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 | 曉寒
Ladies and 鄉親們!一年一度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今天又開幕了。
雖然本屆大會沒有了喊出All in AI的陸奇,北京的最高氣溫也達到了37度,但是在本次第二屆百度AI大會開幕前2個小時,會議所在地——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就聚集了大批參會人群,頂著上午9點的烈日在門口排起了長隊,百度AI大會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大會活動現場
自動駕駛依然是本屆AI大會的一個重磅話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上臺后第一個話題就聊到了自動駕駛,并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宣布全球首款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并在現場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將由開發者定義,為參會的開發者們深深地打了一針雞血。
與此同時,百度總裁張亞勤以及百度副總裁、IDG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也在大會主論壇最后壓軸上場,公布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的3.0版本更新,將原來Apollo的車輛參考平臺和硬件參考平臺升級為車輛認證平臺和硬件開發平臺,并推出了小度車載OS和自主泊車、無人作業車、無人接駁車四大量產方案,有助于開發者快速量產落地。
有意思的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也被百度請到現場與百度總裁張亞勤展開了高峰對話,就比亞迪最期待哪種自動駕駛技術、為何會推出DiLink開放平臺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整個Apollo3.0發布階段干貨十足,直接導致大會從12點拖堂到13點,但也亮點十足!
大會正式開始后,主舞臺上首先出現的不是主持人,而是百度語音助手的一個虛擬形象,這個小人在屏幕上跟大家打完招呼后說道,“首先有請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上臺。”直接承擔了主持人的角色。
▲AI主持人
恩,百度AI開發者大會嘛,連主持人都是AI了。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登臺后首先聊起了自動駕駛,他說自己上一次來百度AI大會是坐著無人車來的,結果在北京五環上吃了一張罰單。而在隨后的日子里,自己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無人車何時量產。
所以李彥宏就到處吹牛,說能在2018年7月量產。
時至今日到了驗收期,李彥宏在現場也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宣布自己吹過的牛實現了——以直播的方式,向所有觀眾展示了百度阿波龍L4級自動駕駛巴士的量產下線儀式。
▲李彥宏直播下線儀式
在現場大屏幕的另一端,廈門金龍客車董事長謝思瑜就站在金龍客車的生產線上,與金龍員工們一道見證著第100輛阿波龍L4級自動駕駛巴士駛下了生產線。
▲謝思瑜
金龍客車董事長謝思瑜在直播中向觀眾介紹,阿波龍巴士車內并沒有傳統汽車的方向盤與剎車油門,屬于L4級自動駕駛汽車。恩,就是無人駕駛汽車。
謝思瑜表示,首批下線的100輛阿波龍即將發往北京、雄安、廣州、深圳、碧桂園、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即投入使用。
李彥宏在現場說自己專門了解了一下阿波龍為何會運往東京,其實是與軟銀合作的一個項目,這些無人巴士抵達日本后將送往核電站、養老院等設施投入無人接駁運營。
李彥宏在現場激動地說道,阿波羅無人巴士的量產下線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從零到一”,并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進化才剛剛開始。
李彥宏講到,過去汽車的演進主要是機械零部件的演進,例如全球首款流水線生產的車型福特T型車大概有3000個零件,而如今的汽車則有30000多個。
但是到了自動駕駛時代,汽車的進化將主要體現在軟件層面。例如Apollo 1.0版發布的時候大概有3.5萬行代碼,但是今天發布的3.0版就有22萬行,今天量產下線的阿波龍的代碼數則更多。
“自動駕駛汽車從一到百、千、萬的過程,未來將由開發者來定義!”李彥宏如是說道,給現場眾多開發者深深地打了一針雞血,線下掌聲也是此起彼伏。
當然,100臺的下線對于汽車工業來說,并不是常規意義下的大批量量產,而這首批量產車的主要用途也是在各地進行試運營,離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有距離。
百度IDG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上臺后首先給Apollo3.0版本定了性,說這個版本是開放的新起點。截止目前,Apollo在Github上已經開放了22萬行代碼,有1萬多開發者推薦,生態合作伙伴超過116家。
▲李震宇
與此同時,在現場播放的Apollo應用案例視頻中,車東西注意到Apollo的具體應用案例,已經從普通的乘用車、貨車、物流車等,延伸到了自動駕駛輪椅、自動駕駛農業作業車、自動駕駛港口物流車等多個特定領域。
隨后,在介紹阿波羅3.0版本的具體內容之前,百度Apollo平臺的第100個合作伙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親自到現場站臺,并與百度總裁張亞勤展開對話。
▲左右分別為王傳福、張亞勤
比亞迪在現場重申了比亞迪推出DiLink開放平臺的思考,他講到,科技行業開放是常態,但是汽車行業卻恰恰相反。在看到了智能手機引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比亞迪決定做智能汽車硬件的開放者。
他又拿出了此前膾炙人口的論斷,例如手機只有十幾個傳感器就早就了外賣、社交等龐大的移動互聯網體系,那么汽車有300多個傳感器和幾十項控制權限,并且屏幕更大電源更穩定,因此也將帶來更加繁榮的智能汽車生態。
“作為非常了解汽車用戶需求的人,您最期待哪些自動駕駛功能?”張亞勤問道。
王傳?;卮鸱Q目前最期望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低速場景下的技術,例如堵車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自動取車、自動停車等等。
緊接著,王傳福也向張亞勤連發兩問,第一個詢問百度自研的AI芯片何時能夠量產推出。第二則關于百度對未來5G、量子技術等前沿技術的規劃。
張亞勤回答,目前AI技術對算力的需求不斷增長,并且數據量也在2年內增長了10倍,馮諾依曼架構摩爾定律不再適用,百度去年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團隊研究芯片,將會逐漸推出自動駕駛等AI芯片。
關于第二個問題,張亞勤表示,AI目前雖有強大的功能,但是智力還處于嬰兒階段。未來會有3大因素推動AI的發展,首先是怎么讓AI學習人類的大腦,將其結構、決策方式的原理應用到AI技術中。
其次,量子計算未來將使得算力產生指數級增加,解決目前解決不了的問題,百度目前已經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會打造新的架構和新的算法。
第三點,百度將積極應用5G通信技術,通過這種快速低延遲的通信網絡加速AI技術的應用落地。
Apollo平臺目前已經發布了1.0、1.5、2.0、2.5四個版本,開放了云、軟件、硬件參考平臺、車輛參考平臺四大部分的全部能力單元。
本次發布的3.0版本,首先將硬件參考車輛平臺升級為車輛認證平臺,即百度Apollo會給出自動駕駛技術所需要的車輛標準,給整車廠在制造車輛時予以參考,隨后開發者自由選擇經過Apollo認證的車輛即可使用Apollo平臺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車輛認證平臺
其次是將硬件參考平臺升級為硬件開發平臺,目前已經有15家合作伙伴,并發布了Apollo傳感器單元,支持雷達、攝像頭、激光雷達、GPS/IMU等設備接入,使得多傳感器融合變得更加容易。
在兩大平臺升級之外,Apollo 3.0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推出了四大量產方案。
1、小度車載OS量產方案
這是百度推出的車載操作系統,關鍵亮點是同時整合了百度的語音與視覺能力,在車內允許用戶與汽車進行語音與手勢交互,與此同時,車輛也能夠通過視覺能力識別用戶的狀態、表情、手勢等細節,理解用戶意圖。
▲小度車載OS
百度IDG總經理李震宇在現場表示,對于整車廠來說,小度車載OS量產方案最多30天即可部署,完成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變。
剩下3個量產方案都與無人車的量產有關:
2、自主泊車方案
該方案僅僅使用攝像頭 超聲波雷達即可實現自動代客泊車,不需要改造停車場不需要特殊的場地即可使用,整體成本可以做到1萬以內,目前分時租賃公司盼達出行和現代汽車都是該方案的合作伙伴。
▲百度與現代合作的自主泊車展示車
車東西此前在重慶親身體驗了盼達出行旗下具備自主泊車和自主召喚能力的分時租賃車輛,整體泊車、召喚過程比較流暢,但是美中不足是車輛泊車時候不能一把完美入位,需要再挪動一次。
3、無人作業小車方案
為了解決物流、外賣等行業的無人配送需求,Apollo與新石器合作,推出了無人作業小車,該車具備無人駕駛能力,可以更換電池、貨箱,進而可以應用在外賣、冷鏈等不同場景,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無人配送能力。
▲無人作業小車
4、無人接駁巴士方案
這個無人接駁巴士即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阿波龍量產方案的開放,李震宇在現場表示,百度Apollo為了讓開發者打造自己的阿波龍,開放了自動駕駛套件、量產工具組件、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營調度方案四部分能力,開發者基于這些能力即可打造自己的低速阿波龍無人接駁車,并將其應用在封閉園區之內。
在兩大平臺升級并發布四大量產方案之外,Apollo 3.0還升級了安全組件,發布了安全Apollo Pilot安全報告,并且發布了一個號稱是業內首個的AR仿真系統。據悉,使用該系統在拍攝一張道路照片后,系統就會生產一個融合了實景與虛擬車輛的3D世界,幫助開發者進行仿真測試。
▲AR仿真系統
2017年7月4日首屆百度AI大會上,給百度喊出All in AI口號的陸奇發布了Apollo 1.0版本,當時還處于早期階段,雖然只能實現封閉場景下的循跡自動駕駛,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百度宣布Apollo計劃也是2017年4月19日剛剛公布。
▲Apollo 早期技術演示
過了兩個多月后的9月20日,百度又迅速推出了1.5版本,能夠在白天和黑夜兩種光照條件下實現道路單車道自動駕駛,開始步入了自動駕駛的快車道。
進入2018年之后,百度在科技圈的年度盛會CES上召開了美國版的百度世界大會,將百度All in AI的理念和能力通過拉斯維加斯帶給了美國的工程師們,在當天的大會上,百度遠程進行了一場“無人車閱兵”,并正式公布了Apollo 2.0升級,支持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
今年4月19日,百度Apollo迎來了自己的周歲生日,百度為其獻上的生日禮物則是2.5版本,擺脫了對激光雷達的依賴,在將傳感器成本降低90%,僅僅使用一個廣角攝像頭和一個毫米波雷達的情況下,就能實現高速公路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并且還增加了對重型卡車的支持。
而到了今天7月5日,Apollo 3.0如約而至。從上面的迭代歷程可以看出,Apollo平臺快則兩個多月,慢則三、四個月就會迭代一次,速度非常之快,可見百度對于Apollo平臺重視程度之高,并在側面證明了Apollo團隊的技術研發能力。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能夠為合作伙伴提供集軟硬件于一體的自動駕駛能力,由云服務、軟件服務、參考硬件與參考車輛四大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又包括數個能力單元,如下圖。
▲Apollo能力模塊,紫色為2.0版開放的單元
按照百度的規劃,其在不同時期會開放不同的能力單元。
1.0版本開放了最基礎的能力單元,包括云服務部分的數據平臺、底層實時操作系統(RTOS)等,但是感知規劃等自動駕駛的關鍵部分尚未開放,所以1.0版本更像是幫助大家搭建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的基礎框架。
1.5版本開放了軟件部分的感知、規劃能力開放,也引入了對激光雷達的支持,基于Apollo平臺能夠真正意義上打造一臺自動駕駛汽車了,可以實現單車道自動駕駛,算是真正跨入了自動駕駛領域。
2.0版本將剩下云服務部分的車輛安全、OTA升級,硬件部分的攝像頭/雷達支持,以及Blackbox黑盒等單元,Apollo四大部分的所有能力模塊全部點亮,能夠實現簡單城市道路自動駕駛。
2.5版本更多地就是將能力單元升級,其最關鍵的一點是大幅降低了對激光雷達等高級傳感器的需求,例如僅僅用一個廣角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就能實現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將自動駕駛的傳感器成本降低了90%。
自2017年4月19日首次推出到今天,Apollo平臺已經經過了5次迭代,其每一次升級都有一個明顯的主線,即朝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普及所推進。
本次開放的3.0版本,這一主線也更加明晰,不論是將Apollo的車輛參考平臺和硬件參考平臺升級為車輛認證平臺和硬件開發平臺,還是推出面向量產的4大解決方案,都能看出Apollo進入3.0以后,量產成了核心要務。
與此同時,車東西還注意到,雖然此前是陸奇為百度規劃出了DuerOS開放平臺和Apollo開放平臺兩大方向,但是從今天的百度AI大會來看,陸奇離職后,百度Apollo的推進其實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加快的速度。
不管是李彥宏上臺首先直播阿波龍無人車量產下線,還是請來王傳福為Apollo3.0站臺等舉動,都體現了這一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更多搭載Apollo技術的無人車跑在路上、跑在廠區、跑在農田、跑在港口、跑在養老院里。
One more Thing
車東西專業矩陣社群正在招募,旨在為智能汽車從業者搭建一個交流平臺。請仔細閱讀下列分類,并準備名片。企業工程師優先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