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分筋點穴術之擒拿點穴篇

擒拿學武者尚德不尚力,擒拿點穴之法,非萬不得已不可妄用,蓋一舉手間輕則足以殘人之肢體,重則足以致人于死命,不可以兒戲視之。點穴之法既異于拳法又異于各種功夫,直言之,它是專借巧勁以制敵之法。

點穴術可分為武術點穴和醫療點穴兩種:醫療點穴多為治病救人,而武術點穴則用以制服對方。武術點穴和醫療點穴只是方法不同,穴名及子午流注學說大抵一致。在此只談武術點穴。

點穴理法

人之一身外有五官四肢,內有五臟六腑,皆以筋絡為線索,血脈為灌溉,筋絡斷則缺乏活動之能,血脈停則無知覺之效。中醫一般認為人體有365個穴,按穴位相連系統分12條正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奇經八脈(任、督、帶、沖、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常見穴位都分布在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之上。武術點穴,是從這些穴中取出36個致命穴位作為主要攻擊點,穴受傷者,頻用藥調之。

三十六大穴歌云:五指一撮勁如山,運氣凝神鶴嘴間,麻、啞、死、暈三十六,穴道分明莫錯看。

為什么用點穴術點人體某穴會致人于死、暈或傷殘呢?這是因為,人體內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稱五臟,大腸、小腸、三焦、胃、膀胱、膽稱六腑)皆與經絡相聯系,化生和貯藏精氣是五臟的功能,腐熟水谷,傳化糟粕是六腑的功能。真氣通過經絡輸送至臟腑而發生作用時稱臟腑之氣。如快速猛烈地點擊對方的穴位,刺激由此進入經絡后呈雙向性的線狀或帶狀傳導,影響(阻止或紊亂)人體經絡中氣血運行轉注的動力——經氣,而后造成一系列的嚴重后果,使經氣(沿經絡運行之氣)不通或阻滯。人體真氣(又名元氣、正氣、精氣)不足——臟腑之氣虛弱而引起功能失調或減退——人體動作失控(產生酸疼麻、麻木昏暈),從而失去反擊能力。

人體各穴位均屬各條經絡,經絡又歸屬一定的臟腑,所以某穴位受傷,勢必影響某臟腑功能失調。如點傷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屬手少陰心經,勢必導致心氣不足,影響心臟功能,出現心煩驚悸、少寐、多夢等心神不寧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昏迷癡呆等精神失常癥狀。另外,心氣不足,血行瘀滯,會出現面色青紫、四肢不溫、眩暈、氣短、多汗等癥狀。

用點穴術使天鼎穴受傷后,因其屬手太陰肺經,勢必導至肺氣不足,影響真氣生成導致全身性氣虛,出現體倦無力、氣短自汗之征。若肺氣在水液調節方面失于宣散,會形成腠理閉塞、無汗等。失于肅降,會出現水腫、小便不利或尿少。若點乳根穴或腹結穴,因乳根穴屬足陽明胃經,腹結穴屬足太陰脾經,脾生的是清氣(水谷精氣),胃降的是濁氣,清氣不升會導致濁氣不降,濁氣不降會影響清氣上升,因此會出現食欲不振、脘腹飽脹、惡心、消化個良、腹瀉、舌苔厚膩等癥狀和體征。

武術點穴十分強調按時點穴。人體筋骨都有一定位置,所屬經絡也是有條不紊,血氣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徑和時間。什么時間氣血流行哪一經絡都有一定的順序,人體血液循環及內氣運行均發源于心臟,從子時起,按12個時辰,周流十二經內(任、督二脈則不分時辰),首尾相貫,循環不已。陰經陽經互相連接,一臟一腑互相絡屬,如此循環周流不息,以調節、營養、聯系全身。人體穴位在一天中隨氣血循環(隨時間變化)或打開或關閉,比如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人體氣血走足陽明胃經,胃經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規律而打開,被稱為“實穴”(實穴指氣血到達之穴),此時其他十一經的穴位則閉,被稱為“空穴”(空穴指氣血末達或氣血已過之穴),若此時點乳中穴或人迎穴,此兩穴由本來的“開”轉為“閉”,氣血因受刺激而停頓阻滯,不能流行,從而引起全身各部麻木不能動彈。這就是按時點穴的原理。

點穴歌訣:

人體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

逢時遇穴如傷損,一切不治命要休。

關于點穴術的救治:在點擊某穴后,可用手法將所閉之穴開啟,使受阻經絡暢通,受阻滯的氣血循行,即解穴。“通則不痛,不通則痛”,中醫按摩就是用各種手法,如補虛、瀉實、祛邪、扶正,使營衛氣血的偏勝得到糾正,循行得到暢通。如點傷足陽明胃經的乳根穴,或手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可在其背部用按摩法,按脾俞穴和胃俞穴,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經、小腸經通暢,胃腸功能得到調整。    

點穴常用手法歌訣:

點穴之法武中精,點搶鉆揣其法靈。

點者四指圍中指,搶者四指互并攏。

鉆者掌成瓦楞形,揣者平拳快如風。

地利人和選良機,或點或打應分清。

點穴功

點穴功分為:①點人體明暗竅(兩眼、兩耳、鼻、口、臍、前陰、后陰)穴法;②點人體阿是穴法;③點人體奇經八脈穴位、穴道法;④隨息點穴法;⑤血道點穴法;⑥經絡筋點穴法(本文有詳細述之);⑦骨節點穴法;⑧人體薄弱環節點穴法。

練點穴功,首先要具備“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強健體魄,做到精氣神合而為一,能以心為主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明手快。點穴功要求有相當強的指功,以及掌、拳、肘、膝、腳、身形步法等,有勁力和高靈敏度,而且還要通過經常練纏樁排打功來保持和提高。

1.點人體明暗竅穴法

人體有七竅,兩眼為肝之明竅、兩耳為腎之明竅、鼻孔為肺之明竅、口唇為脾胃之明竅,點擊之可傷人體明竅與內臟。臍中穴為人體先天轉入后天之交接處,點擊該穴可斷氣閉血,使太陽經神經叢紊亂。前陰、后陰屬人體生死大穴,點擊陰端禁門,能使對方不死即殘。

2.點人體阿是穴法

對方身體某一處被點,立時發出“阿”聲則此處即為阿是穴。施行這種點穴法要求功力要高,因為人體的任何部位只要被重手法點住,就會出現氣滯、血瘀現象,戰斗力便大受影響。如在兩肋下隨機點擊對手,則令其當即閉氣,似木頭人般不會說也不會動,將穴推順后則會大哭不止。

3.點人體奇經八脈穴位、穴道法

根據人體氣血在體內360多個穴位依時流注的規律,施術點之使對方氣血通路閉塞,從而喪失競技能力。重要穴位有36大死穴、72暈麻穴等(此法本書已有詳細介紹)。

4.隨息點穴法

此法根據人體吐納情況而出手,趁對方吸氣或似動非動之間點之。一般常用于胸、腋、腹、肋、喉等穴,隨息而點,使其閉氣閉血,宜采取貼身戰術,沾黏連隨,隨進退起伏聽勁而點。

5.血道點穴法

人體大動脈、大靜脈處的主要穴位為:兩頸總動脈過處人迎穴、面動脈處大迎穴、鎖骨下動靜脈處缺盆穴、腋窩下動脈處極泉穴、肱動脈處青靈穴、頭靜脈處曲池穴、肘正中靜脈處少海穴、肱動脈過處曲澤穴、胸外側動脈處大包穴、腹壁下動脈過處氣海穴、髂外動靜脈處沖門穴、股動靜脈血海穴、股動脈過處箕門穴等。點擊穴道,應首先明了血液流向分布,當對方被點,便會血道滯阻,影響人體生理功能的正常循環,輕則傷身,重則損命于片刻。

6.經絡筋點穴法

筋、經絡連接人體組織,使人處于正常運動狀態。點擊經絡筋,能損傷其連接,使其處于被動地位。如點擊人體胸小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岡下肌、喙肱肌、腰肌等,對方凡被點中,均出現酸、麻、脹、木等感覺,痛楚難禁。此法主要傷敵韌帶、肌腱等軟組織。

7.骨關節點穴法

主要是點擊人體各骨節之連接處或骨縫。此法是根據自己修煉的水準,達到力能透骨時,方可行之。每節骨的向里彎曲處,為陰面,不宜重點。骨骼是人體的支架梁柱,擊點時一般用釘錘手式戳擊、掌扎等手法,乘虛而入,順勢而點。

8.人體薄弱環節點穴法

此法較難掌握,點穴者要熟悉人體陰陽五行基礎知識,判斷對方薄弱環節之所在,以精氣神、形態、色味、四肢百骸、甲骨、筋肉、指紋、毛發等來區分其陰陽五行薄弱環節。人體從先天轉為后天,都有自己未成形的部分,加上后天七情六欲的干擾和破壞,使人體臟器和情志出現薄弱環節。術者以陰陽五行之理,找出相生相克之道,擊點其有臟或腑的關系部位,使之不得相生,一般以火上加火、虛上加虛而點。此判斷是以望為主,當然要熟知人體五臟六腑位置與生理結構。

修煉點穴功,應具有敏捷靈活的身法和手法,一般以一指禪、二指禪、戳掌、雞心捶、釘錘手法和肘尖、膝、腳等部位為主,配合周身八卦陰柔陽剛之勁,乾坤互轉,練太極之圓,以自身為陰魚,以身外之氣和周身毛孔為陽魚,似靈貓之感,當對方略有動意加于我身,我則敏捷掌握人體的立圓反應,指左打右,指上打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萬變不離陰陽合一,以意摧形,意到、身到、手到,隨敵變而變。

點穴步驟

點穴要練指功,要會認穴和領穴,知所點穴時氣血所運行的經絡。

1.練指功

沒有相當的指功,搏敵難勝,所點之穴雖然都在要害部位,但沒有強勁的指功仍是白搭。指功練習的方法很多,較為常見的有插沙、打沙袋、點石功等。練功要點如下:

(1)靜立。身心放松,雙手掌心向下,吸氣時,意想天地之靈氣由頭頂百會穴、腳心涌泉穴、雙手勞宮穴吸至丹田穴;呼氣時,由丹田穴、勞宮穴沖去。

如此練習十分鐘進行下勢(如太極混元樁)。

(2)雙腳并立。雙手側平舉,掌心向下,中指、食指微揚,絕慮調息,吸氣時意想天地萬物之精氣,由雙手勞宮穴吸入經臂肩直達丹田;呼氣時,氣由丹田經胸、肩、臂,向雙手食、中指沖去(如黃龍動功四式)。以上練氣方法,注意呼吸與意念的結合,要任其自然,此功練就強大內力,日久用意則掌心指尖發麻、熱、脹,為初步功。

(3)面墻(樹等硬物均可)而立。退一步,用雙手或單手的食、中二指,抵在墻上,先進行調息,待心靜氣和時,再加意念和功力,調內氣于丹田,經臂直達指尖,意念自己穿透此物。吸氣時放松,呼氣時加力按墻以練習透勁。

(4)貓功。俯臥,兩手指(十指)撐地,腰直,腳尖支地。吸氣時身漸直起,意念自己指尖吸大地之氣至丹田;呼氣時再由丹田至指尖,如此練習日久,逐漸減去一指,最后只剩下食指或中指,則指力可觀也(如黃龍動功一式“黃龍戲珠”)。

2.認穴可參考針灸書籍)

3.領穴

此步功夫也很重要,目的在于使對方露出空檔,乘虛而擊。領穴的練法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先練武術套路(如陳式48式太極拳),以培養身體的靈活性和臨敵意境,而真正的高手則無論對方練何種拳術,皆可應手破之點之。可按時練習靜息,不聞不語,靜以養心,心靈則身靈。閑時可隨意練習,假設與敵周旋,培養自然之力,日久自可如意。

4.掌握氣血運行規律

氣血運行時刻,遵守子午流注學說。人體有十二經脈,日有十二時辰與之照應。按時取穴的大致原理是:人體的一切活動與臟腑、經絡有關,穴位分布在經絡上,如同交通驛站,按時阻止其血,就可以產生閉血的效果,人體五寸一大穴,五分一小穴,點在大穴上則可立即奏效,點在小穴上也可潛期取效。穴位在經絡上如同泉水,閉之則逆行,故有點穴逆經一說。

十二時辰應點之穴

子時氣血流注足少陽膽經,應點穴位有:風池穴、肩井穴、日月穴、環跳穴、鳳眼穴、懸鐘穴。

丑時氣血流注足厥陰肝經,應點穴位有:中封穴、五里穴、章門穴、期門穴。

寅時氣血流注手太陰肺經,應點穴位有:云門穴、天澤穴、列缺穴、太淵穴。

卯時氣血流注手陽明大腸經,應點穴位有: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脯穴、巨骨穴、迎香穴。

辰時氣血流注足陽明胃經,應點穴位有:頰車穴,氣舍穴、乳根穴、天樞穴、伏兔穴、厲兌穴、陰市穴。

巳時氣血流注足太陰脾經,應點穴位有:公孫穴、三陰交穴、血海穴、腹結穴。

午時氣血行手少陰心經,應點穴位有:少海穴、神門穴、靈道穴、極泉穴。

未時氣血流注于手太陽小腸經,應點穴位有:少澤穴、陽谷穴、肩貞穴、秉風穴。

申時氣血流注足太陽膀胱經,應點穴位有:玉枕穴、天柱穴、委中穴、至陰穴。

酉時氣血流注足少陰腎經,應點穴位有:涌泉穴、筑賓穴、神封穴。

戌時氣血行手厥陰心包經,應點穴位有:曲澤穴、內關穴、中沖穴。

亥時氣血流注手少陽三焦經,應點穴位有:外關穴、四瀆穴、耳門穴。

此外,尚有不按時點穴的,如任、督二脈中的三十六要穴,即鳩尾穴、華蓋穴、天突穴、命門穴、太陽穴等。

穴位

人體經絡上循行的常見穴位有365個,在“點穴技擊”上有72個,但常用穴只有36個大致命穴,點擊這36個大致命穴可使人啞、笑、咳、暈、麻,其中有被重擊而變死亡的“死穴”。死穴實質是致命穴的另一種說法,但二者是有區別的,被過重點打的穴,導致死亡的叫致命穴,真正稱為死穴的是穴位點擊的力量不輕又不重而造成死亡的穴位。死穴屬于致命穴,輕度點擊死穴有暈麻感。

(一)致命穴

(1)太陽穴:位于眉梢與外眼角之間,斜上方一寸陷處。

(2)百會穴:又名三陽五會穴,位于頭頂中央旋毛中直兩耳間處,可容指。

(3)風府穴:在腦后延腦處。

(4)玉枕穴:位于腦后枕骨中間,入發三寸是生命之根。

(5)璇璣穴:位于胸骨尖頂,二寸之下中央處。

(6)將臺穴:位于胸乳頭上約寸許之肋骨縫處。

(7)耳門穴:位于頭部耳孔凹骨縫處。

(8)鳳凰入洞穴:位于背部鳳眼穴外略下胛骨縫,即“飯匙骨”處。

(9)鳳眼穴:位于背部第二背椎兩旁之骨縫中。

(10)背心穴:位于肋骨末端分離處的脊梁骨骨縫中。

(11)命門穴:位于第十四椎節下間,第二腰椎下凹陷中,直立時與肚臍相對,在兩腎中間,此穴為精道所出,即生之門、死之門也。

(12)筑賓穴:位于小腿背部下尾端的足內踝上脛骨內緣后約二寸處。

(13)精海穴(氣海穴):位于臍下一寸三,別名丹田。

(14)魂門穴:位于背上第九胸椎下兩旁各三寸凹陷處,此穴是肝魂出入之門戶。

(二)死穴

(1)眉心穴:位于兩眉正中,對準鼻尖,別名印堂穴。

(2)咽喉穴:位于頸前中央宛上凹陷處。

(3)女乳穴:位于女子乳房中間,別名乳中穴。

(4)膻中穴:位于膈上兩乳頭連線之中,又名上氣海。

(5)山根穴:位于鼻梁上兩眼之中間。

(6)心坎穴:位于胸腹之間人字骨之處。

(7)玉枕穴:見“致命穴”。

(8)百會穴:見“致命穴”。

(三)暈穴

(1)太陽穴:見“致命穴”。

(2)耳門穴:見“致命穴”。

(3)璇璣穴:見“致命穴”。

(4)心坎穴:見“死穴”。

(5)華蓋穴:位于璇璣穴下一寸。

(6)鳩尾穴:臍上七寸腹中線處。

(7)液門穴:位于手背第四、第五指之間,似“開”字形縫間的指掌關節前凹中,此穴是陽經之精液、血津、水氣出入門戶。

(8)囟會穴:在上星穴后一寸,百會穴前三寸,別名腦蓋骨穴。

(9)公孫穴:腳大趾本節后內側一寸,赤白肉際凹陷中,

(10)陽池穴:位于手腕內側腕骨與前相接虎口之后陷中。

(11)白海穴:位于大腿根內側下約四寸處。

(12)委中穴:位于胭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13)天容穴:位于頭部耳垂、耳曲頰之后宛上凹入處。

(14)天柱穴:位于柱骨兩旁,挾項后發際大筋外廉者中,即在啞門穴旁一寸三分處。

(15)啞門穴:位于腦后正中入發際五分處。

(16)開腮穴:位于下頜骨角處,骨縫頜下一寸處。

(17)鳳尾穴:位于胛骨縫略下三寸的腋窩斜出處,即在第七、第八肋骨縫間。

(四)麻穴

(1)期門穴:位于將臺穴下外側斜下方一寸處,居肋骨縫。

(2)章門穴:位于期門穴下第十一根肋骨縫之端。

(3)肩井穴:位于肩上陷中,頸下側,肩胛骨與鎖骨縫處。

(4)臂臑穴:位于上臂三角肌下端與肱三頭肌之間,胳膊下內側對腋處高起之白肉,即在曲池穴上七寸,肩上白肉之端。

(5)血海穴:位于大腿內側,膝髕內沿直上二寸處。

(6)筑賓穴:見“致命穴”。

(7)鳳凰入洞穴:見“致命穴”。

(8)精促穴:位于腰節肋骨第二、第三條骨縫之間。

(9)膀穴:位于督脈、脊梁穴上兩旁一寸半處。

(五)咳穴

(1)璇璣穴:見“致命穴”。

(2)將臺穴:見“致命穴”。

(3)鳳眼穴:見“致命穴”。

(4)天池穴:位于第四肋骨間隙中,乳頭后外側一寸。

(5)肝俞穴:位于背上第九椎下,督脈縮穴兩旁一寸半處。

(6)魄戶穴:位于肩胛骨脊柱緣,第三椎下肺俞穴兩旁各三寸處,此竅門是肺魄氣出入之門戶。

(六)啞穴

(1)啞門穴:見“暈穴”。

(2)華蓋穴:見“暈穴”。

(3)風府穴:位于頸后中線發際直上一寸大筋內凹之中。

(4)承漿穴:位于額前唇之下頰唇洞正中凹陷中。

(5)日月穴:位于乳下三肋處,期門穴下五分。

(6)天突穴:位于項部喉結下五分,胸骨上窩正中缺盆之任脈中。

(七)笑穴

(1)笑腰穴:即京門穴,位于腰側部十二肋游離端下方。

(2)腎俞穴:位于第十四椎下,第二腰椎突下,督脈命門穴兩旁各開一寸半處。

(3)通谷穴:位于臍上六寸,腹中線上巨厥穴旁各一寸半,陷中的幽門穴下一寸陷中。

點穴的方法

點穴的方法很多,如指點、彈子拳點、掌叩、肘擊、膝撞、腳踢、判官筆等。還有一種點穴的方法是氣穴,即術者練有一指禪功,能從指頭放出強大的外氣。經絡點穴法,一般趁氣血未至或剛過時點其穴。點穴法以穴位為主,指力為輔,以上所列穴位死暈皆有,指力強者勁足可至死,輕則生,重則死,只在一念間。在搏擊時,可不按時辰,應手而點,只要指功練到一定程度,點擊身體任何部位皆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關于解穴,既有點穴制敵,亦當有解法,武林中都知道能制能救為高手。點穴救治方法很多,如震激對應穴位、按摩傷穴、藥物發散、推血過宮等,而以按摩為常見,推血過宮法能者甚少(黃龍派氣功師大都會)。所謂推血過宮,即練過氣功的人經過指導要領后,可以把自己身上的氣傳送到別人體內,這種方法的運用,稱為推宮過穴,它要求術者必須有很好的內功,氣通大小周天,可放外氣,方能按對方受傷之處調動本身真元注于對方體內,以達救治目的。

此法秘不可輕傳,習此法者,平時應待人以寬,養成良好的習慣,交手時也應講武德,切不可濫用傷人,不驕不躁是為大成。

陳照丕老曾講:相逢不是忠良輩,他送千金也不傳。1981年3月筆者自題授術十戒:狂、賭、橫、滿、盜者不授,不誠、不義、貪財、好色、欺弱者不教。

(本文轉載自《太極技擊點穴及救治法》,作者李務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清凈布氣門正宗絕技
少林點穴術
武術點穴術
點穴與氣血的關系
江西秘術:五百錢
按摩可以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專用穴,然谷穴 臟腑點穴推拿治療糖尿病個人體會 按摩穴位降血糖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大足县| 鞍山市| 恭城| 兴安盟| 工布江达县| 阳曲县| 安康市| 盐城市| 恩施市| 浦东新区| 贵州省| 原阳县| 德令哈市| 福安市| 武隆县| 自贡市| 旬阳县| 肃宁县| 马山县| 惠水县| 故城县| 荥阳市| 韶山市| 南郑县| 托克逊县| 侯马市| 阿城市| 鱼台县| 富宁县| 阿克陶县| 奎屯市| 阿图什市| 汽车| 英超| 武乡县| 博爱县| 桦川县| 富锦市| 新竹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