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針對上海中考的關鍵詞進行排名,推優和自薦必定進入前三,因為這兩者目前是進入名牌高中的重要渠道。大多數家長對于這兩個詞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聽得多,而陌生則是因為常被誤導,弄得暈頭轉向,那么推優和自薦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讓我們來為大家解答。
有一部分家長理解的推優是指初中學校把考生具體推薦到某一高中,因為每年初三一模結束后,部分優秀高中都會小范圍的邀請一批考生去學校參加一些活動,具體是哪些學生去,由初中學校安排,于是很多家長便以為這就是推優。而那些沒有被初中學校安排,最終通過在高中學校官網報名去參加高中活動的便是自薦,但是其實并非如此。
根據官方政策,推優是指各初中學校根據綜合素質結果評定本校應屆初中畢業生總數的7%獲得推優生資格,拿到推優資格的學生在五月中旬網上填報提前批志愿的時候就能以推薦生的身份填報志愿參與高中學校選拔,即便考生拿到推優資格也不會被具體指定到某一所高中,考生需要自己選學校、填志愿、參與并通過高中學校組織的考試后才能被預錄取,所以,推優生并不是100%會被學校錄取。
而自薦,則是指沒有拿到推優資格的93%的初三應屆畢業生(含返滬應屆生),在五月中旬網上填報提前批志愿的時候以自薦生的身份填志愿,參與高中學校選拔。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既然不論是推優生還是自薦生最后都要參加市重點高中組織的預錄取考試,那么得到推優資格有什么用?
這個就涉及到高中學校提前批招生計劃發放的問題。在上海中考招生過程中,各市重點高中都要將總招生計劃的40%(四校將近60%)用于提前招生計劃,其中30%的推優生計劃要將每個名額具體指定到每個區,注意,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區都能拿到相同學校、相同數量的推優名額,相反,各市重點高中的推優生招生計劃是分區發放且各區差異巨大,有的區能拿到某校幾十個推優計劃,而有的區則一個都拿不到;10%的自薦生計劃則是被直接投放到全市,并不指定每個區有多少名額。
從考生角度來看就是:拿到推優資格的考生是和區內同樣拿到推優資格,且對同一所學校感興趣的考生競爭某校投放到該區的推優名額,推優屬于區內競爭;而沒拿到推優資格的自薦生則是和全市對同一所學校感興趣的考生競爭某校投放到全市的自薦名額,自薦屬于市內競爭!這就是推優和自薦最大的兩個區別——競爭范圍和競爭對象不同!
如果能拿到推優資格,對同一所高中而言,如果其在考生所在區有推優生招生計劃,那么考生的競爭范圍將大幅縮小,錄取機會大幅提高!同時,因為不論是公辦初中還是民辦初中都只能評選7%的考生拿到推優資格,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公辦初中考生而言,如果能拿到推優資格,在提前錄取中就已經處在了一個絕對優勢的位置!
有的家長可能還會問,那現在有很多學校在網上開放了報名通道,并安排活動,是算什么性質呢?
這個其實既不屬于推優也不屬于自薦,他是學校自發安排的一系列活動,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一點,雖然這些活動既不是推優也不是自薦,但是他卻和五月份提前錄取息息相關,如果考生在這些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異,拿到學校的無條件承諾書,那么不論五月份提前批志愿填報的時候考生是推優生還是自薦生,只要按照學校要求填報志愿,學校都會錄??;但是如果考生在這些活動中表現不是特別優異,拿到的是有條件承諾書,那么學校可能就會要求你拿到推優生資格,并在五月填報提前批志愿的時候將其填在推優第一志愿,這樣才會錄取你;當然如果考生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被直接拒絕了,那么即使四月底拿到初中校推優資格,最終通過五月中旬推優生考試被錄取的機會也比較小。
看到這里我們應當明白,是推優生還是自薦生對于考生能否被目標學校成功錄取固然有一定影響,但最關鍵還是要在學校安排的各種活動中表現優異拿到錄取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