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的四個“助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和逐步深入和教育的國際化、信息化發展,人們愈加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有其規律和過程,一般來說,教師的專業成長,通常包括困惑期、成長期、升華期和成熟期這幾個階段。這四個時期,是教師普遍的發展過程,當然,有可能會有“早熟期”,這需要教師自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長環境優化的影響。這種百倍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發展環境形成影響,就形成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強勁助力。
自主學習
教師的專業發展,除了有專業意識和情感、熱愛教育事業之外,必須有專業知識和能力,包括學科知識和能力、教育知識和能力、教學實踐知識和能力。
學科知識和能力是教師在不同階段獲取的具有學科特點的知識和能力。教育知識和能力是教師所必備的教育知識和從事教育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學知識、課程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執行能力等。教學實踐知識和能力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可以是教師本身通過實踐活動直接獲得的,也可以是從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間接獲得的。一個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這些知識和能力。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內涵與道德文化素養,教學上才可能游刃有余。
因此,善于自主學習,努力掌握必備的知識和能力,是教師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教師要天天閱讀。讀書、育人是一個教師的生命軌跡、成長軌跡。只有把讀書作為人的精神之旅,并以此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使我們思想與時俱進,才能使教師的教育行為、育人理念真正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愛讀書應該成為教師職業素養和習慣。教師平時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觀點,多閱讀優秀的論文著作,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通過批注、寫感受等形式理解內容,及時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之中,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課題。教師要讀書,更要讀名著、讀名師的教育隨筆。在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生發感悟、得到成長。
其次,教師要堅持鉆研課標和教材,閱讀專業報刊,學習各種文獻專著,使學習成為一種需要,以實現“學習——消化——運用”。相關研究表明,教師缺乏自主性的學習行為是引起教師職業倦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覺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和思考、反思和實踐,才能在專業上真正成長起來。
教學實踐
實踐出真知。成長中的教師,更要積極參與平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有效推進,才能出結果。
教師可以運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來豐富和驗證理論與假設,這樣教師的專業發展才不至于成為空中樓閣、海市蜃樓。著名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成功=反思+實踐。教學經驗是從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取的??梢哉f,沒有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用經過日常教學的實踐鍛煉的,也沒有一個教育名師名家的成長,不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因此,教師要敢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在行動中學習和研究,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另外,教師通過親身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在平常的付出與收獲中,獲得教育教學的成功感,從而激發自己的敬業激情,獲得教學的原動力。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必然會經歷一個模仿借鑒、吸收消化的過程。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能簡單機械地去效仿而要注重創新,善于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善于尋求和利用各種教學信息變革自己的教學策略,要合理地處理教材﹑優化教法,創立富有個性和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好課也是創新的結果,如果大家只是去模仿,而不是去創新,其結果必將導致課堂教學僵化。誠如竇桂梅老師所說:“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我對自己說,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敝挥羞@樣,才能促進教師智慧的生長,促進創新的生成,促成方法的改進,促進經驗的積累,促進技能的提高,促進理論的升華,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種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教學風格將極大地助推教師的專業成長。
行動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通過對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教師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堅持反思可以總結實踐,升華經驗;可以發現不足,獲得新知;可以擺脫“匠氣”,增長悟性,使自己的教學愈教愈新。教師堅持把教學中的得與失寫下來,是進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過程。教師要堅持寫教學案例、教育敘事、教學隨筆、教研論文等等,積極向報刊投稿,養成“愛反思”、“多交流”、“勤動筆”的習慣。反思的精神對一名有志于提升自己專業素質的教師非常重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他人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不斷加深自己對教學的認識,方能逐漸領悟到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過程,我們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進入教育教學的新境界。
行動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如反思教材是否合理、教學情境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案設計是否恰當、課堂提問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堂語言是否適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是否抓住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反應如何、課堂上教師設計的問題和例題是否符合實際、能不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是否能認真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如何改進等,然后進行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以后的教學。通過反思和追問,使教育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單純變為多元,由預設變為建構,由結論變為過程。
在這樣的“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循環中,教師的素質會得到極大提升。于永正先生曾說:“保持教育理性狀態的前提是群體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師就是處于反思的‘多震地帶’。他們在反思宏觀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細節;他們在反思歷史,也在反思現在,尤其總在反思自己。名師是我們教育界反思狀態的發動機——他們啟發我們,這便是名師的價值?!敝丶壗處熡嘤吵蓖ㄟ^探究名師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學,李鎮西通過寫教育敘事反思自己的語文教育過程,這些名家,都是堅持教學反思的表率。當我們對名師授課時揮灑自如的表現而由衷欽佩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他們今天的成就非一朝一夕換來的,那是長期積累、反復歷練、不斷反思的結果。在學習名家的過程中,只有把名家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融入到自己的個性中,反思的過程才真正起到了激勵我們成長的作用。
專業引領
教師自主專業發展離不開專家或者專業引領下的同伴互助的途徑。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讓教師掌握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完成這一任務時,引領人員可采用講座、學術專題報告、專題理論研討、教學問題診斷、案例評析、教學專題座談咨詢和引導自學等形式,讓教師全面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
首先,引領人員要指導教師在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點和風格的教育教學設計,并引導教師學會獨立擬出教育教學方案。其次,專業人員要引領教師將擬好的教學方案直接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要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實施教學方案,驗證教學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引領人員要安排和組織教師對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反思和評議。引領人員要讓其他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教師對教學設計和執教教師的教學行為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指出其優點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議。在此基礎上,引領人員要總結大家意見,進一步引導教師將教學實施行為的反思意見落實在新的教學行為中,改變原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通過幾次反復,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其他教師的課堂實踐活動,虛心請教,參與集體教科研活動。平時多觀摩公開課、研究課、優質課,認真作好課堂觀察記錄,思考并寫出自己的評課感受體會,用于請教長輩同行,就能夠從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汲取養分。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呼喚、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師的迫切追求。教師的專業發展應避免“空對空”。教師專業成長如果有什么捷徑的話,那就是每位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工作實際,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并把它付諸實踐,把專業發展變成自己自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