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為人處世
李東垣,中醫師,金元四大家之一,姓李名杲,自號稱東垣老人。
李東垣祖籍河北正定,李家是大戶人家,大財主一枚。當年金世宗做了一次戶籍調查及財富排行榜,李家是正定與河間兩個地區首富。
李東垣小時候就很另類,與同齡人大不相同。少年李東垣表現老成,為人很厚道,從來不說謊話,交朋友很謹慎,非常嚴肅,不隨意開玩笑。
雖然李東垣家是當地首富,他可不是紈绔子弟,什么夜總會、跑馬廳、卡拉OK、高級飯店等等娛樂場所,他從來不去。
李東垣的性格就是這樣子。從幾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的與眾不同。
李東垣的一群朋友、同學想考驗他戲弄他一下,看他是不是在裝。有一個同學在正定最高級的酒店開了間包廂,請了很多同學喝酒,期間有李東垣,李東垣本來是不去的,同學們絞盡腦汁編了一萬個理由把他騙了過去。什么理由已經無證可考了。
席間,同學們叫了一位歌妓做在李東垣身邊,對李東垣百般挑逗,盡情戲弄,拉扯著他的衣服。
李東垣大怒,臭罵一頓之后,起身脫下外衣,點火燒掉,然后延長而去。
還有一件事。李家既然是當地首富,就要為國家做點奉獻。當時他家的行政區域屬于金,當南宋派了使臣到金,金政府就指派李家接待。
接待嘛,喝點小酒是必須的。市長聽說李東垣年紀輕輕就品行高尚,暗地里交代一名漂亮的歌妓灌李東垣酒。雖然是李家出錢接待,可是市長在場啊,不喝不行,李東垣酒喝了一小口,然后轉個身,把食指中指探入咽喉一攪,立馬把剛下咽的酒全導了出來。
他就是這么另類,你命令我喝,可以,我喝了,就把它吐出來。
李東垣從小熟讀經書,而且所選老師都是翰林大學士。比如他跟王翰林學習《論語》、《孟子》,跟馮翰林學習《春秋》。
家里有錢,他便在住處的空地上蓋了一間豪華圖書館,專門接待讀書人,和他們一起談經論道。遇到窮困人家,就把自家的錢糧拿出來救濟他們,真是當地的活菩薩。
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年間,河北收成不好,鬧饑荒,當地老百姓大多因此而被迫離開家鄉,李東垣盡全力救濟災民,很多人因為他的救濟而活了下來。
李東垣母親病逝
李東垣母親生病臥床,李東垣很著急,家里只有錢,自己又不懂醫,只能花錢請來全市出名的醫生診治,錢花了不少,醫生也請了很多,病仍然不見好。
有的醫生說是熱證,有說寒證,寒藥熱藥輪流著用,吃了超過一百付湯藥,辨證不清,診斷不明,各種誤治,以熱治熱,以寒治寒,最終李東垣母親依依不舍地閉上雙眼,永遠與親愛的兒子拜拜了。
此時的李東垣不明白母親是什么病證死的!
李東垣發誓學醫
李東垣因為自己不懂得醫學而不能治好母親的病而悲痛不已。他發誓學醫,他說:如果讓他遇到醫術高明的醫生,他一定跟著努力學醫,讓自己一輩子記住失去母親的痛。
于是乎,李東垣聽說,易水地區有個名醫,叫張元素,號稱潔古老人,醫術水平很高。
李東垣交了很多學費,于是從此就成了張元素的學生。跟師學了五年,他本科畢業,幾乎全部掌握了張元素教授的治病本領。
創立普濟消毒飲
后來,李東垣花錢買了一個小官做,監管濟源地區的地方稅收。
當時,濟源地區有一種疾病流行,江湖人稱“大頭瘟”。是傳染病。
《雜病源流犀燭·瘟疫源流》記載了大頭瘟癥狀,發于鼻面耳項咽喉間,皆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多汗氣蒸,初則憎寒壯熱,肢體重,頭面俱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甚則堵塞不能食飲,舌干口燥,或恍惚不寧……
醫生們查遍所有方書,沒有找到治療“大頭瘟”的記載,當然也沒有現成的方可用。于是醫生就按自己的思路去開方去試驗,多數使用下法,一下沒好,再下就壞了,成壞病了,很多患者因為一下再下這種誤治最終死掉。
而醫生們卻不認為誤診誤治,患者也不認為醫生治療有誤,總覺得是病情太重了,命該如此。
李東垣痛心疾首,于是廢寢忘食,順著病證推求病因,察其標求其本,終于擬定了一張處方,給患者服用,效果出來了,有效!
李東垣把這張有效的方劑抄寫幾份,貼在人流多的地方。患病的人按這張方子抓藥服用,沒有不效的。大家都認為這是神仙顯靈,就把這張方子刻在石碑上,年年朝拜。
這張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濟消毒飲!
普濟消毒飲由牛蒡子、黃芩、黃連、桔梗、板藍根、馬勃、連翹、玄參、升麻、柴胡、陳皮、僵蠶、薄荷、甘草十四味藥組成。出自《東垣試效方》,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功效,原方治療大頭瘟,臨床可見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又黃,脈浮數有力。主要病機為感受風熱疫毒,攻沖頭面。
李東垣收徒弟
一開始,李東垣行醫比較隱秘,他不以醫生的身份出現,因此老百姓也不知道他深諳醫學。
直到蒙古兵打過來了,他跟隨金人遷都汴梁,此時他才以醫生的身份在上流社會混。由于他治病很有效,很快名聲大燥。經過他治療的病例,很多都記載下來了。
公元1232年,這一年,蒙古兵大舉進攻金,圍困東京汴梁,李東垣逃出汴梁,北渡黃河,先寄居在山東東平地區,到1244年回到家鄉河北正定。
有一天,李東垣找來了一個老朋友,這老朋友是個小官,官名都運使,人名德父,姓周。李東垣對周德父說:老周啊,我老了,想找個研究生,把我的醫術傳給他,可是難于得到那樣合適的人,我該怎么辦呢?
周德父聽了以后說:有一個年青中醫,絕對合格。他品行高尚,敦厚老實,叫羅天益,字謙甫。他現在不滿意自己的水平,很想繼續深造。我看他行。
就這樣過了幾天,周德父帶羅天益來見李東垣。一見面,李東垣就問羅天益:你是來跟我學本領賺錢的,還是學醫道治病救人的?原文是:“汝來學覓錢醫人乎?學傳道醫人乎?”
羅天益答道:俺是來學習醫道治病救人的。
通過嚴格的面試,羅天益終于成為了李東垣教授的繼承人!免學費、免學雜費、免住宿費,吃喝拉撒穿,老板讓你安。這種師父值得跟!不僅如此,由于羅天益成績優秀,畢業還有一大筆獎學金,您接著看。
羅天益跟師三年,李東垣夸獎他能遵守李家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尊敬師長,關愛病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畢業論文得到有關專家一致好評,又給了他二十兩白金。并且說:為師知道你家境不好,恐怕你會不讀博士,學業半途而廢,你把這二十兩白金拿去給你的家人當生活費。而你就繼續讀我的博士吧。
您看,當時是老師求著學生啊,現在好像也差不多,老師求著學生讀書。昨天這樣,今天也這樣,明天還是這樣。這就是規則,潛規則。
于是乎,羅天益繼續留在李東垣身邊。
時間流得很快,李東垣很老了,七十二歲那年,有一天,李東垣發現自己再也撐不下去了。臨死前,他把平生所寫的著作全都托付給羅天益,叫他務必把中醫發揚光大。
李東垣的一生
一代醫星落幕了。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李東垣的一生。
李杲,生于1180年,死于1251年,金元四大家之一,補土派代表醫家,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真定為戰國時趙地,秦時置地東垣縣,故李杲晚年號“東垣老人”,清代“真定”改為“正定”。
李杲出身于大企業家兼地主家庭,他天資敏達,曾隨王從之學習《論語》、《孟子》,從馮叔獻學習《春秋》,并拜范仲淹之后范尊(字昆侖)為師。
其母王氏患病,被誤治而死,遂拜當時的河北易水名醫張元素為師。 1202年,李杲任濟源(今河南西北部臨近山西)稅務官,時年山東和濟源一帶時疫流行,他創制普濟消毒飲,獲效非凡,救人無數。
不久,逃難到東京(今河南開封),與太醫院的諸同道研習醫學,以岐黃之業游于公卿之間。
1232年,李杲逃難至山東。
1244年,已經62歲的李杲返回家鄉河北正定。
李杲在山東懸壺為醫12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也為其學術觀點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始著手編寫《內外傷辨惑論》。
回到河北后,對未完成的書稿加以補充、完善,1249年刊行于世。之后,《脾胃論》、《蘭室秘藏》、《脈訣指掌病式圖說》、《活法機要》、《醫學發明》等著作相繼問世,其弟子羅天益還整理完成《東垣試效方》。
李杲晚年已由臨床應診轉向理論研究,著書立說,重視和強調元氣的作用,指出元氣不足,實由脾胃損傷所致,提出“脾胃學說”,創立“甘溫除熱”等著名學術觀點和治療大法,其學術觀點和經驗還體現在針灸方面,并有獨到的見解和經驗,被后世稱為“東垣針法”。
他是一位能藥會針的全能中醫。
先師孔子行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