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感冒的第三個例子,是咱們書上第一小節的例2。
例2是相對復雜一點的,所以把它挪到最后來講。患者是昨天受涼以后出現了鼻流清涕、噴嚏以及微惡寒的癥狀。初一看,這不就是簡單的風寒表癥嗎?但是,我們還看到患者出現了咽癢,尤其是有舌苔黃、脈數的情況,呈現了熱證。胡老用的是桑菊飲加石膏,將其辨證為風溫病。原書說:“胡老常用經方,但感冒咳嗽初起,陽明里熱輕證,也即溫病學派所稱的風溫表證的時候,胡老善用桑菊飲來加減,療效頗佳。”在上節課最后的時候我給大家講了一些關于風寒、風溫的理論知識,實際就為了應對今天這個案例。辨證為風溫的證據:第一,脈細數,數脈即為典型的熱證的脈;再來,舌苔發黃,即從舌像上也呈現了明顯的熱象;還有,咽癢也是風溫的癥狀。這個病,并非從一開始來的情況就是這樣,就是風溫了,而是從受涼開始的,但后面迅速化熱,產生了這些一系列熱象。患者來診的日期是8月30日,正像我們上節課所講的,天氣屬于暑期,這種時節,病情就是容易熱化的。不過,這種化熱呢,并沒有到《傷寒論》典型的陽明腑實的承氣湯證,或者陽明氣分大熱的白虎湯證那么嚴重,都沒有。它是在熱邪的初期,病位在上焦,在肺。所以,這種情況就屬于熱邪犯肺。那為什么用桑菊飲呢?在溫病學體系下,是有幾個方子可選的。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化熱初期,病位一定是在肺。如果病情不嚴重,并沒有發熱的情況。就像這個例子,噴嚏、頭痛、頭暈都有,但沒提到發熱。這就是化熱以后,肺被風溫初犯,病情尙輕的情況。所以,我們治療上要以清解肺熱、宣降肺氣為主,尤其是有嗓子不舒服、咳嗽的情況,更要調暢肺氣。同時,我們注意到,患者不發熱,也沒有咽痛、咽腫,即俗稱的發炎的情況。所以這里選用桑菊飲。換言之,如果有發熱、咽痛等癥狀,我們就不能再用桑菊飲了,要選銀翹散。銀翹散顧名思義,君藥為銀花、連翹,它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強,同時里面有荊芥、淡豆豉,所以,它除了能清熱,可應對溫病的發熱、咽痛等癥,還有一定的解表的效力,也就是說,辛涼解表的能力要更強一點。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個方子,桑菊飲,它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本例即是,身不甚熱,沒有發燒的情況,但是有微渴、咽癢咳嗽,那就用桑菊飲了。而銀翹散在《溫病條辨》里面的描述是:“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惡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這里注意,《溫病條辨》中桑菊飲被稱作辛涼輕劑,而銀翹散為辛涼平劑,平劑要比輕劑會用藥重一些。具體來看,桑菊飲和銀翹散里面都有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甘草這五味藥,所以它們都有疏風清熱清肺的功用,均是應對外感風熱的良方。但是,如前所述,桑菊飲是辛涼輕劑,它是疏散風熱、清宣肺熱,用的是桑葉和菊花輔以宣降肺氣的的桔梗與杏仁,即用桔梗搭配杏仁的升降結構來應對肺氣不利導致的咽癢咳嗽。所以,它是用在風溫初起,表癥比較輕(不發熱),邪熱不甚(無咽痛、紅腫、大汗、大熱、大便燥結等癥),這時候用桑菊飲主要治的就是風溫咳嗽,伴有微口渴的情況。而銀翹散里邊又加了金銀花、竹葉、連翹,其中金銀花和連翹的用量是很重的,它的清熱解毒的功效要遠遠大于桑菊飲。同時,剛才說了,里面又有荊芥、淡豆豉、牛蒡子,這樣辛涼透表的藥,也能解表。所以,銀翹散無論解表和清熱的力量都強于桑菊飲。這就是吳鞠通說桑菊飲是辛涼輕劑而銀翹散是平劑的原因了。不過,哪怕是銀翹散,它也僅僅是平劑,而不是辛涼重劑,同樣是用于溫病初期的,它只是比桑菊飲證的情況熱邪要重些,主要體現在可能有發熱、同時伴咽喉腫痛等癥。關于這兩個方的具體講解和應用大家也可去看我的跟我記方劑3-辛涼解表:銀翹散、桑菊飲這篇文章。
對于本例還有一個點需要關注,胡老在桑菊飲基礎上加了一兩半的石膏,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上一講葛根湯的加味,當時葛根湯加味生石膏只加了一兩,而本例這里面加了一兩半,要更多些。這是因為本例從舌苔和脈象上均已呈現了明顯的熱像,而上一例只是“口唇干”而已。同時,石膏不僅用于陽明發熱,也常用于陽明頭痛,患者有頭疼的癥狀,同時熱像明顯,這里用石膏也有鎮痛的作用。
至此,第一小節的三個例子就都給大家說完了,你學習到了呢?當然,第一個是辨證施治;另一個,我們發現胡老非常善用石膏來加味,不論經方還是時方,只要有熱象,又看到口干渴或者陽明頭痛的石膏證,就可以用,再根據熱像的多寡,來調節石膏的用量,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最后補充一點,輕劑和平劑都有了,那辛涼重劑是什么?《溫病條辨》:“太陰溫病,脈浮洪,舌黃,渴甚,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白虎湯證主要表現為:壯熱多汗、口渴多飲、心煩頭痛、面赤氣粗,也即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我們剛才說到,外感熱邪初起,一開始它是犯上焦肺的,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接著就會邪犯陽明了,成為《傷寒論》中典型的陽明病。尤其是,有些人素體體質就胃火偏盛,那就更容易傳經,呈現陽明熱重的情況。由此,我們湊齊了溫病體系下三個典型的方:桑菊飲、銀翹散和白虎湯,分別是辛涼輕劑、辛涼平劑以及重劑。
本文字版經過本人的整理校對,與音頻版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會補充和訂正一些內容,以更為精確。如果音頻版和文字版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以文字版為準,請悉知。本講到這里。需全套音頻的請后臺聯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