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也隨著科學技術的和人類社會思想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已經不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求,因此,面對挑戰,我們要勇敢的接受新事物的挑戰,努力的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和教師素養,滿足時代的要求。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養呢?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專業發展的觀念和意識
當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呼喚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要求教師首先是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的人,應努力成為自覺創造自身職業生命的主體。教師的自我發展需要和意識是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主觀動力,使教師本人在專業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得到極大地發揮,也使得實踐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可能,并可促使自我專業發展能力的形成,成為促進專業發展的新因素。
其次,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求教師成為終 身的學習者。瑞士的查爾斯、赫梅爾曾指出:終身教育是唯一能夠適應現代人,適應生活在轉變中的世界和變動社會中的人的教育。這樣的人必須使自己能夠不斷地適應新情況。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時時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必須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學習:
1、向前輩學習。
一些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積累了深厚的知識,為人處事,協調關系,日常管理,處理突發問題,都有獨到的一套。我作為年輕教師,應該多向他們學習,隨時保持聯系,多交流,多請教。不斷從他們身上吸取營養,把蘊藏在他們身上的寶貴財富變成自己的工作能力。
2、向書本學習。
書是人類傳承文明的載體,書是知識的寶庫,我們必須學會從書本中獲取知識,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讓“形成讀書習慣”成為教師日常行為的標志。眾所周知,教師的日常工作是煩瑣的,每天除了抓好教學,還要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瑣碎的事務,如果讓教師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來讀書,幾乎不可能。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自己提供一片輕松的的天空,盡情的徜徉書海,不斷為自己充電,才能把學校建設的更好。但是,提高管理水平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學校的情況也各不相同,不可能短時期內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也要努力為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我給自己做了一個計劃,每天至少讀兩個小時的書,學校沒有時間,在家也要補上,。必須每天完成讀書的任務。如果這樣堅持下去,讀書定會作為教師日常行為形成習慣。
第三、進行教育研究。教師參與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研究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理解課堂和改善教育實踐,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師的研究,首先表現為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現象的反思,發現問題和新現象的意義,不斷改進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使研究成為專業生活方式;其次則表現為對新的教育問題、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創造能力,運用多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綜合地創造性地形成解決新問題方案的能力。
21世紀的世界競爭是激烈的,培養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合格接班人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修養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我相信一個愛讀書的校長必將帶出一批勤讀書的教師,一批勤讀書的教師必將培養出一屆屆會讀書、會生活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