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簡論晚清湖南紳權勢力及湘軍興起與裁撤
 

 摘要:晚清時期,社會急劇動蕩,內外矛盾重重,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促使了湘軍的創立與興起。盡管其作為一個軍事集團,作為一支地主武裝,與太平天國的興衰相始終。但它所形成的文化基因并不會隨其裁撤而衰落,相反湘軍的興起與裁撤對晚清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乃至政局的影響極其深遠,而對于晚清湖南階層尤其是紳權勢力的影響最深。因湘軍崛起湖南,將士也多是湖南人,必然首先對湖南階層產生巨大影響。紳權勢力在此階段得到迅速發展,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紳權隊伍的膨脹、紳士結構的復雜以及紳權職能的擴大。

關鍵詞:湘軍;興起;裁撤;湖南;紳權勢力

 

1853年曾國藩創立湘軍,至1854年出師東征,到1864年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其先后征戰10余年,其間雖有起有落,但最終還是把太平天國運動鎮壓下去,盡管這其中有外國侵略者的大力支持,但這也表明湘軍作為一支獨特的地主武裝,已登上了晚清政治舞臺。其兇悍頑強和赫赫“武功”,是近代歷史上任何反動軍隊都無法比擬的。

一、湘軍興起之原因

湘軍作為軍事集團,一支地方地主武裝。盡管其沒有統一的旗幟番號,也無統一的指揮系統,但它的建軍制度與八旗、綠營完全不同,一改八旗、綠營的世襲兵制,而對其兵勇實行募兵制,并且嚴格挑選兵將,加以訓練。同時為了防止兵將積久成習,每隔一段時間就裁汰一批,另行新募。使得湘軍“兵油子”極少有,因此能夠經常保持部隊士氣昂升的戰斗力。

同時,曾國藩實行“兵為將有”的隸屬關系。選擇“忠義血性”、“才堪治民”、“耐受辛苦”之人作為營官,又使營官負責招募營勇。“一召募易行伍,盡廢官兵,使儒生領農民,各自成營”、“欽差督撫皆大帥,帥欲立軍,揀統領一人,檄募若干營,統領自揀營官,營官揀哨官,以次而下,帥不為制。”、“或帥欲更易統領,則并其全軍撤之,而令新統領自揀營官如前制。或即其地募其人,分別汰留,遂成新軍。不相襲也。”的隸屬關系,成為服從曾國藩的“曾家軍”,建立起經常的營制,嚴于職守。該制度保證了在戰時部隊的調遣和營中命令的執行,同時也保證了湘軍的團結和戰斗力量。

另外,湘軍在“兵為將有”的原則下,嚴格將官的選拔與士兵的招募。遵循以官為中心的原則,采用上級選下級,即“選士人,領山農”的辦法,即湘軍的官吏多為書生,士兵多為農民。而對招募勇丁提出了具體的較高的要求:“須擇技藝嫻熟,年輕力壯,樸實而有農夫士氣者為上;其油頭滑面,有市井之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受用。”[1]這就使湘軍在制度上和兵源上與八旗、綠營等經制之師完全不同,從而能夠擺脫八旗和綠營的種種弊端,把湘軍建設成為一支自成系統的由士紳統帶的,以樸實山民為勇丁的新型軍隊。并且在湘軍創立初期就制定了十分嚴厲的軍紀規定,如曾國藩親自撰寫的《陸軍得勝歌》、《愛民歌》等向士兵進行紀律教育,“哨官管兵莫太寬,營官也要嚴哨官。出歸營要告假,朔日望日要請安”同時亦規定行軍不擾民二十四條:“第一扎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間鍋和房······”,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的勝利。

當然,湘軍作為軍事集團,其強大的戰斗力和凝聚力還得益于頗具創新性的“訓”和“練”,即把思想教育和軍事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實際上,湘軍的“訓”就是對部隊進行以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和紀律約束,曾國藩稱之為“訓家規”、“訓營規”,如“每逢三八操演,集諸勇而教之,反復開說至千百語”,“每次與諸弁兵進說至一時數刻之久”[2]。同時他對“練”也非常重視,熱衷于教練弁勇各種戰斗技擊、槍法和陣式,對軍中利器劈山炮的射擊技術,尤其是尤其加意講求。另外,曾國藩還強調軍紀,制定營規七條,頒布禁令七條,使弁勇在高度緊張的生活中,養成節奏快、動作齊、能耐苦、守紀律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湘軍的戰斗力。

這些措施使得各支湘軍雖然彼此不相統屬,但有著共同的軍事目標、相同的兵營典制及其相似的文化背景,從不以鄰為壑、各自為戰,在戰略戰術上都能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合力對敵。所以,各支湘軍在曾國藩的號召下,組裝成一部互動的軍事機器。并且該部軍事機器在建軍營制、訓練方法、后勤系統、戰略戰術等方面,都遠勝于八旗、綠營軍。這就決定了在八旗、綠營對太平運動失利的情況下,湘軍能夠取代它們而成為清軍鎮壓農民運動的主力。

但由于湘軍始終是一支地主武裝,并非國家的正規部隊,因此在湘軍完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任務之后,其自身的命運也走到了盡頭,裁撤軍隊必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結束而進行。

二、湘軍裁撤之原因及其操作具體情況

(一)湘軍裁撤之原因

湘軍裁撤的原因很多,本段文章試從以下三點對其進行分析:首先,隨著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失敗,國內階級矛盾日趨緩和。國際上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確立了“中外和好”的局面,從而出現了“同治中興”盛世。這時期盡管北方捻軍活動較為頻繁,但國家已不在迫切需要這樣大規模的軍隊,這就決定了在戰后湘軍的大規模裁軍撤勇。

其次,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結束,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尤其是滿漢統治階級矛盾有極為突出了。湘軍作為漢族大臣曾國藩的私家武裝,清廷對它并不放心,始終存在戒備之心,如咸豐在世時,就有人提醒“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余人,恐非國家之福。”;同治即位后,也有人向慈禧太后進言:“楚軍遍天下,曾國藩權太重,恐有尾大不掉之勢。”這都反映出清廷對湘軍的戒備。因此,在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后,清廷也不再需要、也不允許有這樣大規模的軍隊存在。

最后,主要是湘軍首領及其自身的原因。對于中國歷朝掌故都十分熟悉的曾國藩,“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教訓使他深感惶恐,也不得不小心謹慎,以避免“功高震主”的悲劇。如曾國藩寫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所說:“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以收場耳。”可以看出他為避免嫌疑,已考慮裁撤湘軍。領袖如此,部將也只能遵命行事!更為重要的是,湘軍在戰后“暮氣沉沉”,營中官場習氣太重,出現缺額、兵將不和、軍機敗壞的現象,加之派生出來的淮軍,已經成為另一支鎮壓農民運動的重要力量了,因此曾國藩也有著以淮代湘的想法。

(二)湘軍裁撤之具體情況

鑒于以上原因,曾國藩在天京攻陷前后就開始著手裁撤軍隊。從1864年7月至1866年,曾國藩陸續將其統帥的十二萬軍隊遣散。其大致過程如下:

1864年7月,撤曾國荃部25000人;撤蕭慶銜部全軍9000人;撤降將韋志俊軍2500人;

1865年2月5日,撤防守金陵湘軍11500人;撤唐義訓、金國琛、朱品隆駐安徽湘軍;

1865年10月,駐鄂湘成大吉、蔣凝學部遣撤;劉連捷、朱洪章、朱南桂三軍亦撤;

1866年8月,撤王可升一軍。

至此,曾國藩所部12萬湘軍,大約只剩下9000余人,其余全部遣散。余下的幾千老湘營,也由劉松山 (后由劉錦堂)統帥援陜,最后隸屬于左宗棠。與此同時,其他如左宗棠、劉坤一、席寶田等部湘軍,也在各地事平后陸續遣散大部,僅留少數編入清朝常規軍。至此,作為獨立編制的武裝力量——湘軍的歷史,宣告結束。

但是湘軍作為湖南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盡管它在19世紀60年代初即遣散,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它的興起和裁撤,使湖南社會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若干的變化。

三、湖南紳權勢力發展新特點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士紳階層歷來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社會群體,他們在鄉村中,參與處理各種大小訴訟、家族糾紛,也承擔鄉村的教化、地方公益事業的舉辦,實際上是封建政府在農村的社會基礎和政治支柱。清朝后期,隨著湘軍的興起和裁撤,湖南紳權勢力的發展亦呈現出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紳權隊伍膨脹與擴大

湘軍基本上是湖南人,其將官多系湖南中小地主及其士人,士卒大多是貧寒樸實的山野農民。但是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湘軍將士因“戰功”獲得了不同等級的功名,被保舉為各種品秩的官員,甚至位于督撫、參與軍機影響朝廷決策之人成批出現。如張集馨在《道咸宦海聞見錄》中所說:“楚省風氣,近年極旺,自曾滌生領師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共總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其五:直隸劉長佑、兩江曾國藩、云貴勞崇光、閩浙左宗棠、陜甘楊載福是也……”[3]另有記載所說:“湘、淮、楚營士卒,徒步起家,多擢提、鎮、參、游以下官,亦累累然。”而又根據羅爾綱對湘軍182人的考察,在各級湘軍將官中,官至總督有13人,巡撫13人,其他文職在布政使、按察使,武職在提督上下的有143人,并且還是實授。而大多數人,僅授以官階,并未實授。

因此,在湘軍裁撤時,仍有一些保舉官員無法實授,只得回籍待缺。加之這些待缺官員在戰爭中大都發了財。因此在回湘以后,湖南便出現了一大批既有在籍候補官階,又擁有巨額財富的新的士紳階層。于此同時,統治者為了拉攏曾在湘軍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達官顯貴們,都曾蔭及其子孫、親族。如光緒十一年刊《湖南通志》記載,生前或死后被賜封侯、伯、子、男四爵者,有黃翼升、左宗棠、胡林翼等10人;被贈封騎都尉、云騎尉、一云騎尉世職的多達2000余人。如曾國藩長子曾紀澤襲一等侯,孫廣镕賞員外郎,廣銓賞主事;胡林翼子子勛,襲三等男,賞舉人;李續賓子光久、光令,特賞舉人,光久還襲三等男……這樣,更多湘籍人員躋身于統治階層,因而湖南籍官僚隊伍的不斷膨脹帶來了湖南紳權隊伍的膨脹和擴大化,并且極大地擴充了湖南紳士階層的后備力量。

(二)紳士結構復雜多樣

湖南士紳除上述通過軍工出身的大批紳士外,還有捐納出身的,其中許多人出身社會底層,與往往目不識丁的出身軍工的紳士相比,盡管它也并不具備豐厚的資財。因此在湘軍籌集軍費大多為自籌的情況下,這就需要饒有田產的地主土豪或少數工商業者的納錢支持,抑或直接捐資為官,如陳文煒捐資為湖北補用道,黃瑛捐資為淮北鹽大使。而作為回報,政府也會給與一定的封賜,如以經營雜貨、谷米、鹽、茶葉貿易起家的朱昌林,由于給予官府極大支持,雖未捐官,晚年也被保舉,奉旨特授內閣學士銜,顯赫鄉里。

另一方面,因晚清時期政治腐朽混亂,政局動蕩不安,許多官僚紛紛脫離或者被拋出官場,加上回湘守制的官員,這些人的加入使得湖南隊伍的不斷擴大,同時也使得紳士結構復雜。打破了原先湖南紳士階層以往多社會上層或知識分子組成的單一局面,從而使各種不同背景、文化層次不等的人都混雜其中而呈現復雜性、多樣性。

(三)紳權職能擴大

晚清時期,隨著湘軍的興起,隊伍的不斷擴大,紳士階層的職權已經不再局限于總攬地方公共事務,而是將其勢力滲透到地方軍政事務。

其一就是辦團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尤其是其勢力進入湖南以后,使得湖南中小地主階級為首的紳士階層深感不安,為維護封建秩序及其利益,紛紛在各地創辦團練,以此相互聯合鎮壓農民起義。湘軍的興起,就是靠團練武裝聯合而成,并且許多著名湘軍將領都是在這一過程起家的,如劉長佑、李續賓、劉坤一等人,其時都是在籍紳士,而作為湘軍頭目的曾國藩,當年也是以丁憂在籍的身份幫辦湖南團練而建立湘軍。此后,各地團練大都由紳士掌握,成為維護地方秩序的主持者。

其二充當幕僚,出謀劃策。這主要是自咸豐初年以來張亮基、駱秉章任湖南巡撫以來就一直重用紳士贊襄軍政事務,從而湖南幕僚中出現了一大批人物。其中杰出者如左宗棠、黃冕、郭嵩燾、丁善慶等,為紳士奠定了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紳權職能的確在擴大。

因此,在湘軍興起、裁撤的情況下,由湘軍轉化而來的士紳群體,他們本身除了擁有富足的資財和土地,而且還與現實的官場有密切聯系,加上其顯赫戰功,存在著候補變為實職官員的潛在可能。憑借上述優越條件,這一紳士群體往往驕矜自傲。鑒于此,地方官員也不得不敬避三分,不敢得罪。從而發展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影響地方政治、左右局勢,并且影響地方官僚勢力,成為晚清湖南社會中極具影響力的一股力量。正如攻法子在《浙江潮》第二期上總結:“凡地方之公事,大都由紳士處理。地方官有所興舉,必與紳士協議,紳士可否,即為地方事業的興廢。”

綜上所述,晚清湘軍的興起和裁撤對湖南紳權勢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得原本游離于正式行政系統之外的介乎于官民之間,在地方上享有一定特權和地位的勢力集團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不僅主宰著廣大民眾的社會生活,擔負著聯絡官民、排難解紛、勸善舉業、移風易俗等多種社會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地方政局,因而在國家、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紳士勢力在某方面而言,有助于社會的穩定,但從實際而言,他對社會產生的作用主要是消極的。因此,針對軍隊的興起和裁撤而言,既要做到符合士兵的利益,又要兼顧地方的穩定,方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才能使人際和諧、地方和諧、國家和諧。

注 釋:

[1]曾國藩.曾國藩全集·營規[M] 湖南:岳麓書社.1986.463.

[2]曾國藩.曾國藩全集· 與張亮基書[M] 湖南:岳麓書社.1990.208.

[3]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8.377.

參考文獻:

[1]王凱運.湘軍志·營制篇[M] 湖南:岳麓書社.1983.

[2]王安定.湘軍記·水陸營制篇[M] 湖南:岳麓書社.2008.

[3]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雜著[M]· 湖南:岳麓書社.1986.

[4]薛福成.庸庵文全集·書宰相有學無識[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5]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同治二年正月十七日致九弟[M] 湖南:岳麓書社.1986

[6]羅爾綱.湘軍兵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4.

[7]趙爾巽.清史稿·職官四武職藩部土司各官[M]北京:清史館.192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近代湘軍興衰史:晚清封建帝國衰敗沉淪的真實寫照
近人曾國藩 (10集)
晚清三大鼎臣:最后一位力挽狂瀾奪回半壁江山,為大清續命40年
曾國藩與胡林翼的友誼
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對湖南的帶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平定太平天國以后,曾國藩為了免于清庭忌憚,主動裁撤湘軍...
曾國藩為啥愚忠腐朽的清王朝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嘉荫县| 鲁山县| 松江区| 崇阳县| 犍为县| 东乡县| 平和县| 花垣县| 日喀则市| 靖远县| 濉溪县| 四子王旗| 道真| 华阴市| 雅江县| 桂阳县| 来凤县| 阿巴嘎旗| 黑山县| 灵武市| 三亚市| 桂阳县| 万全县| 马关县| 平湖市| 平凉市| 武平县| 伊吾县| 崇义县| 吴忠市| 阜城县| 金溪县| 鹤山市| 剑川县| 莎车县| 通道| 鄄城县| 文山县| 保山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