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成反應
親核加成反應
α,β- 不飽和醛(酮)的親核加成也分為兩種情況,1,2- 加成 和 1,4- 加成。α,β- 不飽和醛(酮)的 1,4- 加成實際相當于 3,4- 加成。
Michael加成
有活潑亞甲基化合物形成的碳負離子,對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碳碳雙鍵的親核加成,是活潑亞甲基化物烷基化的一種重要方法,該反應稱為Michael反應。Michael加成最重要的應用是Robinson增環(annelation)反應。若以環酮作為Michael反應的供體,同甲基乙烯基酮(受體)作用,可得產物1,5-二酮,后者經分子內的羥醛縮合并脫水,可在原來環上再增加一個新的六元環,該過程稱為Robinson增環反應。
Robinson成環
從現代有機合成的觀點看,羅賓遜成環反應實際上屬于一種串聯反應。是由一個麥克爾加成與羥醛縮合相串聯而成的反應。在反應開始時,由一個羰基化合物生成的烯醇鹽親核進攻一個α,β-不飽和酮,發生麥克爾加成。產物隨即進行分子內羥醛縮合,得到羅賓遜成環反應產物。
與HCN 的親核加成
1. 與 HO 反應——生成二醇
2. 與 ROH 反應——生成縮醛(酮)
特點:
a. 縮醛(酮)的結構特點是含有 O-C-O 鍵;
b. 縮醛(酮)反應可用于保護羰基;
c. 縮醛(酮)反應僅發生于醛(酮)的羰基,對于其它羰基化合物不發生 此反應;
d. 分子內同時含有羥基和醛(酮)羰基時,可發生分子內縮醛(酮),形成五、六元環;
e. 與 RSH親核加成
f. 與NaHSO親核加成
分子內同時含有強堿性基團-ONa 和強酸性基團 -SOH,發生分子內酸堿中和使反應不可逆,生成α-羥基磺酸鈉晶體從有機相中沉淀出來,α-羥基磺酸鈉在酸性條件下可水解為原來的醛(酮)。所以,該反應可以用于醛(酮)的分離。-SOH 是一個很好的離去基團,可以通
該制備2-羥基丙腈的方法雖然歷經兩步,但避免在酸性條件下直接使用 HCN 所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