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
薛濤(768年-831年),唐代女詩人、樂妓。字洪度,一作宏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與當時名士元稹、牛僧孺、張籍、白居易、令狐楚、劉禹錫、張祜、段文昌有往來,與元稹交情最篤,死后段文昌為其撰寫墓志銘。在其住處,成都現存有望江樓公園,內有薛濤紀念館、薛濤井。
薛濤自小聰慧,八九時就能作詩,據《名媛詩歸》記載“濤八九歲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令濤續之,即應聲曰‘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愀然久之。父親死后,薛濤與母親居于成都,二人相依為命,生活窘困,十六時頗有姿色,通音律,善詩文,迫于生計而淪為樂妓。
唐德宗貞元年間,當時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十分喜愛薛濤,多次將其召到帥府侍宴賦詩,還突發奇想授予薛濤“校書”一職,雖然上表朝廷未被準奏,但“薛校書”之名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王建有《寄蜀中薛濤校書》詩云“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知。”韋皋死后,武元衡來到成都任職,他聽聞薛校書的名聲,便準許薛濤脫離樂籍。薛濤雖然離籍,但早已艷名遠播,在她的交際圈中有權傾一方的節度使、著名文人、幕府佐僚、貴胄公子和禪師道流,可謂名動一方。此后薛濤和著名詩人元稹還有一段情,但最終無果而終。晚年的薛濤,身著女冠服,深居簡出,以制箋為生,孤獨終老。
薛濤的詩以清麗見長,如《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