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習武之人都懂得這個道理。練拳,這里說的是拳法,屬于方法、技巧層面;練功,練的是體能,是抗擊打能力,如站馬步,打千層紙等,屬于基本功。
其實,做任何事情,可能都存在著技巧、方法與基本功的關系。有一個人練短跑,練了很久,練得很苦,跑,跑,跑,成績卻上不去。后來,有個教練看了他的訓練后對他說,你的雙臂力量不夠,擺動乏力,影響步伐,所以,應該加強臂力訓練。
可見,基本功不行,最終練出的無非是花拳繡腿。哪怕知道了絕招,沒有相應的基本功,也發揮不了絕熱的功效。比如點穴,缺少功力,點上去就是給人撓癢癢。但練習基本功很苦,沒有觀賞性,一時半會兒也出不了成績。所以,總是有很多人即使知道這個道理,但急功近利的心態還是讓他們放棄苦練基本功,滿足于短期內掌握一點技巧,滿足于短期內可以給人展示、炫耀。
教育,現在正處于這樣的錯誤之中。課改是對的,但改來改去,改得老師們都不知道怎么上課了,這樣的課改還不應該質疑嗎?
我們的局長、校長們要求老師們立即掌握新的課堂教學方法,馬上實施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要求老師們不斷反思,不斷提高,急于打造這個課堂、那個課堂。實際效果如何,每一個局內人心里都很清楚。
為什么課改實效不盡人意?是教師素質不行嗎?是,的確是教師素質不行!因為中國教育不缺理念,不缺方法,缺的的確是能夠深刻領悟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能夠正確實施這些教育教學方法的教師。但如果因此責怪教師,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如何如何,這樣的做法是粗暴簡單的。
老虎關在籠子里久了,也會喪失野性。教師素質為什么不行,不是教師先天不行,是教師管理者們,也就是我們的校長、局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全錯了。是校長、局長束縛了老師們的手腳,壓抑了老師們的思維,現在社會要求教育開放了,要求教育創新了,校長、局長就責怪教師素質不行,這是不是太無理、太霸道?強權之下,沒有教育!首先應該反思的是我們的領導,首先應該改變的是我們的管理。
這幾年,不少的校長、局長也在謀求變革,希望能夠走出一條路來。現在,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到了課堂,都在打造高效課堂,當然叫法不同,這是好現象。問題是,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需要些什么條件?什么樣的教師才能夠打造出高效課堂?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集體備課、資源共享。這樣做,有效,因為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具有普遍規律、具有可重復性、可復制性。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集體備課類似于集團作戰,它克服了個體能力的不足,以集體力量完成共同的目標。
但教育教學也具有私人性質的,如果還認可教育是一種藝術,那么,集體備課就必然具有其局限性。雖然現在不少學校在集體備課基礎上也允許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對集體備課成果作適當修改,但這種修改畢竟是非常有限的。這還不是集體備課最根本的弱點。真正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集體備課掩蓋了教師個體職業技能欠缺問題。
有人說,教師個體職業技能不夠,集體備課不正好彌補這個不足嗎?這么說是對的。這就像當年流行的一個口號:“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折不彎!”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一根竹筷子容易斷,一根鋼筷子呢?在利用集體力量與智慧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個體能力的培養。而后者,事實上恰恰是不為我們傳統文化所重視的。
這樣來看集體備課,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我們是在用一種并不新鮮的招術,謀取課堂教學的成功?在教師個體智慧與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實施集體備課是正確的、高明的選擇。但以為集體備課就應該是教學一個常態,甚至因此忽視教師個體能力的提高,則會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一群個體能力普遍不足的教師,怎么可能培養出現代社會需要的公民?獅子帶領的羊群能夠打敗綿羊帶領的獅群,這樣的話,是不應該成為指導教育教學的理念。
杜郎口中學,當年因為迫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欠缺,不得已采取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無意中走出了一條路子。名氣有了,實惠有了,杜郎口中學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還是教師素質問題。
方法、技巧可以創新,基本功是不變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的改變,或許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教師教學能力始終是決定課堂有效性的根本。
有人會說,現在很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啊,教師培訓越來越多,而且開始免費了。學校也對教師成長提出了要求。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很多學校都在這么做了。教師閱讀也納入不少學校的管理范圍:書籍學校提供、閱讀筆記學校檢查、交流學校組織……
或許,問題就在這些“好事”里。學校要求教師閱讀、要求教師反思、要求教師改變課堂,這要求那要求中,征求過教師的意見嗎?知道教師心里怎么想嗎?如果這些工作沒有做,這等“好事”,是不是類似于將老虎從一個籠子轉移到了另一個籠子?或者,是將老虎從籠子暫時轉移到了舞臺上?
我想,這不是我杞人憂天,或許,我已經成了那個說出真話的小孩子了。趙本山曾說,在中國很多時候講真話就是講笑話,江蘇一個教研室主任說得更尖銳,在中國有時講真話就是反動。可是,還是要講真話。
所以,需要質疑現在很多學校、很多地區正在做的課改。現在的課改,多大程度上是為了學生的幸福成長?有人說,功利心是普遍的,是人的本性,你何必把兩者非對立起來不可。我理解功利心,也不會把兩者對立起來。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很多人做得很功利,卻非要說自己很純潔,這讓我覺得不爽,很不爽,甚至惡心。經驗告訴我,越是把自己說成花兒一樣的,越不耐看;越是說自己純潔沒有私心雜念的,做起事情來越是沒有底線。我以為,課改也是如此!我所了解的很多地方的課改,不是學生提出來,不是教師要求的,而是校長、局長提出來,而且往往是新校長、新局長提出來。一旦提出課改,往往是大刀闊斧,一往無前,一票否決,不換思想就換人。
師生之間都能交流,老師被要求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什么校長、局長與老師無法交流,只能強制?是老師不可理喻,還是校長局長沒這個耐心、沒這個能耐?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校長、局長們功利心太強,急于創名氣,急于創政績,本是為了學生幸福成長的課改,就這樣成為了校長、局長謀取私利的手段。至于老師,工具而已。
因為是工具,所以,想讓老師幾點上(下)班就幾點,想讓老師讀什么就讀什么,想讓老師補課就補課,想讓寫多少字的讀書筆記就寫多少字,想讓老師做課題就做課題……。只要校長、局長想做什么,他們就能做什么,這樣的管理,真的能有現代的、高效的課堂?天方夜譚!
老師們“病”了,“病”得不輕。老師們現在最需要的是“靜養”,不是被折騰。中國教育這幾年改來改去,成就了一批名師,成就了一批所謂的專家學者,成就了一批書商,似乎成績很大。可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了多少,教師的幸福指數提升了多少,學生獲益多少,這些只要不是睜眼瞎就都很清楚的。盡管這樣,還是有很多校長、局長總是想這個轍那個法,恨不得自己的學校一夜成名,恨不得全中國全世界都知曉自己的大名。如果允許,估計他們都想給教師吃興奮劑,如果可能,打雞血的事他們或許都能做得出來。這些校長、局長,已經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他們習慣了拍拍腦袋想出個主意,習慣于有了主意就發號施令。他們不需要老師們思考,更不想聽到老師們的質疑,他們要的就是執行。他們也不在意老師們的心情,不考慮老師們的能力,他們在意的是老師們聽不聽話。所以,他們不想給老師們“靜養”的機會,他們“等”不及了,他們急著出成績、出政績。哪怕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老師,傷害學生,他們不在乎,因為師生在他們眼里只是工具,中國工具多,不值錢。
折騰老師,折騰教育,也就是在折騰學生,折騰民族的未來。有的校長、局長可以不在意未來這些事,但報應總會到來的。真正有教育理想的校長,有教育情懷的局長,他們不會不考慮這些。他們不會去折騰老師,不會拿師生當工具為自己謀利益,相反,他們會關注老師的生存狀態,他們會明白,現在老師們需要“靜養”,需要“進補”。
是的,老師們需要“進補”,他們要通過閱讀、思考、交流,補上自我價值這一課,補上民主教育這一課,補上科學教育這一課……在一切,都應該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進行的,沒有強迫,沒有欺騙。熱愛教育的校長、局長會為老師們提供機會、創造條件,讓老師們“靜養”,“進補”。
當老師們慢慢恢復了,能夠站直了,能夠獨立行走了,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自然也就在老師們恢復元氣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氣象。
課改,需要校長局長放權,需要給老師們空間,需要尊重老師們的課堂自主權,就如當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一般。
十字路口,如何選擇,這是對校長、局長們,其實更是對廳長、部長,對最高層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