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為官一方,老百姓快餓死時,他居然帶頭揮霍游樂,鋪張浪費,還成了千古名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文正,史稱范文正公。《岳陽樓記》一篇,憑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傳千古,畢生踐行。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出將入相,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極重氣節。憑一己之力,在宋代士林掀起了忠義之風。《漁家傲·秋思》一首,開宋詞全新天地,成為后世豪放詞之濫觴。范仲淹最大的特質是畢生踐行人本思想,無論是在地方執政還是領兵御敵,都將軍民福祉置于首位,興教育,善賑災,熱心慈善,堪稱圣賢。宋人評價“國朝人物,范仲淹為第一”。

 
作者:丘吉鳥

三起三落,為國為民

         
但范仲淹一到京,就給晏殊惹了是非。
         
宋仁宗13歲登基,因為年幼所以暫由皇太后劉氏,即章獻太后垂簾聽政。章獻太后頗有智謀,史書對其評價尚可,說她有呂后武后的才能,但沒有呂后武后的惡行。當然了,在貪戀權力這件事上,章獻太后與呂武比也不遑多讓。
         
1028年,也就是范仲淹入京為官這一年,仁宗已經19歲了,但章獻太后還沒有還政的意思。于是,范仲淹上疏力請,但每次上疏都如石沉大海。
         
第二年冬至,仁宗想要率領百官拜賀章獻太后。范仲淹又極力反對,認為皇帝以君王的身份率領百官朝拜太后,有違禮制。范仲淹的這一反對,雖沒有改變什么,但卻讓章獻太后和晏殊非常不舒服,尤其是晏殊。
         
由于范仲淹是晏殊保舉的,晏殊害怕范仲淹連累自己,惶恐無極,斥責他“狂妄邀名”,并且在范仲淹與自我辯解時,粗暴地制止了他,讓他不用再說了。
         
范仲淹雖然將晏殊引為恩師,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是一副“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倔強模樣,他寫了一封信自我辯白,義正言辭,讓尊貴的晏夫子不得不自慚形穢。
         
理雖如此,但范仲淹還是迎來了第一次貶謫,直到章獻太后死后,他才被仁宗召回。
         
圖源網絡

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
         
第二次被貶,是因為他極力反對仁宗因為個人喜惡而廢掉沒有犯什么錯的郭皇后。
         
第三次被貶,還是因為郭皇后。
         
當時的丞相是呂夷簡。這人官聲不太好,既老謀深算,又狹隘滑頭。仁宗廢郭后,就是呂夷簡煽風點火,推波助瀾的。只因為他記恨郭后曾經跟仁宗提過,呂夷簡曾經依附章獻太后,未必是直臣。
         
郭后被廢后,仁宗又生起了惻隱之心,想召回郭后。但沒想到這番惻隱,卻讓宮中曾經主張廢后的小人們,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郭后。范仲淹覺得事有蹊蹺,馬上著手調查此事,呂夷簡見勢不妙,于是又攛掇仁宗將其調到開封府做地方長官。
         
為什么是開封府呢?因為開封府是當時的京師。自古京師的地方官難做,事情多,人員雜,路上一塊招牌砸下來,可能就砸死了幾個皇親國戚。在京師做官,一不小心就丟了官事小,還可能莫名其妙就丟了腦袋。呂夷簡就是想把范仲淹調到這個是非泥潭里,好光明正大地貶范仲淹的官。
         
誰知道,這棘手差事交到范仲淹手上,倒成了他盡展自己執政才華的大舞臺。范仲淹一到任就梳理清楚了許多歷史遺留的問題,簡政立規,一應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沒多久大街小巷就傳出民謠:“朝廷無事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此民謠一下子讓范仲淹成為了炙手可熱得政治明星。
         
圖源網絡

范仲淹天天跟呂夷簡死磕。呂夷簡把持著用人大權,用人唯親,沒人敢有異議。只有范仲淹,直接畫了一副《百官圖》,將呂夷簡的裙帶關系網當著群臣和皇帝的面,直觀又明白地揭露了出來。二人的矛盾也由此被推向高峰。
         
但呂夷簡當時也頗受仁宗信任,此事不了了之。
         
范仲淹有個特點,他不在乎自己是什么官,只負責管什么事,反正朝廷有事,他有想法,他就上奏。有一回,范仲淹連上了四個札子,陳說為人君應該如何治國理政的道理。呂夷簡抓住這個機會,參奏他“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
         
仁宗是最忌諱大臣結黨的,于是就將范仲淹貶官。
         
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呂夷簡打擊范仲淹,最后都會變成在捧紅他。
         
呂夷簡請求仁宗把范仲淹的罪名張榜于朝堂,并禁止群臣越職言事。這一番操作后,范仲淹在士林中的聲望突然拔高了起來,不少正直的大臣,都以被劃入范仲淹一黨而感到驕傲。
   
圖源網絡
         
范仲淹的每一次不幸被貶,又都是當地人的幸事一樁。因為范公所到之處,總是立足幾點施政:興教育,做慈善,除弊政,救災難。
         
范公發明了不少可持續的救災舉措。
         
皇祐二年知杭州時,杭州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按慣例,范仲淹應該開倉放糧,安撫流民,但范仲淹覺得此舉只能解一時燃眉,沒法從根本上解決流民問題。
         
于是他發明了“以工代賑”的救災方法,他讓官府帶頭大興土木,搞基礎建設。還親自去勸說寺廟,趁民工工資低,多雇勞工,該修的修,該建的建。甚至還自己帶頭,整日整日在西湖上吃喝游樂,鼓勵民間舉辦各種娛樂賽事。有人向朝廷告發他濫用民力,在饑荒之年揮霍無度,范仲淹并不以為然。
         
結果,周邊地區都因災荒造成了眾多的人食不果腹,無法生存。只有范仲淹治下的杭州,民眾得以保全,且社會穩定,沒有流民鬧事的事情的發生。
         
有糧商在大災期間,哄抬糧價。范仲淹打開城門,先由官府出面用較高的收購價吸引外地糧商大量涌入杭州賣糧,等到城內糧食供大于求后,價格下降,但此時糧商已不愿再把糧食運到別的地方去,徒增一筆運費,只能原地降價出糧。這樣一來,糧價就能穩定下來,讓絕大多數民眾都消費得起。這一運用經濟規律賑災的方法,效果極好,后來還成為了北宋政府應對災荒的法定模式。
         

      
處江湖之遠,也沒妨礙范仲淹發揮他的直脾氣。范仲淹在救活人命這件事上總是不遺余力,常常向朝廷請奏撥款修繕民生工程。但有些大臣卻和范公算起了經濟賬,他們發現這樣做雖救了一些人,可對國家而言經濟效益并不高,因而反對。每當這時,都會收到范仲淹嚴詞批評,甚至是破口大罵的彈劾。范仲淹的道理很簡單,人命豈可用金錢來衡量?
         
以人為本,一直是范仲淹信奉一生的信念。
         
范仲淹還是難得將才。曾經長期為宋王朝帶兵,捍衛邊疆。
         
只不過,古人言“慈不掌兵”。這話放在范仲淹身上,又顯得格外膚淺了。


         

慈者掌兵,仁者登樓


宋仁宗時,最大的一場戰事,是和西夏的戰爭。
         
西夏從宋初就和宋廷打打停停,真宗時,實在不想打了,于是就約好宋朝每年給西夏大量的銀、絹、錢、茶等物,然后西夏名義上臣服于宋朝,兩邊一起馬放南山,鑄劍為犁。直到西夏新主登基,這個和平表象才被打破。
         
1032年,李元昊繼位為西夏首領。李元昊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從當太子時,就已經在為戰事做準備。他秘密吩咐前往東京的使節,將沿途的道路、山川、水文、守衛等都記錄收集,回歸后向他稟報。那些科舉落第當頗有才干的宋朝士子,元昊也竭力拉攏,委以重用。連廷中那些年老出宮的宮女,他也會重金買來,從她們口中探知宮闈秘事,編織起了一個巨大的情報網絡。
         
反觀宋廷這邊,因為承平日久,幾百萬正規軍,多是空吃軍餉的酒囊飯袋,有戰斗力的不足五分之一。偶爾有大臣主張要居安思危,對西夏保持警惕,都會被他人斥為生事。
         
一邊在周密準備,一邊在掩耳盜鈴,兩兵相接,勝負自然沒有懸念。敗于西夏,于仁宗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羞辱。畢竟西夏蕞爾小國,軍隊不過十幾萬人,卻打得宋軍節節敗退,一度有直逼東京之勢。
         
圖源網絡
         
公元1040年,宋軍慘遭三川口大敗后,韓琦向仁宗舉薦范仲淹,請朝廷派范仲淹一起來支撐西北大局,仁宗準奏。
         
西北苦寒之地,一向被身處江南的士大夫們視為畏途,連歐陽修接到相關任命時都婉拒了。但此時的范仲淹已經52歲,身患哮喘,垂垂老矣。范仲淹毫無猶疑地以貶官之身,接受了這一任命。
         
仁宗對范仲淹寄予厚望,在范仲淹前往西北的途中,三個月內,給范仲淹連升三級,官至陜西經略安撫副使。
         
一到西北戰場,范仲淹就深入戰場了解實際情況。一了解,才知道這是一個多大多爛的爛攤子。
         
宋朝吸取唐末藩鎮割據的教訓,重文輕武,對武人防范再三,常常頻繁調動大將的駐地,導致“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但打仗時,規定了無論對方來多少兵,敵將戰力如何,仗要怎么打,都是從官職最低的先領兵出陣,陣亡了再由更高一級的將官替代。下層兵士,領著最低的俸祿,卻冒最大的風險,高級將官還給了低級將官和士兵一種貪生怕死的印象,因此上下離心,軍隊毫無戰力可言。加上三十多年來,宋隊都沒打過仗。不僅軍中幾乎沒有打過大仗的老將,而且許多城防設施都因為年久失修而失去了防御功能。
         
城墻塌陷,護城河干,武器銹蝕,文恬武嬉,是宋軍邊關的真實寫照。
         
圖源網絡
         
同時,宋朝還有漫長的邊境線。而貧瘠的西北,無法供應一百多萬宋軍的糧草,只能從后方補給。宋軍以步兵為主,而西夏則以騎兵為主,騎兵機動性強,往往是邊作戰邊搶劫,基本不需考慮補給問題。
         
自古以來,草原騎兵都讓中原王師頭疼難當,當年漢武雖逐匈奴至漠北,但也耗盡了國力。
         
面對如此局面,范仲淹的策略是:近攻久守。
         
攻下一處就大修城寨,留兵把守屯田,耕戰結合。遇到進攻,就利用地勢設伏,消解進攻。一句話,要打持久戰。范仲淹在給仁宗的上疏中,強調了一件事,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不是為了征服。
         
為此,范仲淹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首先,他重新分組了將士們,每個將領負責帶一隊兵士,并要求將士之間同起同住,一起訓練,培養默契和感情,這也成為了后期宋軍“將兵法”的開端。
         

圖源網絡

         
接著解決人才問題,范仲淹堅信大宋朝不可能沒有能領兵作戰的人才,只能為帥者能不能發現而已。他上疏仁宗,希望能從皇帝的侍衛中挑選武藝高強,膽略出眾的人,將他們派到西北戰場歷練。這個方法確實挑選出了一批全新的人才出來,對后面的戰局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將狄青,就是范仲淹從低級軍官隊伍里慧眼識別出來的。狄青在宋夏戰爭,以及后來的南方平叛里,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后官至等同丞相的樞密使,這在重文輕武的宋廷里,可以說是一朵奇葩。
         
范仲淹最重要的舉措,是修筑堡寨,鞏固邊防,以逸待勞。修筑堡寨后,范仲淹在城中帶領軍士們開辟耕地,解決部分軍糧,同時又大力鼓勵商貿,把一座全新建起來的堡寨,經營成一座人煙繁盛的邊城,儼然塞上江南,使持久戰的戰略有了維持的可能。
         
范仲淹在等一個時機,等邊防鞏固,將士能戰。他賭西夏比宋朝更打不起經年的戰爭,等敵國內亂,草黃馬瘦,戰爭就會結束。
       
但范仲淹的戰略,卻和朝中的主攻派強烈沖突,包括舉薦他來西北的韓琦,也對他的策略甚為不滿。
         
圖:韓琦(1008.8.5.-1075.8.8. ),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市)人。北宋政治家、詞人。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熙寧八年(1075年),韓琦去世,年六十八。仁宗末年拜相,神宗為他御撰'兩朝顧命定策元勛'之碑,追贈尚書令,謚號'忠獻',并準其配享英宗廟庭。宋徽宗時追封魏郡王 。至清代,更先后從祀歷代帝王廟及孔廟 。今有《安陽集》《諫垣存稿》等傳世。|圖源—南薰殿歷代圣賢名人像
        
由于宋軍的后勤補給線太遠太長,若長期堅守,必定會給國家財政帶來負擔。韓琦主張打積極的進攻戰,把西北戰場的四路大軍一齊壓上,打到西夏境內,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擊垮對方的主力部隊。
         
畢竟西夏軍只有15萬人,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是小菜一碟。為了做范仲淹的工作,韓琦還請來了他們共同的好朋友尹洙做說客。尹洙責怪范仲淹總是在等戰機,怕失敗,而大凡用兵,應該先將勝敗置于度外。范仲淹最聽不得這種輕賤人命的話,他一聽,猛地站起,大聲喝道:“大軍一動,關乎上萬人性命,豈能先置勝負于度外?”
         
但此時朝廷,包括仁宗,都對范仲淹的防御為主深深不滿,頻頻對他施加壓力。好在,就在這時,一場大敗仗,用鮮血證明了范仲淹的戰略是正確的。
         
1041年,元昊親率10萬大軍進攻今甘肅平涼,準備和駐守在這里的韓琦主力決戰。韓琦在一番縝密布置后,派出多員大將追擊西夏軍隊。老謀深算的元昊,先是佯裝失敗,誘敵深入,最終,韓琦的軍隊深陷元昊的包圍圈,宋軍死傷慘重,更有幾十名中高級軍官力戰而死,韓琦率部隊迎接突圍歸來的將士時,一路上遇到了數千名陣亡將士的家屬,他們嚎啕痛哭,哭聲凄厲斷人肝腸,韓琦無言面對,下馬掩面,悔不聽范仲淹的計策。
         
圖源網絡

此次西夏軍中的行軍參謀,正是先前因科場失意而投奔西夏的士子張元。宋軍大敗后,張元在宋夏交界的一所寺廟墻壁上,題詩一首,狠狠羞辱了宋廷。“夏竦何其聳,韓琦未有奇。滿川龍虎走,猶自談兵機。” 夏竦,是當時西北戰場的主帥。
         
戰敗消息傳到東京,仁宗震怒,朝野上下高喊復仇。見此場景,范仲淹又上疏,堅決反對大敗之后乘盛怒而出兵,奏疏中指出,韓琦派出的主將,已是久經沙場的名將,但慘狀尚且如此,如果沖動出兵,后果不堪設想。
         
仁宗克制冷靜的品質在此時發揮了關鍵作用。收到范仲淹的奏疏后,痛定思痛的仁宗放棄了報復性出兵的想法,并再度重新審視了范仲淹的軍事策略。
         
第二年,元昊再率大軍對宋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宋軍又再度主動出擊,這一次,因為用人不當,宋軍遭遇了宋夏戰爭中最慘烈的一次失敗。
         
這次失敗,再此驗證范仲淹策略的準確性。仁宗也按捺住了急于雪恥的心,給足了范仲淹信任。而在以防守為主的這段時間,范仲淹用授官分田的方式,拉攏了當地其它同樣驍勇善戰的少數民族,并練出精兵三四萬。
         
三年后,宋夏戰局開始逆轉,邊境上流傳起了歌頌范仲淹和韓琦的民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范仲淹的戰略雖然不夠“血性”,但卻非常具有前瞻性。西夏本就生產力不發達,一直以來都很依賴宋廷上交的歲幣,以及在邊境貿易和劫掠。
         
戰爭發生后,宋廷對其采取了經濟制裁,停止向西夏供鹽。鹽一斷,西夏國內物價飛漲,生活無法保障,連年的戰爭讓西夏民眾更吃不消。民間開始流傳表達對元昊不滿的歌謠《十不如》,元昊迫于壓力,不得不轉向宋朝求和。
         
但元昊心有不甘,其時的中國,正是遼宋夏三國鼎立的態勢,元昊一面與宋朝假意求和,一面請求盟國遼國,和它一起發兵攻宋,但遭到了遼的拒絕。元昊惱羞成怒,開始騷擾遼國邊境,遼主大怒,派使臣到宋廷,要宋廷不要接受西夏求和。
         
宋朝君臣一時陷入兩難。此時,范仲淹一封上疏,又體現出了他卓越的政治眼光。范仲淹闡明了兩點。西夏撕毀與遼國的盟約,遼國該如何面對,那是遼國的內政,宋不應該介入。西夏對宋稱臣,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從宋自身的利益出發,宋不應該拒絕西夏的求和。
         
不干涉他國內政,堅決捍衛本國利益,這些外交原則至今看都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仁宗采納了范仲淹的意見,最終和西夏達成了和約,這場戰事,終落下帷幕。

圖源網絡
       
在宋詞的發展史上,范仲淹僅留下兩首比較有名的佳作。但僅一首《漁家傲·秋思》,就成為了宋詞邊境題材的開山之作。
   

在范仲淹之前,文人士大夫們作詞,多是吟詠秦樓楚館,兒女情長,是范仲淹,把悲壯戰場,帶進了宋詞的世界。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廣漠蕭瑟的塞外,艱苦孤寂的邊疆,久戍思鄉的盼歸之情,報國立功的老驥之志。55歲的儒將范老夫子,白發蒼蒼,離家萬里。這首詞為宋詞開辟了全新的審美世界,獨創了沉郁蒼涼的邊塞詞,成為了后世豪放派的濫觴。

圖源網絡
         
同年,回京之后的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深受信任的他,在仁宗的反復催促下,上疏改良國政的十條舉措,仁宗一一應允,悉數照辦,史稱慶歷新政。
         
可惜,仁宗克制仁慈的另一面,則是搖擺不定。但改革必定動人蛋糕,人主若無堅定的心志,則改革必定會在糾結與動搖中半途而廢。
         
果不其然,慶歷新政僅維持不到兩年就胎死腹中。此時的范仲淹,已垂垂老矣。
         
一年后,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撰文邀約,為翻修的岳陽樓作記。
         

在備述岳陽樓風光,和那些在官場上起伏的遷客騷人,憂讒畏譏之得失心后,范老子寫下了這段只有他才有資格說的話: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
         
圖源網絡

范仲淹傳世的作品里,有名的不多。兩詞兩文而已。與《岳陽樓記》相媲美的,是《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嚴先生是一位不畏權貴,連皇帝都敢平等視之的隱士。此文在稱揚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后,寫了另外一句定義了何為“先生”的名言: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范仲淹《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公元1052年,64歲的范仲淹辭世,謚號文正。文,即道德博聞,正,即靖共其位,這是對人臣最高最美的謚號。千年后,桀驁不馴的一代奇才金圣嘆評范仲淹:

一肚皮圣賢心地,圣賢學問,發而為才子文章。
         
應算確評。
     


本文為國館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丘吉鳥

/

 · 國館推薦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史海鉤沉】仁者誤國(四)——好水川之戰
范仲淹與第一次宋夏戰爭(二)
好水川之戰,西夏明明大獲全勝,為什么還要與宋朝議和?
西夏國的建立:西夏人趁著宋朝的修養期成功獨立
宋朝書生報國無門,一怒反助李元昊滅宋,仁宗下旨:勿輕入西夏
夏竦、韓琦、范仲淹,三大名臣對壘李元昊。(兩宋繁華往事260)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靖江市| 巴彦县| 墨玉县| 班戈县| 乡城县| 百色市| 江口县| 阿拉善右旗| 旅游| 赣州市| 凉城县| 宜州市| 广宗县| 章丘市| 丹寨县| 巴林左旗| 景德镇市| 宝清县| 浑源县| 建宁县| 蓝山县| 仁布县| 中超| 扬州市| 汤阴县| 溆浦县| 济宁市| 曲松县| 汽车| 吉安县| 夏津县| 湛江市| 康马县| 清远市| 阳东县| 西畴县| 同德县| 于田县| 宁远县| 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