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的確讓很多喜歡跑步的人過了一把癮。然而坐在家里看照片的房顫,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等患者朋友們心有不甘。
留言小編問自己參加不了馬拉松但又想跑步,如何把握合適的心率?讓自己又得到鍛煉了,又能防止病情發作呢?
很簡單,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心律來確定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頻率,那么就知道什么時候應該適可而止。
在運動中,自己的心率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數據。運動心率,即人體在運動時保持的心率狀態。詳細說明下:
(一)心率
心率是了解循環系統機能的簡單易行指標,亦是反映身體整體代謝水平的重要指標。心率快慢直接表現心臟收縮情況。
可以通過安靜心率、運動時心率增加情況,以及運動后心率恢復速率來反映心臟收縮功能、運動強度以及整體機能狀態。
(二)簡易測定心率方法
脈搏頻率通常相當于心率。接近皮膚的動脈比較容易感受到脈搏。盡管好幾個動脈都可以感受到脈搏,通常采用測量橈動脈或頸動脈脈搏。
橈動脈脈搏位點:橈動脈位于腕關節內部,靠近拇指的根部。
測定方法:彎曲肘關節。將中指和食指輕輕的放在橈動脈上。
測定心率:數十秒鐘橈動脈或頸動脈的脈搏,然后乘以六就得到了一分鐘的心率。以次/分表示。
(三) 常用的心率
(1)基礎心率
是清晨起床前空腹臥位心率,基礎心率一般較為穩定。
基礎心率隨著訓練年限的延長和訓練水平的提高而減慢,基礎心率突然加快往往提示有過度疲勞或疾病的存在。
大運動量訓練后,經過一晝夜恢復,基礎心率較平時增加5~10次/分以上,可認為疲勞尚未恢復,即有疲勞積累現象;如果連續幾天持續增加,則表明運動量過大,疲勞較深,應調整運動量。
(2)安靜時心率
安靜時心率變化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一般新生兒的心率較快,可達130次/分。
正常健康成人的心率為60~100次/分
低于60次/分,心動徐緩,運動員的安靜心率一般較低,耐力項目運動員的安靜心率低于其他項目運動員,最低可達36次/分左右。
高于100次/分,心動過速。
(3)運動時心率
運動時心率呈動態變化的特點,且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而增大。通常可采用遙測心率的方法測定運動中心率變化,或用運動后即刻心率來代替運動中心率。
研究證明,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機體在完成定量負荷運動時,心率變化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機體從事同樣負荷運動時,運動中心率增加,則表示機體機能下降,有疲勞積累現象。
最大心率:運動時心率增加到最大限度時叫最大心率。
估算:最大心率=220-年齡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靜心率)×強度 安靜心率
(4)運動后心率
在運動結束后測量心率,運動后心率下降速度的快慢,反映運動員身體機能的恢復情況。
定量負荷運動后,心率恢復時間延長,表明身體機能下降。
看完運動和心率的關系,我們知道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都有一個合適的心率才能達到較佳的運動效果。
保持最佳運動心率對于運動效果和運動安全都很重要,房顫,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等的患者人群鍛煉中尤為重要的是運動心率,如果心率過高,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導致惡心、頭暈、胸悶。
作為患者就必須得比一般人更要時刻對自己的心律情況進行跟蹤記錄,而且通過較長時期的對心律情況的跟蹤記錄,你會發現該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最初階段,你的心臟需要工作得格外“賣力”,以滿足身體對血液和氧的需求,此時進行規律性的鍛煉,心肺系統的工作效率會逐漸提高。
如果你能監測自己的脈搏情況,你就會發現為了達到預期強度,你已經超越了鍛煉范圍內應有的極限——這是一種信號,指示你應把運動強度降下來。
就拿我們在進行最普遍的有氧運動例如跑步來說,心血管系統也只有在一定的運動強度刺激下才能得到改善,但這個強度又不能太高,否則就變成了無氧代謝運動了。這個心率范圍叫做“有效心率區”。
掌握了有效心率區后,就能在從事不同運動時自己控制運動量和強度了。有氧運動的心率計算,經過專家學者研究,是有一定的標準的。
通過將自身有氧運動后的心率(暫稱為實際心率)與目標心率進行對比:
當實際心率在目標心率范圍內時,就可以認為有氧運動是有效且正常的;當實際心率低于或者超出目標心率時,那么有氧運動就是無效的,運動者要稍微控制運動量的大小,以實現最好的運動效果。
有氧運動的實際心率自身每分鐘心跳(即心率)最大值。有氧運動的目標心率范圍
初級公式
目標心率=(200-年齡)×(60%-80%)
60%-70%主要用于減脂
70%-80%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目標心率=(220-年齡)×(60%-80%)
60%-70% 主要用于減脂
70%-80%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目標心率=(220-年齡-靜止心率)×(65%-85%) 靜止心率
65%-75% 主要用于減脂
75%-85%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由此看來,運動健身說來簡單,可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學問和常識。近幾年來,有不少的新聞報道了運動中猝死、心絞痛的案例。這些都是缺乏運動知識和常識所造成的。
其實,找到有利于心臟健康的運動并不難,難的是怎樣掌握好運動的“度”。比如你選擇了跑步,那當你開始跑步之前,最好為心臟健康做個“跑步設計”。
如同北京行善堂心臟專科診所的醫生治病有“藥(中藥湯方)”,同時還必須有“方(非手術的治療方法)”,“處方”才是治病的關鍵。
跑步的道理也一樣。每個人的體質、病情、生活方式、心理狀態不盡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