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巴斯
這些問題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和其他的生命形式有何關聯?舍得我們稱其為人的心理機制到底又是什么呢?
進化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和進化生物學在理論上的真正融合
達爾文進化論三個基本要素:變異、遺傳和選擇
性選擇理論:
第一種稱為同性競爭。
第二種作用方式是異性選擇,或者叫擇偶偏好。
小鴨子會對它們出生后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產生印刻——即在發展的關鍵期建立起一種聯結。
稱之為習性學。
固定行為模式
廣義適合度理論開啟了一個被稱為“基因之眼看世界”的新紀元。假如你是一個基因,你會怎樣來促進自己的復制?首先,你的保證你的宿主的生存。其次,你需要促使宿主繁殖。第三,你還可以幫助那些攜帶有你一部分基因拷貝的其他個體的生存和繁衍。
適應器之所以能夠進化,正是因為它們為有機體提供了應對環境中的適應性問題的工具。
進化遲滯:就是現代人長著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大腦。比如,現代人對脂肪的強烈偏愛。
適應器的代價:怕蛇的適應器
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到21世紀現代人類,足足經歷了37年。
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于2億年前
大約8500萬年前,哺乳動物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分支,這就是靈長目。
440萬年前兩足行走模式的出現
160萬年前使用火
大約120萬年前,腦容量幾乎接近現代人。
弗洛伊德,核心內容就是他說提出的本能系統
第一類是求生本能
第二類的主要驅動力是性本能
弗洛伊德的求生本能對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也產常常被稱為“生存選擇”,而性本能則對應于達爾文的性選擇。
有機體能夠很容易地學會一些事情,卻很難學會另一些事情。
人可能與生俱來就已經擁有了某些與之程序或特定裝備,規定了對某些特定信息作出反應而忽略其他信息。這種觀點為進化心理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進化心理學代表了現代心理學和現代進化生物學的真正綜合。
自然選擇的進化論也是唯一能夠解釋復雜適應性機制——從繭子產生機制一直到復雜大腦——的科學理論。真是這些復雜的適應性機制,構成了人類的本性。
進化過程帶來了三大產物——適應器、適應器的副產物、噪音
適應器是由選擇過程塑造出來的。選擇就像一只篩子,它作用于每一代,將那些無助與繁殖的特征過濾掉,而那些有助于繁殖的特征則被保留下來。
雖然適應器是進化過程的主要產物,但是并不是唯一的產物,進化過程還帶來了適應器的副產物。
想想人類的肚臍眼。
適應器是選擇和進化過程的主要產物。
所以我們可以預測,在女性進化而來的擇偶片中,就應該包含成功狩獵所必需的特定品質,比如運動能力、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和長途狩獵所需要的耐力。
人類應該會更多地幫助血緣關系較近的遺傳親屬,而不是較遠的遺傳親屬或者陌生人。
不同年齡的男性認為WHR為0.70的女性最有魅力(腰圍是臀圍的十分之七)。
精子競爭現象在雜交物種中十分常見,而在一夫一妻制物種非常少見。
精子競爭比較激烈的物種應該擁有更重的睪丸。
繼養兒童相比親生兒童具有更高的皮質醇,這是人們在體驗到壓力是釋放的一種重要激素。
男性的睪丸素——激發男性的競爭心理的關鍵激素之一——的分泌水平在伴侶關系穩定之后有所下降。
在漂亮的女性面前,男性的睪丸素水平會上升。總之,生理學的方法既能夠有效地檢驗適應器的假設,又有助于我們確定適應器的生物學基礎。
雄性面臨一個“父子關系不確定”
男性的性嫉妒比女性要強烈得多。
窮人會采用“更為冒險”的策略來獲取資源。
而富人為了保護他們的資源通常顯得更加“保守”
脂肪和糖曾經是非常稀缺的資源。
人類99%的進化歷史都處于狩獵——采集社會形態,而農業社會的出現僅僅只是1萬年前的事情。
人和老鼠都已進化了對甜味食物的偏好,因為這種食物能夠提供豐富的熱量。人和老鼠都不喜歡苦味和酸味的食物,因為這種味道往往意味著食物含有毒素。
人和老鼠又有一種可以被稱為“新食物恐懼癥”的適應器。
認為妊娠病是一種適應器,能夠阻止孕婦攝入致畸劑。
香料能夠殺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人類對酒的迷戀本身并不是一種適應器,而是喜歡成熟的水果這一適應器行為的副產物。
狩獵假說還能夠結實牢固的互惠式利他性行為。
狩獵假說還為勞動的性別分工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女性已經進化了一種采集適應器,她們擁有更好的“空間方位記憶”能力,而男性則在辨別方向、看地圖和心理旋轉等能力上更強。
我們喜歡的風景畫和相機拍攝的風景照,其實都暗含了人類祖先在挑選棲息之所時對環境特征的相思要求。
害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進化遺產,它促使有機體避開危險,具有明顯的生存價值。
害怕會刺激腎上腺激素的產生,腎上腺素還會作用于肝臟,使之釋放出葡萄糖,為肌肉提供必要的能量以便于有機體發動攻擊或逃走。害怕時心跳會加快,以促進血液的循環和流動。
兒童的害怕反應不依賴于經驗,完全是遺傳。
分離焦慮
廣場恐懼癥
在對蛇和蜘蛛的害怕或恐懼方面,成年女性顯著高于男性。
當音量發生變化時,正在接近的聲音比逐漸遠去的聲音更容易被人覺察出來
聽覺偏向是一種知覺適應器。
人們在從上往下看時,對垂直距離的估計要比從下往上看時多32%。也是一種知覺適應器。
抵御疾病:
發燒
血液鐵含量低
一個促進男性睪丸素分泌的基因,能讓男性在生命的早期階段與其他男性的地位競爭中獲得成功。但是,睪丸素的增加又會在老年時表現出一種負面影響——增加了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游離于男性在求偶競爭中獲得成功的基因容易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即使這樣的基因對于我們晚年的生活會產生有害的影響。
對后代投資較多的一方在擇偶時會更加挑剔。
為了爭奪異性,投資較少的一方通常會發生激烈的內部競爭。
女性要進化出對男性物質資源的擇偶偏好,還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首先,在進化歷史中,資源必須是有男性積累、保護并控制的。其次,每個男性掌握的資源都存在數量上的差別,他們對不同的女性及其后代的投資意愿也不一樣。
對良好經濟前景的偏好
女性通常偏愛社會地位高的男性
對年長男性的偏好
愿意做出承諾
擇偶模仿
只有當男人身邊的女性是美女時,才會出現擇偶模仿效應。
男性擇偶偏好:
對年輕的偏好
身體脂肪、腰臀比和體重指數
女性在排卵期時皮膚會變得更加紅潤。處于排卵期的女性,其皮膚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加亮澤。體味也更好聞。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上升,同時這會導致女性的腰臀比下降。嗓音更高。
在現代避孕技術出現之前,處女的貞潔就是確保親子關系的一個重要線索。
高水平的睪丸素能激發男性去追逐女性,而且男性在和漂亮女性接觸之后,他們的睪丸素水平會升高。
預算低的男性把大部分預算分給了外貌,而女性則把大部分預算分給了資源。
男性比女性更偏愛臨時的性關系。
短期性關系策略:
衣著暴露和舉止輕佻的女性往往受歡迎,因為這些特征通常意味著該女性更容易得手。
避免承諾
在爭奪寶貴卵子的過程中,射精量越大的人就越有機會擊敗其他男性,占領女性的繁殖地。
自上一次性交以來,隨著夫妻分開的時間變長,男性的精子數量急劇增多。因為夫妻分離時可能產生外遇,如果其他男人的精子留在妻子體內,那么丈夫就必須增加精子數量。
站在男性的角度,他們總是希望花更少的時間就能讓女性同意上床,因為這有助于他們獲取更多的性伴侶,解決相應的適應性問題。
還有一種心理手段也有助于獲取更多的性伴侶,那就是,男性在短期擇偶時會降低他們的挑選標準。
越接近零點時刻,男性對女性的魅力評價越高。隨著子夜的逐漸降臨,如果男性還沒有獵取到任何女子,他會覺得酒吧里剩下的女子越來越吸引人。
男性出現性幻想的次數約為女性的兩倍。
男性對錯過性交機會比女性更加后悔,女性更容易對發生過的性行為感到后悔。
沒有性高潮的女性就會浪費更多的精子。
采取短期策略的女性平時不會穿的太薄露,但是當她們處于排卵期時卻表現出較大的反差。
具有短期擇偶傾向的女性,當她們在和男性互動時,她們會挑動眉毛,頻繁掃視對方。
當男性過剩時,男性更有可能為子女投資,而當女性過剩時,男性就會忽視子女。
更有吸引力的男性會減少他的親代投資。
不把資源浪費在沒有血緣關系的人身上。
男性對相似性的感知可能會影響他以后對子女的投資。
我們和我們的第一代堂兄姐妹之間有12.5%的遺傳相關度。
出生順序會影響個體對生態位的選擇,長子(女)更有可能和父母建立牢固的感情,認為父親是可以依賴的對象,但是中間出生的子女卻更有可能向家庭之外的人尋求聯盟。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更年期后的女性的確都在為孫輩的生活謀福利。
親屬稱謂說服和影響他人
另一種辨認親屬的機制是氣味,它已經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證實。我們能夠通過氣味來識別親屬。
當我們面臨壓力時,身體會自動向我們的血液中釋放皮質醇激素。皮質醇擁有一些功能,它能為我們的行動提供能量,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活動,比如警覺水平。盡管皮質醇有助于我們應對當前的壓力源,但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皮質醇會抑制人的發育,損害我們的繁殖機能。
促進合作行為的策略:
1. 增強未來的預期
2. 引導對方的互惠行為
3. 堅持公平原則
4. 迅速對挑釁行為做出反應
5. 樹立良好的個人信譽
總之,社會契約理論認為,人類已經進化了5種能力來解決社會交換中的欺騙問題,從而確保人們順利地進行交換活動。人類必須能夠辨別其他的個體;記住自己和不同個體交換歷史;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愿望;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愿望;以代價和收益對各種不同的交換物進行表征。
你對友誼的忠誠度部分地取決于你的朋友是否不可代替。
在間接互惠當中,利他者并不是直接從受惠者那里獲得回饋和收益。實際情況是,其他人在看到或者聽說了利他者的慷慨行為之后,更有可能為他提供幫助。至于賠本賺吆喝行為,利他者要提供大量的幫助,做出巨大的自我犧牲,讓其他人明確地看到他的經濟情況和獲取資源的能力。這是因為,只有經濟狀況好的人才能“負擔”的起如此昂貴的付出。賠本賺吆喝行為可以使人們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并從中受益??傊袨橹辽倏梢酝ㄟ^四種途徑得以進化:親屬選擇(對遺傳親屬的利他行為)、互惠式的利他行為、間接互惠和賠本賺吆喝。
友誼進化提出了一個獨特的問題,那就是銀行家困境。
如果我們能夠為朋友提供某些獨一無二的利益,那么我們的朋友就會對我們投入很大的賭注。
只有在解決了搭便車問題之后,這些促使我們形成群體的心理適應器才能得以進化。
如果群體中有人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大家通常都會感到憤怒,這種憤怒的情緒會激發懲罰感,促使大家去懲罰搭便車的人。
人們可以通過攻擊行為獲取對繁殖活動有用的資源。
在具有某種程度的一雄多雌的競爭情境中,采取攻擊行為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獲得收益:(1)“贏得領導地位”,從而獲得接近大量潛在配偶的機會;(2)避免被完全排除在繁殖活動的大門之外。
女性進化而來的心理機制應該對那些涉及人身威脅和身體傷害的場景感到更加害怕——這個預測已經得到了研究證據的大力支持。
最能激發男人殺人行為的認識給他戴綠帽子的人,其余依次為:在公開場合羞辱他的人,毆打他的人,偷他的錢的人。
采取攻擊策略至少會給我們的祖先帶來六個方面的收益:奪取他人的資源;保護自己和親屬免受攻擊;讓同行競爭對手遭遇損失;提升地位和社會等級;打消競爭對手的攻擊念頭;以及防止長期伴侶出軌。
如果一個擇偶系統擁有一定程度的一夫多妻,那么性選擇將在男性身上塑造出某些冒險的策略,因為這些策略能讓男性獲得更多的性交機會,避免自己完全失去繁殖后代的可能性。
激發男性的同行攻擊行為的情境因素通常包括失業和未婚。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向其他群體發起進攻;男性傾向于對“內群體”和“外群體”做明確的區分,貶低外群體成員為下等人。這些傾向表明,男性已經進化了戰爭適應器。
男性希望更快地發生性接觸,男性比女性的欲望更頻繁,也更具有攻擊性。
女性比男性更常用微笑和調情等手段來獲取異性的優待,即使她們根本沒有興趣發生性關系。
女性在尋求一份可靠的關系時,她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提高求愛的門檻。
根據進化心理學的觀點,男性更加關注伴侶的身體出軌的線索,而女性則更加關注那些與伴侶的長期投資意向有關的線索,比如是否對其他女人動了感情。
經濟資源相對缺乏的丈夫更有可能采用暴力作為留住配偶的策略,而經濟資源比較豐富的丈夫則更多采用積極正面的策略。
總而言之,男性的性嫉妒是激發他對伴侶實施暴力行為的主要原因。
如果女性采取的是長期擇偶策略,而男性采取的卻是短期擇偶策略。
關于身體接觸的沖突是兩性關系中最突出的一個。男性總是比女性推斷出更多的性意象。
男性有時會欺騙女性,尤其是在感情投入程度和長期關系意象上采取欺騙,以達到他們或其短期性關系的目的。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進化而來的心理機制,用于解決伴侶出軌的問題。與女性相比,男性的嫉妒主要集中與伴侶的身體背叛。
女性的嫉妒則更多地集中與伴侶的長期投資和承諾是否分給了其他人。
支配是指通過武力或者威脅令他人臣服。
威望可以令他人“心甘情愿地服從”。
然而在現代社會里,人們建立威望的方式通常是:在大家非常重視的任務中表現出超凡的能力;多予少取,慷慨大方;愿意犧牲個人的利益來顧全大局。這說明,想要獲得威望,付出比索取更有效。
男女兩性在繁殖數量上存在極大的差異。由于精子數量龐大,而且男性不必像女性那樣對后代付出繁重的投資,所以男性的繁殖上限要比女性高出許多。換句話說,男性的繁殖活動比女性具有更多的可變性。
不管一個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高還是低,只要它具有生育能力,她通常都可以獲得繁殖的機會。
人類已經進化了另一種模式的RHP:吸引社會性注意的潛力。
這或許可以解釋男性為什么不愿意開口求助:在他們的潛意識里,他們可能擔心求助會削弱自己的地位。
害羞通常出現在下列情境中:一個人在公共場合成為別人蔑視和嘲笑的對象,其地位等級也隨之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感到羞愧的人通常認為自己特別渺小、低賤,甚至是卑鄙。伴隨著這種自我評價,他的身體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比如避免和他人進行眼神交流、低下頭、身體向前卷縮。
憤怒是人們對喪失地位的另一種反應。憤怒可以激發個體的行為,讓他向那個導致自己顏面盡喪的人尋求報復。
地位的變化會導致睪丸素水平的變化。
對女性而言,激發對方的行動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談判策略。
第一個理論是廣義適度理論。該理論的一個直接推論是,利他者的幫助對象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1)擁有利他者的基因拷貝;(2)能夠利用他人提供的幫助來增加自己生存和繁殖的機會。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進化理論是性選擇理論。行選擇理論認為,進化可以通過擇偶優勢的不斷積累而發生,因為擇偶優勢能讓個體:(1)與同性競爭時獲得成功,(2)更加受到異性的青睞。
第三個重要理論是親代投資理論。
互惠式的利他行為為社會心理學提供了第四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