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服麻附辛合劑,外敷中藥發泡貼,扶正祛邪治鼻炎。
立秋以后,門診上過敏性鼻炎患者與日俱增,甚至一天三四十個患者中有近一半是鼻炎。那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醫鼻炎的認識和治療。
先來分享兩個病例:
病案1:
陳某,男,39歲,2021年8月2日初診,主訴:反復鼻腔、眼睛癢,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10多年?;颊呙磕晗那锝惶鏁r候發作過敏性鼻炎。西醫給予口服氯雷他定等抗過敏治療后可緩解癥狀,但是鼻炎發作的強度的時間越來越嚴重。近幾天已經出現了發作的癥狀,晨起或者受涼后鼻癢,打噴嚏,流鼻涕,輕微鼻塞,僅在早晚發作幾分鐘。
患者提前尋求中醫幫助,根據患者的四診情況,辯證屬于寒濕郁熱互阻型鼻炎,給予內服麻附辛合劑加辛夷、地膚子、白花蛇舌草、炒雞內金等,7付,開水沖服。外用鼻炎發泡貼外敷大椎穴、印堂穴8個小時。并囑咐患者忌口冷飲、瓜果、魚蝦海鮮等寒涼食品。
患者貼敷7個小時發起水泡,囑咐消毒針刺破擠出水,任其自然干結、結痂。1周后復診,鼻癢、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明顯緩解,相較往年無論是發作強度還是持續時間均大大減輕。繼續給予內服中藥麻附辛合劑加味,以鞏固療效。
病案2:
患者包某,女,40歲,2021年8月3日初診,主訴:反復打噴嚏、流鼻涕、鼻塞15年?;颊呙磕?月初,立秋前后發作過敏性鼻炎,受風后連續打噴嚏數十個,然后開始流清鼻,鼻塞。脫發。睡眠差,納可,二便常。根據患者四診辯證,給予麻附辛合劑加地膚子、滑石、甘草、防風、烏梅等7付,并配合鼻炎發泡貼外敷印堂穴、大椎穴8個小時。
患者自行貼敷10小時,印堂及大椎穴均發蠶豆大小水泡,囑咐患者消毒針刺破,擠出水,因患者擔心遺留疤痕,囑患者用燙傷膏外敷。1周后復診,以上癥狀減輕大半,發泡處已經結痂脫落,未留下疤痕。繼續給予麻附辛合劑加味治療,以鞏固療效。
近期,采用內服麻附辛合劑,外敷鼻炎發泡貼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數十例患者,大多數有明顯的改善。癥狀迅速減輕或者消除,發作持續的強度和時間均明顯縮減。
鼻炎是西醫的病名,西醫有急性,慢性的不同。慢性鼻炎又有單純性、肥厚性、萎縮性以及過敏性的不同。由于大家習慣了鼻炎的稱呼,我們這里也就統一以此為名。
另外還有鼻竇炎,也類似于鼻炎。西醫的治法一般是控制癥狀為主,或者宣通鼻竅,或者消炎殺菌,或者抗過敏,甚或手術切除等方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鼻炎到底是什么病呢?中醫一般稱為鼻鼽、鼽嚏、鼻淵或鼻窒。
鼽就是鼻出清涕:
嚏就是鼻中因癢或者其他刺激而打噴嚏;
淵就是鼻流黃膿腥臭濁涕,鼻塞,不聞香臭,或伴頭痛:
窒是以鼻塞時輕時重,或雙側鼻竅交替堵塞,反復發作,經久不愈,甚至嗅覺失靈為特征的慢性鼻病。
中醫在兩千年前明確地診斷了此病,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療思路和方法。鼻炎的本質是正氣不足,無力祛邪引起的。《黃帝內經》認為:“肺開竅于鼻”,所以鼻病似乎應當責之于肺。
但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陰陽氣血臟腑經絡處于動態的、變化的平衡中。所以中醫治病,立足于整體辨證,治病求本。
中醫認為鼻炎發病,因臟腑功能失調,再加上外感風、寒、濕、熱,邪氣侵襲鼻竅而致。
該病往往纏綿難愈,一則是正虛而邪戀,二則是外邪久客,化火灼傷津液而致痰濕瘀濁之邪阻塞鼻竅。因此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為本,主要包括肺、脾、腎的虛損。
脾在五行屬土,脾為肺之母,脾虛則肺化生之源絕,致肺虛。
腎屬水,肺屬金,金水相生,且肺納氣歸于腎,二者互相影響。
因此,治療鼻炎,祛邪同時,當需治本,重點是溫補肺氣、健脾益氣、溫補腎陽。正氣是祛邪的基礎,內服麻附辛合劑扶正,外用鼻炎發泡貼祛邪,療效較為滿意。
需要強調一下,麻附辛合劑不是中成藥,而是我臨床常用的一個協定處方,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加減變化,才可能取得相對滿意的療效。鼻炎發泡貼需要慎重使用,對于疤痕體質尤其是,否則遺留疤痕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以上文字僅供科普和中醫同道交流學習,具體情況請在臨床執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真相來了##我為中醫藥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