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這個國家在當今國際政治中已發揮不出啥重要作用了,提起它,估計大伙第一想到的并不是它干過啥牛掰壯舉,而是著名的“土耳其烤肉”。別看土耳其現在只是個發展中國家,而且在國際上顯得比較低調,可想當年,它是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由土耳其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帝國——奧斯曼帝國,好戰成癮,最喜擴張,那是打遍周邊無敵手。
好戰和擴張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為世界歷史上第六個也是最后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在它前面的五個橫跨歐亞洲三大洲的超級帝國相繼是: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歷史上的蒙古帝國的面積比它們都大,影響也不小,但其并未擴張到非洲,所以算不上橫跨三大洲。
話說土耳其的祖先是亞洲西北部的突厥人,根據傳說,突厥人是狼的后代。突厥汗國甚是強大,中國南北朝時,突厥佗缽可汗盛氣凌人地戲稱北周皇帝和北齊皇帝是他的兩個孝順兒子(“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隋朝統一中國后,狠狠打擊突厥,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唐朝時候,先后把東突厥和西突厥都給滅了。
在突厥人中,有那么一個小部落,他們于13世紀輾轉來到小亞細亞(亞洲西南部半島,今天半島大部分領土都屬土耳其),依附于他們的遠親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魯姆蘇丹國(1077-1307年),魯姆蘇丹挺大方,把小亞細亞西北角的一塊土地封給他們讓他們定居下來。
(深紫色為魯姆蘇丹最早的地域,最淡的紫色為最后擴充區域。)
由于和鄰國經常干仗,所以這個部落變得十分蠻勇好斗,一見到刀劍血拼就興奮地不行。1281年,也就是中國元朝的時候,一個名叫奧斯曼(即“奧斯曼一世”,Osman I,1258—1326年)的人當上了這個部落的首領,此人自幼習武,滿腦子圣戰精神,他于1299年趁魯姆蘇丹國衰落之機宣布獨立,建立了土耳其國家。從此他建立的這個國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稱為“奧斯曼”。
建國后,奧斯曼帝國就跟打了雞血似的,開始日沒夜地南征北戰東討西殺,玩命地對外擴張領土,其周邊的鄰居都倒了大霉。奧斯曼帝國的第三位君主穆拉德一世(Murat I,1326—1389年,奧斯曼一世的孫子)即位后,憑借前輩君主建立的強大軍隊,直接入侵歐洲,奪取了原屬羅馬帝國的亞德里亞堡,作為自己的首都。接著又打敗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匈牙利的聯軍,占領了色雷斯(希臘東北部)、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大部分地區。穆拉德一世也是奧斯曼帝國第一個自稱“蘇丹”(意為“君主、統治者”)的君主。1389年他在科索沃戰役中被塞爾維亞刺客殺死,但奧斯曼帝國迅速崛起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奧斯曼帝國的第七位君主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1432—1481年)是帝國歷史上兩位最雄才大略的君主(另一位是十位君主蘇萊曼大帝)之一,他一生征戰無數,即位后就發誓要奪取已孤立無援但依舊玩命死守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首都、扼守亞歐大陸的要塞——君士坦丁堡。經過精心準備,他于1453年(中國明朝時期)以十五萬大軍和三百只戰船圍攻七個星期,終于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并對這座千年古城進行了血洗和劫掠。曾輝煌一時的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了,君士坦丁堡從此改名伊斯坦布爾,成為奧斯曼帝國新的首都,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直到現在,伊斯坦布爾依舊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經濟、貿易、金融、新聞、文化、交通中心,還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繁華的國際都市。
奧斯曼帝國攻占君士坦丁堡,是世界歷史上的標志性重大事件,有學者認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志著中世紀時代結束和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因為它代表了歐洲舊宗教秩序的終結,也代表著大炮和火藥的廣泛使用。這事兒也導致連接歐亞兩大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的中斷,導致好些歐洲人開始認真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了歐洲人去發現新大陸。反正無論是亞洲還是歐洲甚至是歐洲人后來發現的美洲,它的意義都是相當深遠的。
其實滅亡拜占庭帝國,只是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巴爾干半島所邁出的第一步。隨后他開始大舉入侵巴爾干半島:1459年征服了塞爾維亞;1463年征服了波斯尼亞;1476年降服羅馬尼亞;1479年奪取阿爾巴尼亞大部分領土……與此同時,他還入侵意大利北部平原,逼迫威尼斯人割讓愛琴海上的大部分島嶼,而黑海沿岸的一些突厥公國也被他打殘了。在穆罕默德二世統治晚期,他開始自稱“兩地和兩海的的主人”,“兩地”指的是歐洲屬地和小亞細亞,“兩海”指的是愛琴海和黑海。
穆罕默德二世不僅擴張有力,得綽號“征服者”,還治國有方,他改革了政府機構,整頓吏治,興辦教育,頒布了奧斯曼帝國的第一部法典,所以有人稱穆罕默德二世才是奧斯曼帝國的真正建立者。
號稱“冷酷者”的奧斯曼帝國第九位君主賽利姆一世(Selim I,1467—1520年)即位后,把擴張的利劍指向了非洲和阿拉伯人的領土。1517年他滅掉了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還把馬穆魯克王朝領有的敘利亞、巴勒斯坦以及包括圣城麥加和麥地那在內的阿拉伯半島領土都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同時他還俘虜了埃及首都開羅的阿拔斯哈里發,取得了“哈里發”(伊斯蘭政治和宗教領袖的頭銜)的稱號,從此奧斯曼蘇丹又變成了伊斯蘭教的領袖。
蘇萊曼大帝(Suleyman the Magnificenturl,1495—1566年)與穆罕默德二世同為奧斯曼帝國最具影響力的偉大君主,“他猛擊、毀壞和消滅一切擋道的東西!”——這是外國使者對他的評價。蘇萊曼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達到了鼎盛。在東方他幾次打敗波斯薩菲帝國,最終奪取了伊拉克;在西方他連年攻打匈牙利和奧地利,征服了貝爾格萊德,攻下了圣約翰騎士團盤踞的羅德島,稱霸地中海。1526年他在摩哈赤戰役中盡滅匈牙利精銳部隊,占領了匈牙利首都布達(布達城后來和佩斯城合并成為布達佩斯),1529年他親自率軍圍攻維也納,雖然沒能勝利攻占這座歐洲城市,但迫使奧地利稱臣納貢。在南方,他支持的海盜控制了北非,把葡萄牙人逐出紅海,獲得了也門。
和穆罕默德二世一樣,蘇萊曼大帝也是治國高手,他重用賢才,改革財政、司法制度,頒布了一系列發令,他被譽為“立法者”。
順遍說一下,蘇萊曼大帝曾派出使者帶著禮物出使中國明朝,被大明朝廷隨便打發了,從此奧斯曼帝國再也沒和中國打過啥交道,直到民國初年,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試圖染指中國新疆,但并未成功。
蘇萊曼大帝去世后不久,奧斯曼開始盛極而衰,走了下坡路。1571年10月在世界歷史上最后一次用劃槳戰船進行的大海戰——勒班陀海戰中,奧斯曼海軍被威尼斯和西班牙聯合艦隊打得慘敗,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到了17世紀,奧斯曼和奧地利作戰也是勝少敗多。而18世紀沙皇俄國的崛起,給奧斯曼帝國造成了極大威脅,從彼得大帝開始,俄國好多沙皇都以暴打土耳其人為樂,在多次俄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屢戰屢敗,其大量地盤被沙俄吞吃。到了19世紀,那些被奧斯曼帝國壓迫的民族相繼覺醒,諸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它們趁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大好時機紛紛獨立,埃及等北非地區也實際上脫離了帝國,落入英法白人之手。
落后的軍事和崩潰的經濟使奧斯曼帝國日薄西山,打誰也打不過,甚至連歐洲最著名的“軍事廢柴”意大利也能欺負它,在意土戰爭(1911—1912年)中,奧斯曼帝國一敗涂地,其在北非的地盤都歸了意大利。西方列強的急速猛進使得奧斯曼帝國淪為了著名的“西亞病夫”。當然,同時代的中國清朝也好不到哪里去,“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都曾經輝煌強大無比,如今卻一落千丈,任憑西方帝國主義欺凌。
1914年,奧斯曼追隨德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其軍隊傷亡慘重。而在一戰中嶄露頭角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urk,1881——1938年)將軍趁亂而起。戰后他開始領導土耳其民族解放運動,即大名鼎鼎的“凱末爾革命”。1922年凱末爾宣布終結奧斯曼帝國六百多年的統治,第二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從此領導新土耳其走向了現代化道路,他也被尊為“土耳其國父”。
經歷了輝煌于沒落、成功與失敗、驕傲和恥辱的奧斯曼帝國,徹底化為了歷史塵埃……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逗比魚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