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隨道而為,隨事而行,不求何味為真味。大小多少都是現象狀態,以德報怨趨向以德,大的都從細小累計。普天之下的難事從簡易產生;天下的大事從細微處開始。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終不求大,所以才能成就大。隨意許諾必定有不可兌現,把事容易簡單的處理必有困難而至。所以,有道的圣人慎重看待困難,所以困難也有終了。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通常人都處于有為、有不為,老子談“為無為”,將人的主觀變為客體,隨遇而安、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時間空間在流變,為與不為都是有所為,因為時間流逝,過去的行為就是所為結果,有道者為無為是隨機緣。所以,事是必然產生遇到的事,隨事而盡其所能;滋味終歸是淡而無味,因不求其味,何味都是當下的滋味。
報怨以德,從道德修養而言是包容、謙讓的德性,從道理解,以怨報怨是自我偏離道的思想行為。而從人與人之間,教化根本要趨向“敦厚、淳樸”,以怨報德從自身是“柔弱勝剛強,寵辱不驚”,對外是教化不尚賢、使民不爭;所以“報怨以德”取向道。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任何事都是天下之事,任何大都是天地萬物成其大,而其難易、大細,都是因“德”的作用發揮產生,道沒有難易大細,而天下萬物萬事過程存在難易大細。大器晚成,大事難事都由細和易而疊加的結果。所以“難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細”,這是以道而行,以道而為無為,結果沒有成事敗事只有終結。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圣人知“大小多少”終歸道之體、德之用的現象,而為大,必然悖離道的自然流變,而產生有為有取的人為,所以采用“為無為”的隨順,終究大也隨成,即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輕諾寡言,必然存在失信失德,答應人的事多了,如何全盤兌現,人還有無常之禍不離左右,輕諾必不在乎,而實情無法悖離。就同“多易必多難”一樣,因為任何簡化潦草的應對,最終的結果必然存在千瘡百孔的問題,這是人事之理,而萬事萬物都是難易同體,非人為選擇規避,所以圣人在乎困難如何解決,而不在易做的事糾結,最終沒有難顛覆結果。
章外雜想:候鳥按季節而遷徙,如問為什么氣息奔波,不可回答,也無需回答,因為自然而然,隨季節四時變化而動;如問四季為何交替,自不用回答,因為效法天地而隨順;為無為就是隨天地,而萬物自生自滅,成其大終其微,成就是敗之時,微就是敗之末,成起初;獨“道”無成有終,萬物皆有本末、終始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