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
伸筋草Shenjincao
《本草拾遺》 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華中石松 L.centro-chinense Ching、燈籠草L.cernuum L.亦作伸筋草使用。
【名稱】伸筋草
【別名】石松,獅子草,牛尾菜,大順筋藤,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搖竹,
伸筋草伸筋草,龍須草,牛尾伸筋,牛尾節,牛尾卷,水球花,大葉伸筋,寬筋草,牛尾蕨.伸筋靈
【歸經】苦辛溫,入肝經。
【分類】祛風濕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絡。
用于風寒濕痹,筋脈拘攣疼癰。外用治跌打扭傷腫痛。
【用法用量】
3~12g。
【來源產地】
來源: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其子(石松子)亦入藥。均為野生。
產地:生產于湖北襄陽、孝感專區。此外,江蘇、安徽、貴州等省亦產。
伸筋草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腎經。
【功效】舒筋活絡,下氣除濕,除濕解毒。
【功效特點】本品走而不守,擅長舒筋活絡,肢體拘急伸展不利等用之有效。
【功效作用】
1.舒筋活絡:①用于肌膚麻木,多見體虛之人外受病氣風寒濕邪)內侵血脈而成,用本品行氣血、通經絡。②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以本品祛風散寒、燥濕除痹、舒筋活絡。③用于跌打損傷,以本品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2.下氣除濕:本品辛苦溫,具下氣除濕之功,用于氣結胃痛,可舒肝解郁、下氣消結。
3.除濕解毒:用于蛇串瘡,即帶狀皰疹,多因氣虛不能行水,血瘀濕聚所致,以本品行氣行血、祛瘀燥濕解毒。
【鑒別應用】伸筋草與稀薟草,兩者均祛風除濕,對于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麻痹均可應用,但伸筋草其性走而不守,擅長舒筋活血而通絡,肢體拘急伸展不利等用之較好;豨薟草祛風濕中又可補肝腎益氣血,風濕或肝腎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麻木、頭暈、耳鳴等,均為適用,且生用能清濕熱除風痹,瘡瘍及癢疹也可用之。
【配伍應用】
1.配桑寄生:益腎壯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桑寄生味甘氣平,補肝腎,強筋骨;伸筋草昧辛氣溫,能達經脈骨節之間,搜風祛濕。二藥合用,標本兼顧,扶正祛邪,臨床用于腰背酸痛、轉側不能、足膝痿痹、屈伸不利、麻木難行之腎虛伏風痹證,療效較著。
2.配防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防風辛甘微溫,升發而能散,為治風通用之品;伸筋草辛溫,性善走竄,為除痹通絡要藥。二藥相合,祛風通痹,無論證之虛實、病之新久,但見關節疼痛、經脈攣急及肢體麻木等證,均可應用。
【應用注意事項】孕婦及出血過多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服:9~15克,入煎劑,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漢方方劑應用:
1.腳轉筋(腓腸肌痙攣)
簡 方:伸筋草30.0克、牛膝11.3克、木瓜11.3克、薏仁18.8克
用 法:水3碗半煎1碗,渣水3碗煎8分,分2次服用,服3~5日。
2.虛勞腰痛
漢方方劑:伸筋草30.0克、狗脊18.8克、土枸杞18.8克、土牛膝15.0克、杜仲11.3克、五加皮11.3克。
用法:水3碗,酒3碗,煎2碗,分2次服用,服用3~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