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會碰到大大小小各種身體問題,其中皮膚病應該是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的。
濕疹、蕁麻疹、痤瘡作為人類常見的三大類皮膚疾病,中醫會有怎樣的特色調理方法呢?
今天我們請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濟南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宋成欽主任,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專家簡介】
宋成欽,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濟南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山東中醫學會皮膚委員會委員、男科委員會委員,發表國家級專業論文10余篇,參研省級科研課題并獲獎3項。
【擅長治療】
擅長治療痤瘡、色斑、牛皮癬、脫發、急慢性濕疹、皮炎、紫癜、紅斑狼瘡等過敏及自體免疫性皮膚病,并且治療帶狀皰疹及后遺癥,男科疾病。
宋成欽主任為《大醫本草堂》觀眾提供了一些免費提問名額,有需要的觀眾直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主任團隊微信,填寫信息,主任團隊會與您聯系,為您答疑解惑。
皮膚病從瘀論治是關鍵
身體出現瘀堵之后之所以會出現皮膚上的疾病,從中醫角度說,有一句話叫久病必瘀,當皮膚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血瘀的病理變化,所以從瘀論治是調理皮膚病的重要方法。
瘀血的發生發展是各個臟器功能失調,氣血功能失調所引起的,所以調理皮膚病要用從瘀論治,尤其是慢性皮膚病,活血化瘀必須辨證施治。
從瘀論治之濕疹
濕疹是一種慢性炎性瘙癢性皮膚病,皮膚皮疹呈多樣性,對稱分布,明顯瘙癢,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也常常會合并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中醫將濕疹分為三大類:
1
熱重于濕
也就是西醫所說的急性炎癥,急性濕疹,特點是發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損初期時有潮紅,有輕度水腫,然后就是素疹成片或者水皰密集,還肯恩惡搞有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等情況。
中醫辨證屬于濕熱內蘊,可以選用龍膽草、黃芩、白茅根、大青葉、車前草、生石膏等中藥,如果瘙癢比較嚴重,還可以加入白鮮皮、苦參等等。
2
濕重于熱
相當于急性濕疹或者亞急性濕疹,他的熱點是發病緩慢,皮疹為丘疹、丘皰疹以及小水泡,皮膚輕度潮紅,有瘙癢的感覺,抓后糜爛滲出較多。
中醫應對方法為健脾利濕佐以清熱,可選用的中藥有赤茯苓皮、生白術、黃芩、梔子、澤瀉、茵陳、枳殼、生地、竹葉、燈芯草、生甘草等。
3
脾虛血燥
相當于是慢性濕疹,其特點是病程較長,皮損粗糙肥厚,有明顯的瘙癢安,表明可有搔痕血痂,顏色暗晦,色素沉著。
中醫應對它的方法為健脾燥濕,養血潤膚,可以選用云苓、蒼白術、當歸、丹參、雞血藤、赤芍、白芍、生地、陳皮等藥物。
介紹一個適合濕疹患者的日常護理小妙招:
金銀花和馬齒莧煮水,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利濕;馬齒莧解毒祛濕,煮水后可以用來擦拭皮損,每天擦拭次數不限,不過要注意不要用太熱的水,保持在四十攝氏度以下比較好,二十度左右更好,嚴重者可以通過洗澡的方式,將金銀花、純凈水按一比十的比例混合,長時間應用,對濕疹、長痱子等都有效。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從瘀論治之蕁麻疹
蕁麻疹的特點是起病快,消失也快,往往幾小時,一般不超過一天,再就是發無定處,說哪里發哪里發,抓哪里哪里發。
中醫將蕁麻疹分為三大類:
1
風熱型
風熱型的特點是發病急驟,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可能伴有發熱惡寒,腫疼嘔吐、腹痛。其應對方法是辛涼透表,宣肺清熱,可以用荊芥穗、防風、僵蠶、薄荷、浮萍疏風宣肺;金銀花、牛蒡子、甘草、清熱解毒利咽;丹皮、干生地涼血清熱;黃芩泄肺火;蟾衣散風清熱止癢。
2
風寒型
它的特點是皮疹呈粉色,遇風加重,應對的方法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我們可以選用麻黃、杏仁、干姜辛溫宣肺;浮萍、白鮮皮散寒散濕;丹參、丹皮、白僵蠶等養血潤膚,和血止癢;陳皮、干姜調氣開胃,行脾化濕;遇風寒加重者可以加黃芩、防風、白術。
3
陰血不足型
其特點是皮疹反復發作,病情日久或午后或夜間加劇,還有可能伴有心煩易怒、口干、手足心熱。應對的方法是滋陰養血,疏散風邪??梢赃x用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制首烏養血;黃芪補中益氣固表;刺蒺藜、麻黃、荊芥穗、防風散風止癢;甘草和中。
介紹一個適合蕁麻疹患者的日常護理小妙招,既可以口服又可以外洗:
防風12克、薄荷12克、浮萍12克、苦參12克。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注
意
皮膚病患者在洗澡時,要注意
1、注意洗澡的水溫
2、注意洗澡的頻率
3、避免對皮膚刺激
從瘀論治之痤瘡
痤瘡外號叫青春痘,從西醫來說就是皮脂腺分泌過足,雄性激素分泌旺盛。
中醫稱肺風粉刺,肝主風,肝主疏泄情緒,長粉刺多為青年人,雄激素旺盛的人,心情煩燥的人易發生和加重本病,所以痤瘡的病人應該平息煩燥、疏肝化郁。
從中醫角度痤瘡有四種常見的類型:
1
風熱型
其特點為臉上起的小丘疹,紅斑比較多,治療以疏風清熱為主。
2
濕熱型
其特點是起的小包,也就痰濕的小包,小結節,治療以燥濕祛濕為主。
3
血瘀痰濕型
就是大的一些囊腫,像是豆粒和米粒這么大的,治療以祛濕化痰為主。
4
沖任失調型
這種主要是女性的名詞,就是月經不調,經前期有時候引起痤瘡,要注意調節沖服血脈。
注意!
在臨床上并不是按著四種類型來治療,有很多混合型,有的濕熱里邊偏痰凝,有的痰凝里邊偏沖任失調,有的風熱里邊還有濕熱,所以說這四種分型它不是單個發生的,它有可能會交叉發生,要辨證進行治療。
宋成欽主任為《大醫本草堂》觀眾提供了一些免費提問名額,有需要的觀眾直接?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主任團隊微信,填寫信息,主任團隊會與您聯系,為您答疑解惑。
皮膚病的中醫診療思路
1
審癥求因 從源頭祛瘀
這個就是我們主張從源頭去瘀,根據瘀的部位、原因、瘀的程度、時間長短對癥下藥,活血化瘀,這是中醫治病的重要手段。
2
血必由氣 重視調和氣血
中醫有一句話就是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就是氣和血之間它倆有互相平衡,互相調節的作用,大家知道萬物生長都需要水分的濡養,我們身體的臟器組織需要血的濡養,血瘀了這些臟器組織細胞產生病變,但是血必由氣,氣為血之母,所以它的血的瘀或者是它的變化
有氣的統帥和調節作用,影響著血瘀,影響著皮膚和臟器的病變。
3
辨證靈活 用藥巧妙
這一點不太難理解,其實就是要對癥下藥。
4
諸法結合 內外兼固
主要就是說內服中藥調理的同時應用中藥外洗、熏洗、中藥面膜、針灸等方法結合,內外兼治,如果患者在內服中藥我常常叮囑患者藥渣子不要丟掉,還可以再次煎煮拿來外洗,比如在調理痤瘡時,在服中藥同時還可以配合石榴皮、烏梅、玫瑰花、白枳、忍冬藤、夏枯草等中藥制成的面膜,用于打造解毒散結,活血化瘀的目的。
止癢小妙方
濕疹患者
可以準備一些魚腥草,魚腥草有殺菌止癢、清熱解毒、抗過敏的作用,當濕疹皮損沒有流水時可以用中藥濕敷。具體的做法是先把水五百毫升燒開,再放入鮮魚腥草一百克,水煎三至五分鐘,冷卻后用紗布沾藥冷敷患處,每日一至兩次,七天為一個療程。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蕁麻疹患者
可以準備一些馬齒莧、地膚子,馬齒莧具有止癢清熱的作用,臨床用于皮膚的止癢消腫,具體的做法是將馬齒莧、地膚子清水洗凈,煮約十分鐘,用紗布六至七層,浸藥水冷濕敷患處,可以擦洗患處,每日一至三次,每次二十分鐘。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真實病例1
周某,男,41歲,普通工人,1年前全身泛發紅色丘疹,瘙癢異常,抓患處糜爛滲出,嚴重時夜不能寐,嚴重影響工作和休息,經檢查診斷為慢性濕疹。
曾經在當地社區醫院經靜脈點滴注射液,口服止癢藥劑,皮疹未減輕,反而加重。又經多家醫院進行治療,癥狀時輕時重,反反復復。
近日因為食用辛辣食物,導致皮疹加重,經朋友介紹,來到醫院找宋主任進行治療。
面診:全身有紅斑丘疹,布滿抓痕,大部分皮損粗糙,腰部雙下肢皮損部分已經糜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中醫診斷為慢性濕疹急性發作。辨證屬濕熱內 蘊兼感毒邪。
處方:黃芩、龍膽草、生薏苡仁、板藍根、生梔子、苦參、金銀花、車前草、地膚子、甘草等。
經過1個多月的中藥調理,皮損消退,癥狀消失,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溫馨提示:以上藥方須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照方抓藥!
真實病例2
郭某,男,24歲,公司職員。2013年5月因患上呼吸道感染,發現軀干部出現紅色丘疹,近日逐漸增多,表面有白色脫屑,瘙癢明顯。
在社區醫院診斷為急性牛皮癬,經過半個月的西藥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皮損泛發全身,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在電視節目中看到我講解關于中醫調理皮膚病的內容,通過助理預約了1個號,來到醫院就診。
面診:頭發內、軀干、四肢有米?;蛐尤蚀笮〖t斑,表面附著白色鱗屑,鱗屑周圍有明顯紅暈,用手刮后出現篩狀出血點。舌苔薄白,舌質微紅,脈象微數。
辨證屬氣機壅滯,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治療以活血散風,清熱涼血為主。
處方:鮮茅根、生槐花、生地黃、紫草根、露蜂房、土茯苓等。
經過將近1個月的中藥調理,紅斑、鱗屑全部退盡,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溫馨提示:以上藥方須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照方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