陰降火,和胃宣絡之法。補復溜以滋陰;取足三里以和胃;瀉行間平肝兼降火,此治本之法。兼瀉后溪、京骨、合谷,通太陽、陽明之絡道,此為治標,標本兼治,補瀉同施,有的放矢,故九診而愈。


病例五

顧某某,男,46歲。

初診:1985年12月7日。右側頭痛已3天,6年來均服止痛片度日。今年以來工作較忙,頭痛反復發作,痛連右眼底部,伴有惡心嘔吐,今天早上疼痛更劇,服止痛片不能止,故來針灸。形體胖碩,平時易怒,脈滑數,舌苔黃膩。此氣火夾痰,上擾清空之證,治擬清火降痰,宣絡止痛。

處方

(1)取穴:合谷(雙)一、太沖(雙)一、豐隆(雙)一、足臨泣(雙)一、地五會(雙)一。

(2)手法:提插補瀉,留針30分鐘。

留針后起針,疼痛大減,連治3次,疼痛基本消失。又治2次,以鞏固療效,隨訪至今未發。

方解:此病者雖年逾不惑,但形體胖碩,平時多怒,是氣火有余之質。肥人多痰濕,氣火夾痰,激而上攻,清曠之脈絡受阻,遂致不通而痛。朱師臨診以清火降痰為主,取合谷、太沖開四關,鎮攝浮炎之陽火;瀉豐隆化痰以降逆;用足臨泣、地五會足少陽之穴,宣通少陽絡道,此“隨變調氣”之意。本例病者,與例四相比,前者虛實夾雜,故朱師補瀉兼施以治,后者純屬實證,故單瀉而無補。立方臨陣,進退化裁,固知貴在靈活多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陸瘦燕、朱汝功醫案
陸氏針灸治療落枕醫案一則
朱汝功醫案拾萃——落枕
緩慢捻進針法治療四肢痛癥
陸氏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醫案一則
針刺調氣通經止疼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普兰店市| 清新县| 兴国县| 盱眙县| 七台河市| 策勒县| 满洲里市| 左贡县| 肇源县| 泾阳县| 定远县| 华蓥市| 盘锦市| 梁河县| 泰州市| 江津市| 花莲市| 西吉县| 建湖县| 花垣县| 凤山市| 中阳县| 通许县| 青海省| 泸水县| 叶城县| 佛山市| 赫章县| 丰原市| 安徽省| 镇安县| 白水县| 望谟县| 米脂县| 阿拉善左旗| 合作市| 房产| 宁城县| 杭锦旗|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