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燒過程中,會消耗掉大量的津液。發燒就像是孩子要跑高速了,那油可要多加一些。如果孩子本身津液充足,轉化津液的能力正常,那還好說;但如果孩子本身生成津液的能力就偏弱,再大量消耗,就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其他的影響。
所以這個時候啊,有些受寒發燒的孩子,會因為損失掉過多的津液,生出一種熱象。當然,這個熱是一個假象,不是真的熱,而是缺津液。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這樣。
所以我們在孩子生病的過程中,需要經常關注津液的情況。如果出現了局部的熱,比如嘴唇干、咽喉疼痛、舌尖紅、舌苔上有紅點點、眼屎耳屎多等情況,就可能是提示津液不足了。今天這個案例,就是受寒的發燒后出現了津液不足的問題,我們不僅得處理受寒,還得照顧局部的熱,同時補充津液。
先看看今天的案例
主訴:四歲孩子發燒,有輕微咳嗽,昨晚到現在用了兩包風寒感冒顆粒。
「大便昨晚一次,黑干硬,不太臭。」
大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比較久,津液被反復吸收所以黑干硬,說明運化能力是比較弱的,而且津液也出現了不足,結合不太臭,說明是一個虛寒的證據。
「有點怕冷。」
怕冷怕熱是判斷寒熱很重要的證據。后面有提到室溫28度,在這樣比較溫暖的環境中感到冷,就很大程度上說明是受寒了。
「小便黃。」
有熱,津液不足時,就會小便黃,這個是陽明的證據。
「沒食欲,以前胃口超好,現在只喝甜粥,一天大概四五次甜粥。」
生病期間氣血津液都在集中處理病邪,脾胃相對氣血不足,所以沒食欲,這個是虛寒的證據,歸為太陰。在胃口不好的情況下喝清淡的粥是對的,脾胃不需要特別費力的運化食物,身體的氣血就可以更集中的去解決病邪。
「愛睡覺,愛躺著,沒勁。」
也是生病期間氣血不足的表現,說明體質是比較虛弱的,太陰的證據。
「室內28度,不太出汗。以前出汗比今天多。昨天中午發燒到現在出汗兩次,都沒退燒,但是昨晚出汗后精神好了很多,還玩了一會兒。」
以前出汗多,生病之后不大出汗,說明目前體表毛孔的呼吸不是很通暢,這個一般是太陽寒邪閉表的證據。發燒到現在出汗兩次都沒退燒,但昨晚出汗后精神變好,說明出汗已經處理了一部分寒邪,但是問題還沒完全解決。
「不愛喝水,一直不太喝,現在只喝甜的稀飯。」
對應前面的沒食欲,不喝水也是說明脾胃的運化能力比較弱,喝進去的水液沒辦法轉化成氣血津液,所以是虛寒的,太陰的證據。
「全身都燙,沒有溫差。」
溫差說明身體不同部位的氣血聚集情況差異,這里的全身沒有溫差,多是受寒的表證,太陽的證據。
「說頭痛,輕微痰咳,有輕微眼淚,說怕冷。嗓子不疼,也不紅,沒有其他異常」
頭痛是太陽病(受寒)的常見癥狀之一,因為大量氣血往頭往表走去排體表的病邪,頭部壓力大就會引起頭痛。輕微眼淚和怕冷,都是受寒的表證。
痰咳,人體在發燒的時候,氣血津液要去抵抗邪氣,這個過程中一些津液就會變成廢水,就像是戰場上的俘虜一樣,表現出來就是痰。那有了痰,人就要處理,本能的咳嗽,是為了把這個痰排出來。
「舌尖偏紅,舌苔白厚膩,略帶點黃色,上面有紅點點。」
舌苔白厚膩,說明體內有很多運化不掉的垃圾和水飲,驗證了前面說的脾胃運化能力的不足,是一個虛寒的證據,歸太陰。
舌尖紅,舌苔有黃色,上面有紅點點,都是津液不足的表現。發燒時會消耗大量的氣血津液,出汗也需要損耗津液,但脾胃虛弱,運化生成津液的能力又不大夠,所以就出現了這么一個供需失衡的狀況。由于津液的不足,產生了一定的熱。
這個熱可以歸為陽明,是津液快燒干引起的,非積食陽明。
總體看下來是受寒,同時津液不足
起初可能只是一個受寒,但是由于孩子脾胃的運化能力跟不上,所以在發燒過程中,很快出現了津液不足的問題。津液耗散加重內熱,這個時候單純發汗已經解決不了發燒的問題了,還有照顧津液。
六綱辨證:太陽太陰,兼有陽明
太陽的證據:無汗,發燒,怕冷,頭痛,有眼淚。
太陰的證據:一直不愛喝水,痰咳,無力,食欲不好。
陽明的證據:尿黃,舌苔厚膩,便黑干硬,舌質紅,舌苔上的紅點點。
用藥建議是蔥白淡豆豉陳皮湯,小柴胡 。蔥豉湯解決受寒,小柴胡針對陽明、太陰問題,主要是和中焦、補充津液。(這個用藥建議并不代表最佳方案,尚未學過辨證的同學,不能套用此方。)
反饋:用藥第二天退燒,退燒后停藥觀察。
討論
1.咳嗽用不用照顧?
咳嗽比較輕微,考慮是因為表閉,氣機上逆,所以表解,咳嗽也可以緩解。有時要不要加針對咳嗽的藥,跟癥狀的表現輕重還是有關系的,不是說一見到咳嗽就要針對咳嗽處理,一見到鼻涕就針對鼻涕處理,找到癥狀背后的原因,針對病因處理問題也可以解決。
2.為什么小柴胡是照顧陽明?
小柴胡的作用是和解中焦,這個案例中焦是不通的,通過和解中焦,讓人體產生更多津液。有人喜歡用作少陽藥,也可以,但也可以作為陽明藥。也就是小柴胡是少陽證的代表方,但不是少陽專方。其實關于小柴胡的用法,可以寫一本書了。
3.那能不能用保和丸呢?
保和丸處理非積食陽明,不是很準確,它沒辦法直接補到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