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避免受傷
作為新人剛開始騎行必然興奮,這樣的興奮能夠促進你的進步,但若把握不當也會讓你的騎行生涯過早夭折。嚴格意義上的騎行是一門精深的運動,與騎單車逛街有本質的不同,車架的大小、幾何結構,坐凳的高低,鎖踏的位置等一系列因素都會影響到你的騎行表現,如果調節(jié)不當,輕則影響你的動力輸出,重則會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內“殘廢”。
排除摔車等意外不說,騎行最容易出問題的身體部位就是膝蓋。與跑步等體重壓力較大的運動不同,騎行其實是一項膝蓋友好的運動,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姿態(tài)正確的前提下。錯誤的車架調教、鎖片位置以及騎行姿勢都會導致膝蓋無法在正常姿態(tài)下運動而造成無法恢復的磨損,因此,新人務必要先確保器材、調教與騎行姿勢的正確,方可開始逐步加大訓練強度,否則只會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殘廢。
謹記,在騎行或訓練的過程中,如果身體任何部位產生疲勞感以外的不適,則必須停下來,找到問題并解決后方可繼續(xù),切忌忍痛運動,否則必定欲速則不達。
關于如何選擇正確車架尺寸,以下附一張Specialized 閃電品牌公路車的尺碼表供大家參考,但需注意的是,各個品牌的車架大小與適用身高都會有一些差異,標準車架和壓縮車架間也有不少差異,穩(wěn)妥的選擇辦法,還是咨詢品牌的銷售人員,或者在網上多做做功課。
第二條:騎什么車?
一般用于運動的自行車可分為山地車和公路車兩大類。顧名思義山地車是用于山地環(huán)境騎行的車,一般配有前避震或者前后皆有避震。而公路車則用于公路等路況較好的鋪裝路面的騎行,一般沒有避震,追求輕量化和速度。
公路車,車架纖細,整體采用輕量化設計,車把一般都是如圖所示的彎把,便于騎手采用不同姿勢握把緩解疲勞。
因此,騎車前要先想清楚自己希望的騎行狀態(tài),是喜歡在公路上騎還是山里騎?是希望作為團隊一員騎還是一個人騎?是希望練就超強的體能還是掌握精湛的技術?想清楚這些問題后,做出理性的選擇就不難了。
第三條:如何訓練?
剛開始騎行,可能幾公里的路程就會把你累的氣喘吁吁,幾次下來后不少人就會塵封自己的坐騎,也有人則會被激起斗志,決定借此挑戰(zhàn)自我,如果你屬于后者,那么接下來面對的就是如何訓練的問題了。
隨著逐步入門,接觸更多的騎行資訊后,你可能會熱血沸騰,相信“天賦異稟”的自己能在很短時間內達到職業(yè)車手的水準,成為本地車壇的傳說。有這樣的雄心壯志縱然好,但若抱著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投入訓練,那么最后可能的結果就是讓你飽嘗挫敗感的滋味。
循序漸進
剛開始騎行時,你的身體對騎行并未適應,相應的神經和肌肉群也同樣對騎行陌生,如果一上來就是高強度,贏弱的肌肉群和生疏的神經系統必定會讓你失望而歸,同時留下一身傷病。即便是從較低強度開始訓練,也不可訓練得非常頻繁,必須留給身體吸收訓練結果的時間,同時注意飲食的補充,否則缺乏足夠的營養(yǎng)來源,肌肉質量可能會越來越差。大強度的訓練后,休息1-2天是必須的,一旦身體慢性疲勞,要恢復起來可不是幾天的事了。
量的堆積
訓練必須要有量的堆積,一次高質量的訓練固然重要,但決定你訓練水平高低的真正基礎則是家常便飯般的日常訓練,沒有量的堆積,你很難有突破現有水平機會。從量變到質變是萬事的規(guī)律,訓練也不例外。
計劃科學
一味蠻干并非訓練而是自虐,浪費了時間體力,到了最后可能兩手空空,所有的訓練,必須遵循科學計劃。很多車手偏向于訓練自己擅長的科目,比如爬坡手更樂意連爬坡,沖刺手則長期訓練平路,這樣的結果就是,你的強項沒有明顯增長,而弱項則越來越弱,在真正的實戰(zhàn)中,一個坡或者一場高強度的拉扯,就可以直接將你送進收容車,這樣的訓練毫無科學性而言,充其量只能說是自娛自樂。關于訓練,也不可千篇一律,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特點各不相同,作為最了解自己的人,訓練計劃最好還是由自己來制定,以下是一本關于如何科學訓練的書籍,推薦大家閱讀參考。
持之以恒
關于這一點的重要性,相信我不需要在做闡述了。堅持是任何領域成功的必備要素,對騎行而言尤其如此。無論你是希望運動健身還是希望在賽事里有令自己滿意的表現,堅持都是你必須具備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