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寫濃香、醬香的時候,品牌多,酒也多。相比之下,主打清香型白酒的品牌就要單一很多。
清香型白酒分為:大曲清香、麩曲清香、小曲清香。
大曲清香白酒幾乎被汾老大壟斷,涵蓋了從口糧到高端的一些列產品,每個價位段都很能打。
麩曲清香以二鍋頭三兄弟為代表,主要以口糧酒為主。
而小曲清香多是在西南云南省釀造,多為作坊式的散酒,很難形成大規模品牌。
主要原料:
高粱
糖化發酵劑:
大麥和豌豆制或的中低溫大曲(大曲清香)、麩曲和酒母(麩曲清香)、小曲(小曲清香)
發酵方式:
地缸(大曲清香)、水泥池(麩曲清香)、水泥池或小壇、小罐(小曲清香)
固態發酵
發酵時間:
大曲清香28天左右、麩曲清香4~5天、小曲清香7~30天(川派小曲時間短,云南小曲時間長)
工藝特點:
清蒸清燒、清蒸兩次清,地缸發酵(大曲清香)、水泥池發酵(麩曲清香)、配槽發酵(小曲清香)
感官品評:
無色,清亮透明,清香純正,具有糧香、密香、醇香等符合的自然香氣,青氣優雅,醇厚豐滿,綿柔細膩,雙凈協調,回味悠長
品評要點:
酒液無色,清亮透明;
聞香以乙酸乙酯為主的水果香氣,輔以乳酸乙酯的清雅、純正的復合香氣,優雅舒適而無雜香;
入口甜凈、柔順,酒體呈現出清、爽、綿、甜、凈的風格特征,余味凈爽;
大曲清香的香氣大小和醇厚度居三者首位,依次是麩曲清香、小曲清香;
麩曲清香的麩皮味明顯,糟香較明顯;小由清香的糟香明顯,有糧香,回甜突出。
大曲清香:
汾酒:
說清香酒,清香扛把子“汾老大”是繞不開的存在,無論哪個價位段都有異常能打的大單品。“奪命53”的名頭響徹全國。山西當地人說,奪命53不是黃蓋,也不是紅蓋,而是這款出口玻汾。
汾陽王:
汾陽王作為汾酒的老鄉,無論產地,原料,制法都和汾酒極其一致,大有一種“既生瑜 何生亮”的悲涼,無奈,只能將品牌戰略定位成“清香第二”,這種第二又不同于郎酒主打“兩大醬香品牌”的同時又具有川派醬香的獨特性。因為他們實在太像,汾酒在低中高所有價位段又把路封的死死的。以至于汾陽王無論是在品牌,還是價格上都不具備空間,大寫的尷尬。
寶豐:
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白酒消費大省。省內白酒品牌眾多,十七大名酒中有寶豐酒、宋河糧液,53優中有杜康、張弓,另外還有仰韶、賒店。最后卻沒有一個最后闖出河南的。在我看來河南酒缺乏特色,營銷上僅僅是隨了大流,并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寶豐的清香白酒總體風格不同于汾酒的入口豐富,寶豐酒的清香偏干凈。這可能是因為寶豐酒酒制曲時加入小麥的緣故,降低了大麥和豌豆的使用量。
黃鶴樓:
黃鶴樓當年評選是以清香型白酒拿到的名酒稱號,和汾酒、寶豐一起并稱為三大清香名酒之一,曾經和汾酒大有依長江而劃分南北的架勢。90年代因為改制等等內部問題內耗嚴重,最終沒落。(很多老酒廠逃不掉的宿命),多次被專賣,2016年最終被古井貢酒收購。黃鶴樓的亂不僅體現在管理上,同時,產品線也越走越雜,做了濃香、兼香,又搞出一個陳香,只有曾經名噪一時的漢清酒(入門口糧)和H系列兩個清香酒火種。
現在的漢清和H3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降低成本將本來具有特點的多糧原料改為了單糧,連大曲都省了。。。人二鍋頭為了成本好歹還是大曲加麩曲,黃鶴樓這是想連最后的香火都斷了嗎?
這兩款不推薦,如果想試試黃鶴樓的多糧清香,可以試試H9。
金門高粱:
金門酒廠地處福建金門,50年代建廠。因為地處海峽兩岸之間,可以說金門酒廠見證了海峽兩岸的發展。
金門高粱酒雖然也是大曲清香白酒,但在制曲上和汾酒的大麥、豌豆制曲不同,金門高粱選用小麥制曲,體積和重量都更小。
儲酒使用的是當地大量遺留的坑道,這是金門高粱一大特色。
金門高粱不同于大陸的清香型白酒一味追求“一清到底”的干凈,金門高粱酒的特點在于“醇凈”,而非“純凈”。因為不受大陸香型標準的約束,酒體相比汾酒有些甜膩之感,輔料氣息明顯。正因為這種“自由”使得金門高粱走出自己獨特的清香特點,當然喝慣了大陸清香的很多酒友并不喜歡這種獨特,但是喜歡嘗鮮的朋友可以一試。
麩曲清香:
紅星、牛欄山、永豐二鍋頭:
麩曲制酒發展相對較晚。相比大曲,麩曲的優勢在于,效率高、轉換率高、節約糧食,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為了解決老百姓的需求,麩曲酒得以極大的推廣,不僅清香酒,醬香、濃香都有麩曲發酵。麩曲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不同于大曲的自然發酵,麩曲制酒過程加入了太多人為的因素,這使得其微生物菌群較少,成酒的香氣自然沒有大曲酒豐富,口感沒有其細膩、飽滿,即便是好的麩曲酒,其品質也難以媲美好的大曲酒。
隨著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提高,濃、醬的麩曲酒漸漸消失,麩曲清香做的酒廠也越來越少。
以前說紅星、牛欄山、永豐這二鍋頭三兄弟是麩曲清香代表,但是現在看其配料表,感覺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麩曲制酒,感覺更像是大曲麩曲混用。網上都說是麩曲酒,這個我也無從考證,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說說。
二鍋頭三兄弟都是執行:GB/T10871.2的清香白酒執行標準。(牛二除外)
不同之處在于原料,紅星的原料是高粱、大麥、玉米、豌豆,等級為“優級”;牛欄山的原料是高粱、大麥、小麥、豌豆,登記為“一級”;永豐的是高粱、小麥,等級為“一級”。
三家之中,紅星是根最正的一家。一直專注于二鍋頭的制法,是三家中最本分的一家。口感甘冽醇厚,是老北京最喜歡的二鍋頭。“二鍋頭”商標最早就由紅星持有,后來主動讓出商標,讓大家都可以使用這三個字。
牛欄山酒廠也是由紅星總廠分出,憑著低價和柔和口感殺出重圍,成為三家之中第一個跨入百億俱樂部的北京酒企。但是隨著今年國家釀酒新政頒布,白牛二作為牛欄山的看家大單品已被踢出白酒范疇。
永豐也是地道的老牌二鍋頭,但這些年主要專注于中低度的年輕人市場,為了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在包裝上更多融入洋酒元素。
小曲清香:
小曲清香酒最大的特征在于糟香突出,不用入口,單靠鼻子就可以聞到明顯的糟香味。個人感覺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糟香味,使得很多喝慣了濃醬清香的朋友十分無法接受小曲清香酒。
江津:
幾江江津老白干是小曲清香代表之一位于重慶,屬于川法小曲清香酒,特點在于曲量大發酵時間短,酒體輕薄、糟香明顯。
玉林泉:
玉林泉酒是云南省名酒,位于云南玉溪,屬于云南小曲清香酒,其特點在于曲量較小,發酵時間長,酒體甜味明顯,雖然也有明顯糟香,但相比川法小曲酒,甘甜感壓住部分了糟香。
這兩款酒雖說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發展的著實不好,傳統電商渠道連官旗都沒有,大家了解即可,這里就不做推薦了。
江小白:
要說小曲清香知名度最高的酒,還真只有江小白。雖說江小白被幾乎所有的酒友鄙視,但是它確實是典型的小曲清香。最早由江津酒廠代工,后因商標爭端分家,做大以后的江小白自建江記酒莊。我記得我曾經喝過的江小白,屬于典型的川法小曲清香,由于甘甜味很弱,加之酒精度低,所以糟味更加突出,后味返苦。你要說它不好吧,對于喝慣了其他香型酒的人來說,確實不好喝。也可能是因為它把小曲清香的缺點做到了極致的原因把。
可能是因為江小白要跳脫出小曲清香酒的尷尬,但做濃香醬香有沒有特色吧,于是推出了果味系列高粱酒。這個系列我沒試過,不過以前試過云南的玫瑰老鹵。同樣是以高粱為主要原料加入玫瑰花釀造的配制露酒,酒體的甘甜和淡淡玫瑰花香蓋住了高度酒的烈和苦味,雖然高達52度,但非常好入口,甚至連能喝點酒的女生都不會拒絕,真正的灌醉你于無形之中。
清香型白酒無論是哪一種風格都是所有香型中(米香除外)最“簡單”的(這里的簡單是指工序和對環境的要求)。
不是說“簡單”的清香白酒做不出好的高端酒,只是清香型白酒一直都擔負著“釀老百姓的白酒”這一歷史使命。正因為簡單,想要釀出好的清香白酒對技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汾老大的青花、紅星的藍花、牛欄山的黃龍都是品質上乘的高端清香白酒。
碼字不易,還望各位看官手下留情,如有失言,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