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
函谷關,是中國古代著名關隘,遺址位于今日河南省靈寶市東北方。與雁門關、仙霞關、劍門關并稱中國四大古關口。
函谷關最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由秦國所建?!耙蛟诠戎?,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标P隘地處深險谷地,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所謂“車不方軌,馬不并轡”。而且由于這段黃河流域丘巒起伏,有中條山、崤山等阻斷,函關谷底成為附近地區唯一東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成為軍事要沖。
戰國時,戰國七雄除秦以外的其余六國曾聯合對抗秦國,但秦國在函谷關成功抵御住六國聯軍的攻勢。西漢賈誼的政論名篇《過秦論》寫道:“于是六國之士……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趨循遁逃而不敢進”,其中的“關”就是指函谷關,可見其戰略影響。
由于函谷關易守難攻,秦朝末年各地起義抗秦后,新立的楚懷王為盡快平息戰亂,宣告誰先入關中,得為關中王,此處所提的關亦是函谷關,之后劉邦先入關中,不過并非直入函谷關,理由即是函谷關易守難攻,加上關內即是秦的首都咸陽,護守函谷關的秦軍必是精銳,為避免攻堅,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繞道進入關中。不過,項羽不滿劉邦先入關,設下鴻門宴,但又不愿違逆楚懷王當初的宣告,因此在冊封時將劉邦封為巴王,之后封為漢王,雖然巴、漢兩地也屬于關中關內(函谷關以西),但當時為未開化的不毛之地,甚至是秦與秦朝專門用來流放罪犯的地方。不過劉邦仍然在漢中成功積蓄力量,最終在楚漢相爭中戰勝項羽。
西漢建立后,在函谷關邊設縣,稱弘農,治弘農郡。東漢末年群雄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強迫漢獻帝從洛陽遷都長安時,就以函谷關堅固易于防守為理由。三國時代,曹魏曾在附近建關樓,常被稱為新關,與秦函谷遙相呼應。此后兩千年間,地勢險要的函谷關常常成為軍事爭奪的對象,包括唐代安史之亂,甚至抗日戰爭等。
1992年,函谷關遺址被開發,新建了東門關樓等復古建筑,以及道家道教相關的太初宮、函谷大道場等,是現在河南省內的旅游名勝之一,位于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距三門峽市市區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