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余先生幾乎每天都有應酬。10多年前,余先生開始發胖,多次體檢皆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但肝功能正常。5年前,余先生體檢時發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異常,被要求入院治療。入院后,查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標志物皆為陰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各項指標也是陰性,因酒精過敏,他從不飲酒,所以也可以排除酒精性脂肪肝。B超檢查提示脂肪肝,瞬時彈性成像檢查提示肝硬度為18.6kpa,脂肪指數為312db/m,被診斷為代謝相關性脂肪肝(通常講的脂肪肝屬于這一類)。治療兩周后,其ALT和總膽紅素恢復正常,但AST仍升高,余先生繼續長期藥物治療。余先生每次去門診復診,都被醫生告知“必須要減肥”。四五年來,他每天快走或慢跑五六千米以上,從不間斷。但他的應酬也未間斷,這樣一來,他的體重毫無下降。為了降低體重,近幾年他又增加了爬山運動,每兩三個月就去爬一次山,每次都會在山上堅持爬山運動兩三天。每次爬山后,他的體重都會有明顯下降。但回來后,他又是應酬不斷,體重很快反彈。兩三年內,余先生不僅體重不降,在用保肝藥的情況下,ALT、AST、膽紅素也是起伏不定,磁共振還確認為重度脂肪肝、肝硬化及脾腫大。為排除隱匿性慢性乙肝,醫生安排余先生住院做肝穿刺,肝穿刺病理報告提示肝硬化,肝小葉脂肪變性,脂肪含量達33%~66%。免疫組化進一步排除了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余先生很不解,自己既不飲酒,又沒有感染肝炎病毒,怎么就肝硬化了?余先生“邁開了腿”,卻“管不住嘴”,到頭來脂肪肝病情逐步加重,最終發生了脂肝性肝硬化。為什么鍛煉了這么久反而進展成肝硬化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脂肪肝是吃出來的,錯在嘴,必須嚴管住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要減少肝內多余的脂肪,應該做到不吃油膩食物(餐廳里炒的蔬菜也是油膩食物);以蔬菜替代水果,甜食不能吃;雞鴨魚肉等蛋白質食物每天應控制在150~200克;維持原飯量不可増加;多吃少油蔬菜,肚子餓了可吃番茄、黃瓜……管住了嘴,肝臟內多余的脂肪一定會慢慢減少。脂肪肝患者患者“管住嘴”以后,還應適量進行運動,運動可消耗熱量,使體內脂肪減少。但運動過度不妥,尤其轉氨酶升高時,說明肝細胞正在損害,肝組織正在被破壞,此時劇烈運動會使肝組織血供顯著減少,肝組織破壞加劇,肝纖維化隨之加速。人體在不同體位時,肝臟血液供應量不同。《黃帝內經》有一句名言“臥,則血歸于肝。”也就是說,臥床休息時,血液大量進入肝臟,肝臟血循環充沛,有利于肝組織修復。散步時,運動系統、心肺、腦部等對血液的需求量高,肝臟血液供應量稍有下降;快走、爬樓時,肝臟等腹部器官的血液供應量顯著減少,會令受損的肝細胞“雪上加霜”。余先生有轉氨酶升高,每天快走或慢跑五六千米,爬山運動量過大,肝臟血液供應不足,肝細胞繼續受損、纖維化,發生肝硬化是必然的。
脂肪肝患者要減少肝臟內脂肪,應該管住嘴,邁開腿,但關鍵是管住嘴。運動鍛練應因人而異,肝功能損害時,只能散散步,且時間不可太長,不可參加劇烈運動,這樣才不致于發生重度纖維化、肝硬化,肝臟有足夠的血液供應才是對肝組織的最大保護,才有利于受損的肝組織逐步恢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