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課堂”的創新探索是安徽阜陽十中的一種課改擔當。自然課堂追求課堂教學的常態,追求體驗、感悟,追求樸素、天成,追求學科屬性、價值取向和培養目標的平衡,實現了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不斷地向教育的本真靠近。自然課堂著眼于生命的長遠利益實施教育教學,從學生成長發展的全局角度考慮素質教育問題,其本真,就是立德樹人。
一個好教師其實就是一個好農夫,他要做的是相信每一粒樹種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并努力為他們尋找最適合成長的土壤……教育應該是在設法改變孩子的同時讓孩子自己改變自己。遵循這樣的理念,我校開始了自然課堂的探索。
核心理念:自學自育
自然課堂倡導卓越教學,是以“人→社會→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為前提,以師生共同發展為指向,以超越平庸、走向卓越為追求的一種教學理念。
自然課堂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還給師生,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家園。
自然課堂認為,教學就是教學生會自學,教育就是教學生會自育。自然課堂的各個學科、各條渠道、各個環節、各種方法,都要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和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學生的個性沿著“自我感覺→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途徑,得到較為良好的、充分的發展。自然課堂要求我們改革課堂結構,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使課堂能夠逐步成為由學生自學的“學堂”,使學生能夠成功地進行自我教育。自然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讓學生在靈動與鮮活的課堂上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分享成果,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問題設計決定著課堂質量,是教學成功的基礎。知識問題化,是教師鉆研教材的催化劑,是引領學習的路線圖,是引領合作的聚光燈,是引領復習的資料庫,是簡化教學的高速路。對于教師來說,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問題,以此引領學生鉆研教材,至關重要。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于自己先提出問題,然后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這種方式有時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但容易束縛學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維路徑,倒不如讓學生在自由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或通過小組討論解決。當以上方式都不能解決問題時,教師再給予指導。“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師的教應在學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時刻,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自然課堂主張,采用問題引領導學案的“自育自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操作流程:四步要訣
自然課堂是以四個相互連接、層層推進的課堂教學步驟為載體,以“教學內容問題化”為主線,以“開放和生成”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該環節要求教師必須課前認真鉆研、吃透教材,在確定好學習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科學地設計出自學提綱;學生以導學案為學習路線圖,帶著問題系統預習教材,自主學習。需要指出的是,自學不僅僅是學生自己學,也可以相互討論、相互補充、相互糾正,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使自學實踐活動得到深化。
合作探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先一對一分層討論,再組內集體討論。教師全面掌控,巡回指導。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我們的體會是,“教師越是善于給學生思維活動賦予解決任務的性質,學生的智慧力就會越加積極地投入活動”。“四步教學”著眼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自覺、自動地參與到深層次學習過程中。
展示點評。首先是分組展示,注重對題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其次是互動點評,點評時言簡意賅、思路清晰,對新生成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對學生點評不到位的地方,教師適時點評、拓展。然后是質疑追問,在分組展示、互動點評過程中,全體學生要積極參與,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方法、思路。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的講解淺顯易懂,同伴們容易接受,產生分歧時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這個環節是“四步教學”最精彩之處。
反饋總結。在課堂檢測的基礎上反思總結,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總結知識、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方法、規律,總結、提升。反饋是導學案一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愿做、能做、做中有樂。達標驗收的習題設計可多樣化,如填空、選擇、判斷、改錯、問卷,亦可提問、小組競賽,這樣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及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價值效果:生命綻放
自然課堂打破了以往教師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把思考的空間留給了學生。自然課堂讓教師由原來的主講者變成了組織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開始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由傳授者向促進者轉變,由管理者向引導者轉變。這種轉變還體現在,教師由以往的單兵作戰向緊密合作過渡,由畫地為牢向資源共享過渡,由囿于教材向開發課程資源過渡。教學方法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學生最大的變化是,開始嘗試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學習行為也由被動轉向主動,探究式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
自然課堂氣氛活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揮,才能得到展示。在教學中我們深深感到: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時,課堂便會出現敏銳的思維,閃現智慧的火花,迸發出創造的靈感。
自然課堂的探索讓廣大教師從思想上深刻理解了教研的重要性,明確了教研與提高教學質量、教研與專業成長的關系,樹立起向教研要質量的觀念。通過開展展示課、研討課、平行課調研等活動,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目前,全校多個國家、省、市級課題開題,100多個微型課題順利結題,教研學習材料100多篇共計60多萬字,獲各級獎勵近600人次,中、高考成績逐年提升。
自然課堂課程改革已揚帆起航,我們將努力踐行自然教育的理念,把學校建設成“明德思遠的育人樂園、行健有恒的求知慧園”。
(來源:中國教師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