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三味淑屋原創文章
—
前段時間接待了一位來訪者,小馬,80后的二寶媽,某科技公司人力主管。
為保證來詢者信息受到保護,以下相關信息進行了加工。
她看到身邊很多的伙伴們都在副業上取得了成果,自己心里很著急。
一方面,看到身邊人都在說聚焦才會有成就,自己也要做減法。
可是,自己又特別糾結,不知道該在哪些地方做減法,感覺每一樣,自己都挺喜歡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辦?
說到聚焦和探索,我想起曾經的自己。
那個時候,身邊的好友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還不錯。當時我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要專注聚焦,這樣容易出成績。
可是自己心里又舍不得當下自己做出的努力,如果一下子砍掉的話,不知道自己要去選擇哪個領域。我不想錯過什么,我一定要先去嘗試一下,看看有沒有結果。
就這樣,自己在中間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去探索,當時在那個領域里做得也還可以。
最開始,我沒有覺察到能量在不斷地消耗,后來慢慢發現,自己已經被事務不斷地裹挾,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和學習。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這種狀態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我得不到能量補給,那我接下來不斷消耗的過程中,我是很難再持續下去的。一想到這,后脊梁就一陣涼。
后來,決定砍掉那些一直在消耗自己的人和事,把更多精力放在滋養自己的人和事上。
我發現,慢慢地,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收獲也越來越多,整個人也越來越放松。
回到前面小馬的困惑上,是應該聚焦還是繼續探索呢?
接下來,我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我在咨詢的過程中帶給我的觸動和啟發,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和有相關困惑的來詢者講到這個故事:
“在我家門口有三路公交車,第一路公交車是那種又老又破的車子,冬天冷,夏天熱,價格還很高。
第二路公交車是很少見的雙層公交車,人少,又舒適,還經常有企業在里面搞宣傳活動,贈送乘客小禮物。
第三路公交車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普通公交車,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價格也很公道。假如現在我要出門,你說我該上哪路車呢?”
一般來詢者都會毫不猶豫地說:
“那要看你要去哪里啊,哪輛車能到就選哪一輛唄!”
是呀,針對這個問題,可能我們很容易就知道了答案。
可是,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很像這個故事里選擇幾路公交車一樣,重點不在于你選擇了哪一路公交車,在于你選擇的公交車是否能幫助你到達你想要達到的目的地。
其實,聚焦和探索,本身就是矛盾的統一,你想要聚焦,你就需要做精減。
然而,如果你不去探索的話,你不知道哪些領域是你喜歡的,哪些領域是需要你摁下確認鍵的,只有你去行動了,你才能夠知道。
所以,在聚焦和探索這件事情上,首先,先確認一下,當下所做的這些事,是不是都和我們的終極目標,和我們的成長主線相關。
有些事情是不相關的,但是可以適度調節我們的生活,那我們可以嘗試一下,但是不要把過多精力放到上面,需要注意一個比例。
這就好比如說,你喜歡演講,但是現在你報了和羽毛球課,每周需要花掉你很多時間。
羽毛球課只是想要鍛煉身體,但是這件事情可能消耗你很多的財力和時間,那么你可以換個方式來運動,不一定非要打羽毛球。
而演講本身,你很喜歡,那么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去培養,適當參加一些比賽,讓自己小有成績,你會更加愿意在上面投入,就會形成一個正反饋回路。
在演講和打羽毛球之間,注意要你分配的時間精力的比例就好,切忌本末倒置。
其次,給自己探索的時間。
很多事情是需要你去行動,你才能夠確認自己是不是要在這個領域里深耕細作的。
倘若你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即使“止損”,未嘗不是件好事。
很多事情,是我們人生需要做的功課。有的人在這個功課里投入的時間長些,有的人在上面投入的時間短些。
但,是你需要做的功課,你逃也逃不掉。
第三,為你的選擇負責。
不管你最后選擇了什么,也不管最終你的選擇會帶你去到哪里,學會去承擔選擇背后帶給你的一切成本,承擔你所需要承擔的。
每一項選擇的背后,都有我們看不見但必須要承擔的代價。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糾結,是因為我們難以接受這項選擇背后所需要你付出代價。
你不想承擔,或者說,你難以承擔,所以,有時候你寧愿不去選擇,也不要因為選擇還要去承擔背后的種種。
可是,你不要忘了,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次次選擇的過程。
懂得為你的選擇負責,同時,不管自己選擇什么,還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眾多的選項中,我只能選擇一項,我會選擇哪一項?
如果這個星期,我只能看一本書,那么我會從這五本書中選擇哪一本?
如果我要從這幾個相親對象中選擇其中一個,那么我會選擇哪一個?
……
眾多的選擇背后,回到前面第一個要點,你想要到達哪里,你想要什么生活,你想要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
記得,你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同時,你不要活成別人的負擔,不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你除了各種角色要扮演外,你還是你自己。
在和小馬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她一步步梳理自己的現狀,找到了自己要聚焦的領域方向后,我特別開心。
在這個過程中,與其說教給她一些方法,不如說是在調整她的認知。
很多時候,我們的世界里,不是非A即B,可能你在做事的過程中,除了A、B外,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你走,比如C、D、E、F、G……
與其糾結問題本身,不如多去想想自己想要去到哪里,如果這個問題想清楚了,你會發現,這些過程中的方式都只是你到達彼岸的不同手段而已,絕非目的。
而你,無論是選擇什么,你都是你人生的第一負責人。
好啦,至此,回到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是聚焦,還是去探索,我相信你已經有了屬于自己想要的答案。
接下來,去行動吧!祝你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幸福的味道。
我是景淑,希望能夠在你成長的路上,輸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不斷滋養你的心靈,我們一起變好。
《敢比會更重要》
作者:符景淑
記得幫我點個“在看”哦,么么噠
作者:符景淑,生涯規劃師,培訓師,『三味淑屋』創辦人,《敢比會更重要》作者,專注生涯規劃與心理疏導咨詢、培訓。
躬身入局,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三味淑屋,和你一起遇見成長和改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