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初升是你嶄新的一天。每個學生的進步與平安,都是你心中的惦念。責任重于泰山,一個班級一重天。班主任,贊美你。……”
—— 引自《 班主任之歌 》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受到挑戰,價值取向多元化,各種文化思潮沖擊平靜的校園,德育工作受到社會環境的挑戰。黨的十七大提出德育先行,育人為本,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強國”戰略,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為此,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新課程改革,每一位學校德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工作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每一個班主任都大有作為,我們迎來了班主任工作的春天……
一、班主任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加強學習,提升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特殊性、多樣性客觀存在,班主任必須不斷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提高思想覺悟,愛崗敬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我們應該把具有高尚的道德視為職業之魂,把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視為做事之本,把以身作則,行為示范視為立身之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品格是愛,是一種對學生﹑對教育的彌漫整個身心的愛,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你的德才才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世間有兩種愛最博大無私而令人尊敬──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一是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應有的境界!我們要把對黨、對社會主義、對教育事業執著的愛,體現在對學生的愛護之中,能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及資助,我們需要有“溫度”的教育!
在現實學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往往是經驗型居多,很多班主任主要是教育實踐中摸索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往往缺乏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除非是有專門的講座或培訓。這就需要我們的班主任認真學習鉆研相關德育教育理念,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在學生政治思想品質教育、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取得家長與社會對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等方面,都有質的飛躍,提高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通過加強學習,進一步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特別是通過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認識到師生的合法權利,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把依法治班與以德治班結合起來,達到較高的管理效率。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我們要靜下心來,加強學習,使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傳授者。
二、班主任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新一輪課程的改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新課程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在現代學校教育中,每一個學生都應逐步認識到:在校學習是他們生活歷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是其人生中充滿生命活力意義的重要組織部分,對他們而言,他們應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自己的生命活力在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充分地展現出來。班主任要能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充分培養﹑發揮﹑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班級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特別通過主題班會系列活動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和鍛煉,在很大程度上把學生自身的優勢、潛能最大限度充分發揮出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培養一個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的手段,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工作。”(馬卡連柯)目前,在校學生自我意識濃重,個人責任淡化,公德,紀律意識低下。角色責任弱化,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錯位,可見,培養學生責任感很有必要性。“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與失敗。”(托爾斯泰)而作為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教人求真,教會做人,教會學生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從“學生”實際出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制造、拓寬并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生活體驗,社會磨煉,使他們的思想逐步轉向成熟,自身的優勢、潛能最大限度充分發揮出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班主任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也應全面發展。
當今的社會日新月異,發展之快,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應是以人為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們要求被教育者,即教育對象全面發展,那么作為教育者,作為班主任是否也應努力使自己全面發展呢?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乃至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一名班主任僅會傳授知識,缺乏愛心,工作毫無熱情,不講究方法,缺乏創新,課外毫無個人興趣可言,那么,很難想象,他還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不重復自己,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這樣的教師不會停止對生活的撞擊,即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而我們有的班主任不斷重復自己,缺乏創新,教師“重復昨天的故事”,今天教師生活的無意義,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教學工作的呆板僵化,場景在變,學生在變,可教育教學內容形式不變。這就要求班主任由任務型向研究型轉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所以,我們的班主任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具備多種品質,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得心應手,真正使我們的學生做到“全面發展”,而不是一句空話!
四、班主任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心靈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班主任應關注學生的心靈,教師經常有許多困惑,學生為什么越來越難教,經常違規違紀……是的,時代發展了,學生變化了,而我們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仍沒有變化,對此,我們要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深刻認識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特別要深刻認識中學階段,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帶來一系列生理心理變化,培養自尊﹑自強﹑自愛﹑自知﹑自持﹑自制的學生,學生心理偏差往往表現在學習問題方面﹑家庭關系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班主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學習指導,消除學習障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班主任也可以通過活動法﹑討論法﹑咨詢法﹑測量法﹑講授法來影響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是提供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在環境布置中滲透心育,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班主任擔負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工作壓力很大,我們要正確認識﹑關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其原因,學會自我維護的策略,通過有效思考,積極調整,主動出擊,樂觀面對人生,才能健康快樂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更好的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班主任,常常是身兼數職,在他身上,肩負著多少人的期盼,有來自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可謂責任重大!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為此,班主任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高度重視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學會思考,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主動出擊,行動起來。讓我們所有的班主任樂觀面對人生,學會在壓力中生存吧!心胸開闊,健康就能與你常伴!
“每個學生的理想與信念,都是你愛的風帆。熱情勝泉源,百年樹人百世賢,班主任,歌頌你……”
(來源:中國校長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