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生行為習慣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應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保證高效課堂得以實施的關鍵。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航向的引領者,由教學的主宰者轉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由“教書匠”變為終身學習者和新課改路上的探索者。 以保證教育教學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能夠為社會提供所需人才。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師角色;轉變
【正 文】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隨著社會高速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當前的高效課堂改革中,作為改革中的核心人物——教師角色的轉變已勢在必行。而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角色的轉變便首當其沖的被推向了改革的前沿。經過幾年來的高效課堂改革,我們的小學教師經過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實踐,實現了角色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退居幕后做引領者、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一、教師是學生行為教育的引領者
我國古代的先賢曾說:行有余,則學文。就是說在學會做事做人之余,如果還有余力的話就讀一點書吧!如果連做人做事都不會,就沒有必要讀書。讀了也是白讀,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君不會未曾聞“藥家鑫”、“馬加爵”之流的事件吧?也不會對于當今社會高科技的仿制造假視人民生命如兒戲的現象熟視無睹吧?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也說:
“會讀書不如會做事,
會做事不如會做人,
會做人不如會感恩,
會感恩的人才是最快樂,最有價值的人”
可見人的一生,兒童階段的行為教育是最重要的,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行為教育關系著他們的未來。一個人從小受到正確的行為教育的熏陶和引領,不光他們的人生不會走錯方向,而且他們學什么都很積極,也很容易。如果忽視了行為教育,學習的效率會大大降低,大多數孩子將無法學好。即使少數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成績,孩子也會學得很辛苦。
所以這個時期教師必須培養好孩子的人生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行為,做好孩子們行為教育的引領者,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
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新課改下雖然要求教師要轉變角色,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但教師的組織作用不可小覷。首先教師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學期目標、單元及課時目標,采用合理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其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如何理解教材,組織學生如何有序地學習, 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分組學習,開展學習活動,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序的進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第三,教師是維護課堂紀律的組織者。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和維持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三、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新課改下的學生學習,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求知、探究、合作的過程,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比如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先指導每個學生把這個學期的學習目標和每天的學習任務先做規劃,學生一開始規劃比較簡單也沒關系,只要做出來就行,然后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出組長,明確組長職責。在上課之前,教師把目標要求發給學生,指導學生根據目標要求制定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找出新單詞和新句型以及有疑惑的地方,通過小組探究、討論解決問題,并進行鞏固。在此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形成學科思維,避免學生的思路誤入歧途,指導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生活聯系實際,并在學生尋求幫助時及時的幫助學生。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這就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注意觀察學生的動向,以做到及時加以指導、點撥,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探討,尋求途徑、想出辦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真正的實現古人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效果,使學生受益終生。
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好學生的行為習慣,當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且還要當好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課堂上,教師要一個學生的身份和學生一起進行學習,融入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們課堂學習的合作者。教師作為學生中普通的一員,走進學生中間,放低自己的身份,故意裝無知,打消學生的依賴性和等待“喂養”的習慣,成為學生名副其實的合作者,了解他們探究的情況,互相欣賞獨到的見解,相互鼓勵別出心裁的創新。 和學生一起探究、討論、解決問題,共同分享求知的快樂,以走進學生的心里,贏得學生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從而建立一種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及時掌握學情,推進教學;又有利于交流和溝通,增進師生友誼,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班級氛圍。
比如我聽到的一節數學課就是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去的,那節數學課,沒有老師的‘演講’,課堂氣氛卻很高漲、激烈,課堂環節顯得有點雜亂無章,學生掌握的效果卻很好。那節數學課教師始終和學生們在一起討論、交流,有時和學生掙得面紅耳赤,有時為得出正確的結果而欣喜若狂。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點不緊張,教師也很放松,師生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教學的。
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通過生疑、探究、討論、解疑的過程,繁瑣而長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一個促進者的作用,教師的促進作用是學生學習過程順利進行的保障。首先,教師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心理上支持。如果課堂秩序亂哄哄的,沒有秩序的進行,各行其是,任性而為,那學生就無法安心的學習,使課堂學習無法進行。其次,教師能夠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不斷探索,獲取成就感,從而不斷進步。比如在我的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背誦句型和課文時,不是單純地告訴學生把某某句型背過,把某某段課文背過。而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不同的任務目標要求,讓他們都能完成任務,達成目標。這樣當學生完成目標時,他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對學習、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尤其是班上的后進生,當他們完成目標得到我夸獎和鼓勵時,那種從心底洋溢出來的高興和自信自然的留露出他們的臉龐。最后,教師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形成一股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并看到他們懈怠時及時幫他們調頻一下,推他們一把,讓他們永遠保持積極上進的學習狀態,并形成終身不變的自主學習習慣。
總之,在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的角色還不止這些,作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引導他們發現自身的問題,并幫助他們改掉這些阻礙自己成長的缺點。而作為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快速變身,才能適應現在教育發展的要求,并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和改善。并能使自己不會被時代所淘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