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到今天為止學校頒發的《中國課堂的奇跡》主編李金池已經讀到124頁,在讀的過程中感慨良多,正好自己要準備一節公開課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節《物體受力分析》,于是自己試著按照“6+1”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導”環節很容易就設計出來,“思”和“議”的環節也不是太難,但是到了“展”環節感到不好處理,按照理念學習,課堂上的展示要讓學生來完成,要體現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混點要結合學情分析,具體“展”那些具體問題?
“展”到何種程度?教師在學生展的過程中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另外教師的評環節如何做到精講?因為精講只有8分鐘,教師要相信學生,課本上相當多的內容都不講,那些不講,那些精講,對經驗豐富教師問題不大,但對年輕教師來說,困難卻比較大,怎么辦?
通過閱讀學習我了解到教師個人備課之后,遇到的以上困難必須依靠備課組全體成員的通力合作,同學科集體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備課有原來的單打獨斗變成合作和分享,要實現高效6+1課堂備課工作,超前一個星期的備課時不可缺少的,把每節課分給具體的人不可缺少,在這一個禮拜里面,承擔備課任務的教師要獨備,然后在每天的集體備課中把在獨備中遇到困難向其他教師提出來,其他老師對此類問題提出教學建議,然后主備人進行完善設計,最好導學提綱才定稿。
在練環節,習題的來源要在備課組長的安排下,準備習題,教師準備的習題要先做一下,如果符合知識點要求即可上交備課組長。另外課堂管理也很重要,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科學評價,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學習管理制度,為高效課堂的紀律方面保駕護航。可見高效課堂教學成敗關鍵在于教師間的合作。
過程: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在高一(15)班按照高效6+1模式上了一節研究課,參加聽課的老師有潘芝香、周建增、王慧先、李曉波、陳愛華、李助軍老師。在上課之前,我對老師們說:我的這節課是研究課,聽完這節課以后,我們大家好好研討一下,6+1高效課堂在細節上到底如何操作?上課鈴響了以后,按照提前下發的課堂導學提綱,我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考慮到課堂上思環節才10分鐘,時間短內容多,我在昨天下午把導學提綱就發給學生,上課前,我檢查學生自學作業完成情況,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完成了,但有很多錯誤,其它學生則沒有做。
因為學生第一次上6+1模式的課,不知道在各個學習環節的規范要求,于是在學生下發的導學提綱上,在演示文稿PPT上,我都給學生展示了要求:
思(10分鐘)學生要求:全神貫注瀏覽課本資料,思考并填寫下列問題,發現疑惑記下來;不交流、不提問埋頭動筆勾畫圈點;下列問題在10分鐘內全部解決掉,不在一個問題戀戰,對不能解決問題用紅筆圈起來,以備討論展示環節提出求解。
議(8分鐘)學生要求:迅速起立,前排轉身面向后排同學,先和對面同學一問一答或你說我記,我背你聽;開始討論后,按照組長安排或分層討論或全組一起討論,討論過程中主動提出不懂的問題和有疑問的地方,請求組內同學幫助,積極參與善于傾聽,自己有結果的問題要及時和大家交流,獲得正確答案,自己掌握的內容及時講給提出困惑的同學;組長把握進度,科學安排時間,一旦遇到難以理解的共性問題在討論無進展的情況下要果斷放棄,記錄困惑等待展評中尋求答案;討論過程中其它同學的新思路,新思維和技巧等閃光點要及時記錄下來;討論要全員參與,人人主動發言,討論不能偏離問題,隨意說笑發呆。
展(8分鐘)學生要求:聽到老師發出指令,迅速坐回原位,瀏覽大屏幕上的展示題目,理清思路,做好發言準備,展示開始要按照既定的規則,或者站立口頭表達,或者走上講臺扮演,或者通過投影儀展示解題思路,展示過程要遵守以下規范,要用專業術語簡練,而準確表達,聲音要洪亮,吐字清晰,語速適當,前排同學發言要側身面向大家要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得見,發言完畢,自行坐下,黑板上展示,書寫認真規范速度快,不寫連筆字,講解時側身面向全體同學聲音洪亮,落落大方,別人展示時要注意認真傾聽,尤其是同學展示于老師講解存在一定差別的時候,更需要吸取精華挑出錯誤,展示同學出現問題和停頓超過三秒鐘,其他同學應立即起身大膽質疑挑戰勇于糾錯補充。
評(7分鐘)學生要求:評環節主要是老師進行講解,講解內容側重規律的總結和方法的歸納,同時還有容易混淆點的辨析,筆記形式可以是能夠勾起回憶的關鍵詞語符號圖形的,等,老師講解過程中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要用自己能懂的,能夠勾起回憶的文字和符號快速記錄下來。
檢(4分鐘)學生要求:進入檢環節,老師會要求同學用少許時間對當堂所學知識點方法和規律進行整體回顧梳理。內化加工,構建起當堂所學的知識樹,同學應按照老師的指示精力高度集中的進行回顧復習。老師會通過投影和口頭提出問題,學生應積極應答,如果不能解答說明此處存在問題課后需及時補救。
在各個環節,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教變成如何讓學生學,學生按照導學提綱自學,雖然教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少,但課前備課工作很繁重。導學提綱的設計很重要。
下課后全體聽課教師來到一樓會議室,由潘老師組織進行評課,首先由周建增老師發言。
周老師說:“我主要談六點,1、本節課優點:王老師第一個采用的是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各個教學環節完整,按照導、思、議、展、評、檢、練的程序進行教學,教學指令明確,我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起來了,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不愧為物理教學名師!但既然是研討課,
我也提一些建議或者疑惑的地方,1、按照高效6+1課堂教學要求在思環節,學生要按照導學提綱自學15分鐘,15分鐘能否完成?2、課堂上學生層次如何分組?3、展環節當中,如何科學有效的展示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4、在檢環節檢什么?如何把握在這3分鐘內檢測真實有效?5建議把思環節遷移應用習題刪除一些。讓導學提綱中的習題更精煉一些。
過程:連續3天我聽了幾位我校自治區骨干教師的示范課,這些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駕馭能力很強,不愧為區級骨干教師,值得大家學習。但既然是聽課,聽課過后也有許多值得我去思考的一些問題。
1、高效“6+1”課堂教師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通過讀書學習我認識到:教師的角色重點在導,導的預設要靠教師通過“三研兩備”設計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即導學提綱,這項工作為保證質量要提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實施,先是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后獨立備課,拿出導學提綱手寫草稿,然后在每天一次的備課組集體備課中,按照先年輕教師后年長老師,先普通教師后骨干教師的順序進行討論補充,經過修改完善后,成型的導學提綱下發給每位同學科老師,然后各個老師再根據學生情況和個人風格進行修改最終定稿。通過讀書學習我認識到教師的角色重點在導,在課堂上的導一定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學生,相信有30%的學生在思能通過教師設計的路線圖學會75%的知識點,相信30%的學生能通過議環節能學會75%的知識點,相信有30%的學生能在展環節學會75%的知識點,相信85%的學生在教師評環節能學會90的知識點。只有教師相信學生,教師才不會再學生思環節,不斷提示學生進而不斷干擾影響學生獨立學習。只有相信學生教師才會在議環節根據教學預設放手讓學生討論8分鐘。只有相信學生教師才會在展環節只設計展示本節重點難點內容,而其它非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只字不提。只有相信學生教師才會放心大膽的在評環節精講本節重點難點學生學習中的易混點。看來相信學生是教師在6+1高效課堂中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尤其是那些極度負責任,多年來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骨干教師。
2、高效課堂上學生的角色是什么?學生如何在課堂上高效學習?
高效課堂學生的角色就是課堂真正主人,是課堂的主角,先是在“思”環節,學生根據老師下發的導學提綱、學習路線圖,可以不受干擾的獨立學習15分鐘,在“議”環節,學生可以站立后和小組其它同學盡情學習,你問我答,你講我聽,圍繞本節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來強化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辨析易混點,在這個環節學生可以獨立學習8分鐘,在展環節學生可以通過黑板和電子白板展示每個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停頓或出現問題超過3秒鐘,通過規范用語:“我糾錯”“我補充”“我質疑”“我挑戰”,其它同學就可替換原來展示同學進行展示,在這個環節學生可以獨立學習7分鐘.在前面的三個環節中,學生已經對知識點學習了三遍,在評環節,教師通過精講7分鐘,讓學生第四遍學習相關知識點。學生的學代替了教師的講,課堂上每位學生都動起來,那些昏昏欲睡的學生,那些課堂上“三閑”多的學生肯定大大減少,甚至不見了,在最后的練環節,學生通過限時訓練,再一次強化對本節相關知識點的掌握,這樣的學習肯定是高效的。
3、為適應高效課堂需求,備課組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在6+1課堂改革中發揮好備課組的作用?
在高效“6+1”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導學提綱的編制至關重要,如何編制好導學提綱,備課組功不可沒。每天一次的備課要有主題,要細化備課內容,備課過程要相互配合,效率要高,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一位老師的獨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防止備課流于形式,讓參與備課老師都有收獲。
4、高效課堂中班主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發揮班主任班級精神領袖的作用?
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班級教師團隊精神領袖的班主任,工作也很重要,首先班主任要組織學生建立高效課堂學習管理制度,這種制度要有全面性、可行性、互制性。其次要營造好高效課堂的班級文化建設,最后要按照總成績優良中差進行小組編排,確定每個小組的學習組長和紀律組長,小組成員要相對固定。
(來源:楓葉教育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