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中國傳統自然療法,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刮痧在改善人體局部內循環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
刮痧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確切的發明年代及發明人難以考證。刮痧是砭石療法或刺絡療法的一種,長期以來流傳于民間,薪火相傳,沿用不廢。
相傳在遠古時期,人類在發明火的時候,在用火取暖時發現火在烤到身體的某些部位時會很舒服。后來人類又發現當石頭被烘烤熱了刺激身體時,可以治療風濕、腫毒(以前的人類都居住在原始的山洞中,很容易患風濕、腫毒)。再后來人類又發現用砭石烤熱后來刺破膿腫。漸漸地,當時的人類就覺得用熱的石頭可以治愈一些疾病。這就是“刮痧”治病的雛形。
隨著針灸經絡理論的發展,在民間開始流傳用邊沿鈍滑的銅錢、湯匙、錢幣、玉器、紐扣等器具在皮膚表面相關經絡部位反復刮動,直到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來達到開泄腠理,祛邪外出調理痧癥的方法。在不斷的實踐中,被演繹成一種自然療法——刮痧健康療法。
較早有文字記載刮痧的,是元代醫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醫得效方》。“痧”字從“沙”衍變而來。最早“沙”是指一種病證。刮痧使體內的痧毒,即體內的病理產物得以外排,從而達到治愈痧證的目的。因很多病癥拭過的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紅色或暗青色的類似“沙”樣的斑點,人們逐漸將這種療法稱為“刮痧療法”。
宋代王裴《指述方瘴瘧論》稱之為“桃草子”。《保赤推拿法》記載:“刮者,醫指挨皮膚,略加力而下也。”它多用于治療痧癥,即夏季外感中暑或濕熱溫瘧疫毒之疾,皮膚每每出現花紅斑點,亦稱“夏法”。元明以后,民間治療痧病的經驗引起醫學家的注意。如,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就對“攪腸沙”進行了記述:“心腹絞痛,冷汗出,脹悶欲絕,欲謂攪腸沙。”又如,楊清叟《仙傳外科秘方》、王肯堂《證治準繩》、虞博《醫學正傳》、龔廷腎《壽世保元》、張景岳《景岳全書》等均記載有關痧癥及治痧的經驗。至清代,郭右陶撰寫了第一部刮痧專著《痧脹玉衡》,從痧的病源、流行、表現、分類、刮痧方法、工具以及綜合治療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例如,在治療方面指出:“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沙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痧,用食鹽以手擦之。”《痧脹玉衡》王庭《序》中所說:“先是鄉人有糞穢感痧,例制用錢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為婦人,為名醫所不及”。
《痧脹玉衡·痧原論》中指出:“癥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痧從穢氣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發者多;心胸昏悶,痰涎膠結,從傷暑伏熱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郁為火毒而發痧者多”。
《痧脹玉衡》將痧病分為遍身腫脹痧、悶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撲鵝痧、傷風咳嗽痧、痘前痧脹等45種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氣候因素如夏日暑氣炎蒸,燥氣熾灼,間或淫雨謅綿,忽而烈日蒸曬,所釀不正之癘氣,流于天地間,人在氣交之中,觸其毒者,無論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節,以夏、秋為最,春次之,冬極少見。
在清代還有一部刮痧專著——陸樂山的
《養生鏡》問世,此二書成為能使刮痧躍為一門專科技術的基石。
《痧脹玉衡》記載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癥,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之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淬痧法 在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捻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然后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類似燈草灸法),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
放痧法 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搓痧法 用手指撮擰、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現出血點,此法若用于治療痧癥,則叫撮痧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刮痧都還是相當熟悉的,憑借刮痧來實現對身體的保健,依賴于中醫哲學,得益于傳統中醫學說的滋潤,發展成為在中國養生體系中相當核心的一個技術,在民間廣泛流傳。
刮痧常用工具
【常用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1.刮痧板
(1)牛角類
①特點與功效
牛角類刮痧板臨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發散行氣、活血消腫;咸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且質地堅韌、光滑耐用、原料豐富、加工簡便;
②注意事項
忌熱水長時間浸泡、火烤或電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欖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內。
?(2)玉石類
①特點與功效
玉石具有潤膚生肌、清熱解毒、鎮靜安神、辟邪散濁等作用。其質地溫潤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觸感舒適,適宜面部刮痧;
②注意事項
用完后要注意清潔;避免碰撞;避免與化學試劑接觸。
(3)砭石類
①特點與功效
砭石采用的材質是泗濱浮石,這種石材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紅外輻射頻帶極寬,可以疏通經絡、清熱排毒、軟堅散結,并能使人體局部皮膚增溫,用于刮痧的貶石刮痧板邊厚小于3mm;
②注意事項
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質,購買時需認真辨別真偽,購買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不含有害物質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質不固定,形式多樣,許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為刮痧工具使用,如銅錢、銀元、瓷湯勺、嫩竹板、棉紗線、蚌殼等,現在還有了樹脂、硅膠等現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
(1)液體類
①特點與功效
主要有涼開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欖油)、藥油(如紅花油、跌打損傷油、風濕油)等,不僅可防止刮痧板劃傷皮膚,還可起到滋潤皮膚、開泄毛孔,活血行氣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藥,煎成藥液,根據病情選用;
②注意事項
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膚過敏者禁用,外傷、潰瘍、瘢痕、惡性腫瘤局部禁用。
(2)乳膏類
①特點與功效
選用質地細膩的膏狀物質,如凡士林、潤膚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將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芳香開竅等作用的中藥提取物制備成乳膏劑使用;
②注意事項
避光,陰涼干燥處保存;宜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刮痧介質,如扶他林乳膏有鎮痛、抗炎作用,用于風濕性關節疾病療效較好。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癥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于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于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于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于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主要流傳與民間,其選材簡單,操作簡單,但是效果很好,這些特點很好的滿足了人們的需要,讓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一定的保養,實現自我的健康,這些都是人們都特別喜歡刮痧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