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金鐘:自有黃鐘大呂
正巖吊金鐘據說是以茶樹形態來命名的,想來,這棵茶樹應該是上部略小、下部略大呈現鐘型,必定是感覺很穩當、正氣巍然的一棵樹。
我這個人比較容易望文生義,因為往往會沉浸于中國文字的美帶來的那種意境之中。但是確實,吊金鐘的茶湯入口是四平八穩的陽氣沖和,傳統而深沉、渾厚而悠揚的美。我很少喝到這么穩重的茶了!這幾年,銅臭沾染茶行,茶是越發的亂了,有的茶改了技術、改了思路,可惜的是糟蹋了原料,越發的輕佻了。吊金鐘做的如此穩重是不容易的,還真契合了它的名字。
《周禮注疏》卷二十二上《春官宗伯·大司樂》上說:“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黃鐘是音韻十二律陽律第一律,大呂是陰律第一律,陰陽相合,再配上飄渺的云門之舞,連天神都心旌舒暢,想必,我若在場,必已經癡然了。
我對音樂一道知之甚微,不過倒是在寺廟里經常聽到鐘聲。在煙花三月的揚州,坐在古大明寺里,鑒真紀念堂的桃花開得正好,聽到棲靈塔之上傳出悠揚的鐘聲,覺得外界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空間,我只是安然的在旁邊看著。那種感覺,美妙絕倫。
除了鐘聲,生平仍對幾首古曲心向往之。一首是《平沙落雁》,群雁翔集,在沙灘上幾飛幾落,天高云淡,望斷蘆花。心懷天空之志,則心境必然平和,尤其是用古琴和洞簫合奏,幽咽空曠,半入愁腸半入云,我每聽必能物我兩忘。還有一首是《紫薇八卦》,我在麗江洞經的配樂中聽到過,作為《霓裳羽衣》的姊妹篇,卻在華麗之中別有浩然之感,我特別的喜歡。
這都是能聽到的傳世古曲,另外一首我就只能憑空想象了——《蘭陵王入陣曲》。蘭陵王,這美麗到女子都自慚形穢的男子,率領大軍在萬馬奔騰之中仍然散發出耀眼的人格光彩,那描述這種光彩的樂曲,想必激奮人心而又纏綿悱惻吧?聽說,這曲子要用大鐘來配和。鐘聲悠揚,震醒眾生沉淪在紅塵之中的心,想來,和吊金鐘在一片銅臭之中保持平和渾厚的香氣,來振奮我的內心,是一樣的美好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