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天如約而至,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很多人可能就會變得有些“懶”了——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整個人總是沒精打采的,睡也睡不醒。
前幾天朋友就問我:“為啥最近總覺得好累???每天都睡不醒……”其實,在我們南方,一到回暖天,氣溫很有可能直逼二三十度,而這種天氣濕氣重,墻上、地上都是潮濕的,甚至被子都會潮乎乎。于是,我們就容易感到沉悶。我們知道濕性重濁,因此便總能感覺身體有困重的感覺。拿我來說,每天起床眼睛都睜不開,醒來后一段時間都感覺手上無力,甚至一個上午都哈欠連天……再觀察身邊的朋友,也總是干脆一直趴在桌子上,根本不想直起腰來。那么在這個容易與春困狹路相逢的時節,該如何解春困呢?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知道冬天主的是“閉藏”,“藏”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精氣。我們都知道,動物冬眠會提前預備好足夠的食物藏在洞穴里,而人到了冬天就會穿上厚厚的羽絨服、不吃冰飲、避免自己過多運動出汗,其實這就是在藏精。中醫里有句話叫“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說的就是如果冬天不能收藏精氣,來年春天就容易正氣不足,體內陽氣無以生發,進而出現各種疾病。我們人體的皮膚在冬天是收縮的,皮膚下的毛細血管也是收縮的。這時候心臟、大腦的供血量很好,因為他只需要管內部運營,所以外周的消耗少?,F在春天氣溫回升,人體皮膚腠理慢慢打開,氣血和陽氣也會從體內慢慢上升到體表。這個時候臟腑和大腦的氣血和陽氣相對沒有那么充足,自然就不亢奮,容易春困。肝在四季中對應的是春,主疏泄,調暢氣機。肝的正常生理情況應是條達舒暢,既不亢奮也不抑郁。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能使陽氣運行通而不滯,散而不郁,也就是體內一路綠燈、暢通無阻。你可以想象是身體里面的氣機勻速行駛的狀態,沒有紅燈停的信號燈,也沒有堵車的狀況。若是肝氣疏泄不及,氣機不暢達,就會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于內,形成氣機郁結的情況,也就是影響了陽氣的正常生發。就像是在下班高峰期一樣,不但有堵車的情況,到每一個十字路口還要等60秒的紅燈,完全是水泄不通的樣子。這時候陽氣、氣血不能夠及時上供于腦,就容易出現失養、困乏的情況。除了上面提到的疏泄正常和疏泄不及外,還有一種叫做疏泄過旺。肝主疏泄,調節脾胃氣機。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太過旺盛,就會出現犯脾伐胃的現象,必然導致脾胃氣機升降失常。表現在外呢,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倦怠等脾胃虛弱的癥狀。因為五行中的木旺克脾土嘛,它們之間的相克關系會導致脾胃消化功能減弱。脾的運化功能失常,那我們吃進去的營養物質就吸收不充分,那他也不會被轉化成清氣上升到大腦。這種情況,我們叫做清陽不升。清陽不升,氣血生化不足,就容易出現倦怠乏力、頭暈目眩等癥狀。無論是冬季養護不當,肝氣郁滯還是脾失運化,我們知道,根本的原因是陽氣生發不足了。所以,這里介紹幾個食療方,來幫助身體順應春天的要求來生發陽氣。山楂消食導滯,玫瑰理氣解郁,枸杞滋補肝腎,紅棗養血安神。過年飲食油膩、過度熬夜,導致臉色不好看或是提不起胃口、打不起精神,這個方子就適合大多數人服用。它可以打通瘀滯的肝氣,讓陽氣能夠暢通地生發起來。黃芪補氣固表,黃精補氣養陰,大棗補中益氣。三者皆能補益脾胃,所以這個方子會更適合脾胃氣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的人使用。它可以補益虛弱的脾胃,通過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來生發陽氣。另外,在平時的飲食生活中,也要盡量保持清淡。出年關不久,我們吃了將近一個多月的油膩食物,春天就是消化的季節,我們得把冬天吃下去的營養物質,在春天悉數轉換為精神能量。吃一些應季蔬菜,比如艾葉、春筍等,比起喝涼茶更能起到調節體內平衡的作用。《黃帝內經》所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我們知道冬天是閉藏之象,所以早上可以起得晚一些。但是春天陽氣已經旺起來了,“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廣布于庭”。所以,我們要適應這個適時的變化,適當早起,適當運動,振奮陽氣。
作者簡介:路知返,00后中醫大學的學生,希望手中的筆能開出好藥方也能寫出好文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