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究竟是出自哪里呢?剩下的兩條有是那兩條呢?小編今天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出自于《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注疏》有注云:“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
一、父母家人有錯誤,你不及時指正,還阿諛奉承,使得親人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就是第一種不孝。
二、父母都已經老去,你卻不去上班(當官),沒有俸祿供養父母,這就是第二種不孝。
三、到了一定年紀,不娶老婆生孩子,(并沒有說現在的丁克家族啊)斷絕后代,這就是第三種不孝,而三種不孝之中,不娶老婆生孩子為頭等不孝,可見古人對傳宗接代這件事情是多么的看重。
其實這也恰恰反應了當今時代的一件事情,父母不需要你指正他的錯誤,也不需要你用你的工資去贍養他(一般情況來說父母的退休金比自己工資都高),唯一希望的就是你能結婚生子,在他們看來結婚生子之后的你才算是真正長大了,也算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吧。
中華文化五千年,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明白的
添加私人微信號:cynanhong
用眼去仰望歷史的走向,用心去感受文化的跳動
或者添加公眾號:chunyun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