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珍
(廣東省惠東縣高級中學)
摘要:“21世紀將是設計的世紀”,這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和著名德國哲學家沃夫岡·韋爾施在二十世紀末不約而同地提出來的,可見設計的重要性。新課程實行了三年了,要讓學生理解技術、使用技術、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興趣就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技術素養有了奠基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興趣;設計;多媒體教學;創新;實踐
引言:
新課程最明顯的特色之一,就是增加了通用技術學科。作為實驗性、技術性、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雖然是國家必修、地方統一教材,但是由于需要有相應的資源、技術做支撐,它所肩負的培養目標又是顯而易見。因此通用技術課程的開展都受到了那些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呢?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興趣提高了也是課程目標實現的成功之處。
有人說過,“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人都會因為興趣而執著于某一樣活動,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那么對于新開課程--通用技術,每個人都有著好奇,至于如何學好這門課,老師和學生都這個過程中摸索著。下面是我在這短短幾年任教過程中,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出了自己的初淺的認識。對于新課程,由于初次任教和學習,可能認識有誤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還誠望各位同行、專家多賜教、多指正。
一、課程實施現狀分析
1)課程特點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動與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以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具有通識意義的基礎教育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
(1)通用技術課程具有地方、學校特色
通用技術學科實際上包含著一個龐大的科目群。這些科目之間又各有差異,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中有些科目帶有全國通用性,具有地方、學校特色。
(2)通用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
通用技術課程要體現以動手為主體的實質。在通用技術課程建設和教學中必須體現這一思想。教學應側重于“少一點理論,多一些實踐”。
(3)通用技術課程具有非專業性
盡管通用技術課程側重于技能技巧,但與單一的、以培養某一專長為目標的職業教育比較,有著明顯的質的差異。
(4)通用技術課程具有啟迪性
實踐,可以培養人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及受挫力等。而思維中的創造火花常常在實踐中不時迸發。當學生直接動手研究某一技 術時,可引起他們對技術鉆研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培養他們將來獻身科技的志向,并從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增強自覺與自信。
2)教師情況
目前,通用技術教師來源廣泛,且專業思想并不完全穩固。通用技術教師深切感到,通用技術課程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歷史難得的機遇,是一個富有挑戰的工作。
(1)來自不同學科的教師如何盡快適應通用技術的教學;
(2)一個優秀的通用技術教師需要哪些基本品質和基本能力;
(3)我國的技術課程有一個“偉大的未來”,需要廣大教師共同締造,通用技術教師完全可以在實現通用技術的“國家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3)學生情況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不僅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又是增長知識和才干的重要時期。高中生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點:
(1)獨立性。高中生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了自己活動的空間。
(2)平衡性。在這一時期,高中生的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發展卻相對滯后于生理發展,他們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系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與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時代是學生個性形成的時期,也是身體發育趨向成熟的時期。
(4)攀比心理。不掙錢卻亂花錢,有的學生有個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幾塊錢才舒服,特別在男、女學生之間花錢,來顯示自己。沒賺錢時就已經養成了花錢的習慣,這是獨生子女教養方式造成的消費特征。
(5)綜合知識能力強,動手實踐經歷少。長期應試教育驅動下,有些高分低能?;蛘呖苹秒娪笆堑目裣肭?,真正的板凳壞了,卻不會維修。
二、具體措施與辦法
首先通過了以上現狀的認識。就針對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我們認識到通用技術建設是一項工程大、科學性強的創造性勞動。培養一批有志于此并能勝任這項工作的通用技術課教師,是抓好通用技術課程建設的關鍵。同時提高提高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實在必行。
再次針對我們研究的對象高中生本身的特點,在這一特定的年齡階段,隨著課業負擔的加重,競爭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維意識的發展,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心理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學生有著豐富的知識內存,很多科學原理已經學習,但很少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動腦思考,動手解決問題。有這樣的機會對他們的人生價值的肯定,必然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最后談談的我的工作經驗體會:
第一、充分挖掘貼近生活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學習,引起他們的興趣。
通過平時的課堂表現以及和一次問卷、訪談調查發現,竟然有35%的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漠不關心,記得在一次“如何寫調查報告”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竟然給出這樣的事實案例:《通用技術課堂“內容”豐富多彩》:
學生行為 | 學生分析自身主要原因 | 希望解決的辦法 | |
認真聽課(65%) | 學習是天職 | 提高自我認識,改變學習心態,豐富學習內容,增加學習方式,增強學習興趣等。 | |
寫其他科目作業(10%) | 主課作業繁重。這個副課又是非高考科目、不重視 | ||
看課外書(12%) | 教材枯燥,不高考、沒興趣,隨便聽聽老師講的有興趣的 | ||
睡覺(5%) | 老師講的內容,沒興趣 | ||
個別行為 (8%) | 無課本 | 其他課程成績不怎么好,學習沒動力,對于任何學習也就沒有了興趣。紙上談兵,總覺得無用武之地。這么多年都過來了,一直都是理論學習,技術實踐也差,技術離我們的生活遠很多。等等 | 增強信心,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幫助完善學生性格。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等。 |
寫紙條 | |||
打扮 | |||
起哄 | |||
吃東西 | |||
其他 |
我很驚訝我們課堂學生的行為表現,同時有點慶幸。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分析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取材于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客觀的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上給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建議和意見。最后他們還給我寫了這樣的紙條:“老師,這節課讓我們找會了自信,覺得學習挺有樂趣了,也開始對通用技術課好奇了……”他們端正了學習態度,有了學習興趣,這個轉折點就是我充分挖掘了貼近我們生活的案例。
第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小作品這個過程中,充分的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從材料到成品這樣一個制作過程中,學生發現,原來作品發明和產品改進不是那么簡單,他自主的就會去翻閱一些資料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學習,最終完成自己設計的產品,找到成就感。是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式很多,可以在教室以外完成,甚至有時候還可以無師自通。
第三、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覺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代社會里中,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多媒體技術的能表示、傳遞和處理多維化信息,它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靜態或動態圖像、動畫等不同形狀的信息在計算機上把圖、文、聲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種媒體互補,傳遞信息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直觀的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勾畫出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是實現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最優化的通道。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聲并茂,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而且還給學生展現出無限的知識空間,激發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識的情感需求。
第四、舉辦展覽會、各項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
我們每年都參加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我“逼”著學生寫論文,做作品。當然這里說“逼”不為過,因為他們在開始茫然失措的情況下,很多東西都不清楚的情況下會有抱怨的,那么我只能通過其他同齡學生的獲獎作品展示,以及得到相應的獎勵來刺激他們。然后強行的布置任務來參加競賽。就有學生獲獎了,他們的感言是:逼出來的作品竟然獲獎,以前都不敢想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對以后的創作和改進充滿了期待。
第五、教學案例,結合本土,本校資源。
惠東縣是全國女鞋生產基地之一。在流程教學過程中,比如“一雙鞋子的生產流程”讓學生回想父親鞋廠生產過程,有條件的時候,我們會組織學生參觀整個車間的操作流程。效果很明顯,學生對最近身邊的事情更關心了。
第六、通過分組活動、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態度。
在技術實踐操作或者實驗過程當中,讓學生一起參與,一起思考,一起提議,一起動手做,一起解決困難,一起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同伴和自己有同樣的困惑,或者還可以給同伴做解答,發現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這種參與過程是團隊精神合作,是集體的智慧開發。讓自己不斷的得到完善。樂在其中,對以后的生活充滿信心。
第七、科學安排學習時間。
關心學生身體,使他們勞逸結合。該休息時休息,該學習時學習,學校課表安排是科學的。不能因為其他課程壓力大,而使自己勞累過度。以至于影響自己的學習?;顒影才抛詈美寐L的寒暑假。
第八、勤于計劃,總結,知己之別。
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個目的,都有個計劃,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目的實現呢?首先要學會養成勤計劃,善總結的好習慣。比如對自己成績差作了明確的分析以后,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如何改變現狀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認識中不斷的成長!
第九、通用技術目前的考核方式,和其他科目不一樣,使學生沒有壓力。
在自由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沒有其他科目的那種壓力。反而覺得學以致用了。而且也結合了其他科目的理論知識。正真體驗了理論聯系實踐的創作魅力!發現問題更是需要有心人,點點滴滴的問題成了學生關注的,匯集成創作的源泉。使學生更加熱愛科學技術,運用科學技術。使人類生活的更加舒適。
三、總結
當學生在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找到了無數的快樂和成就時,體驗了技術的真正魅力時。當然就不能說自己沒有興趣了。所以說我們要提倡快樂學習,尋找成就。通過技術課程的學習、設計、創作作品的同時,按照設計的要求,就只能不斷地思考,提出新的創意,在設計的過程中創新能力就在不斷增長。
設計的原動力---興趣。興趣點燃了---創新。
總之,設計的本質決定了創新的存在,學習設計,就學習了創新,就有了興趣。
參考資料:
[1]鐘啟泉,趙中建.課堂管理技巧.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維城.多媒體教學.陜西教育出版社.
[3]王鋼.學習方式.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