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起,“排毒”已經成為國人的熱衷之事,甚至于產生了執念:
*臉上長痘、長斑,是體內有毒
*口腔潰瘍、口舌生瘡,是體內有毒
*放屁臭、大便臭、便秘等是毒素累積過多……
身體出現的很多癥狀都與毒素掛鉤,人體好像有排不完的毒,于是清腸茶、按摩、足療、汗蒸……五花八門的“排毒法”更是盛行。我們所謂的“毒”到底是什么?
“毒”為何物?
我們人體并不是“百毒不侵”的,因此,所謂的“毒”其實是身體產生的“內生之毒”,以及從外面吸收的對人體不利的“外來之毒”。常見的“廢棄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半年內會更新身體98%組織的細胞,死亡的細胞會被臨近的細胞或者巨噬細胞吞噬。而在細胞更新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代謝物,如乳酸、尿酸、尿素和多余的無機鹽、水等等。這些物質主要通過血液循環系統運送到腎臟處理后,經由尿液排出。
機體需要營養素來維持生存、生長發育、健康和體力活動,而日常中,我們攝取營養素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食物的攝入了。
我們的消化系統會對攝入的食物進行分解,吸收我們所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水、蛋白質、碳水、脂類、膳食纖維;而像重金屬等對人體不利的,則會通過糞便排出。
人在呼吸的過程中,不僅會吸入氧氣,還會夾雜一些有害氣體、粉塵顆粒物等。氧氣被肺吸收,其他氣體連同肺里面交換出來的二氧化碳,一起再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但若是有顆粒物停留在肺里,刺激肺黏膜,會引起一系列炎癥反應;此外,吸附于顆粒物表面的可溶性毒性物質則可進入血液,對肺組織、心臟乃至全身各器官造成損害。
做好兩步,護機體,促“排毒”
人體確實需要“排毒”,但保護好三大臟器——肝、腎、腸道,我們自己也是一臺高品質的“排毒機”。
肝臟,是解毒器官,而酒精、藥物、高脂食物、霉變食物是傷肝的“四大兇手”,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距離。肝的再生功能主要依靠蛋白質,因此,適當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肝臟再生、修復,起到預防和緩解肝臟病變的作用。
體內自由基過多,不僅會降低新陳代謝,還會使得壞膽固醇被氧化,經過一連串的反應后,形成泡沫細胞,粘附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人體代謝受阻,就會影響臟器功能;而攝入抗氧化物,對抗自由基,能減少脂質過氧化,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率,也就能起到保護臟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