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曰: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弟子規》說,在冬天寒冷的時候必須照顧好父母,讓他們感到暖和;而在夏天炎熱的季節,則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服侍父母睡下。出去的時候要告知父母,回來的時候也要告訴父母。要有固定的居處,要有穩定的職業。
東漢人黃香,在他9歲的時候,母親得病去世,黃香很傷心,從此他加倍地孝敬父親。炎熱的酷暑,他用扇子先將父親的床鋪扇涼,趕走蚊蟲,然后再請父親就寢;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的被子焐暖,然后再請父親安睡。
一個9歲的孩子,能夠如此體貼父親,想父親所想,孝心可見一斑。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不用說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能夠體念父母心的又有多少呢?
瞿麗麗是家里的獨生女,嬌生慣養長大。這孩子雖然平時沒有做過什么家務,脾氣也任性,但是學習成績卻不錯。父母越發嬌慣這個孩子。
那天晚飯后,瞿麗麗突然想吃西瓜。北方的冬季,西瓜很貴,不是平常人家常備的水果,家里沒有,要吃就得出去買。
父母工作了一天都很累,下班后又做飯、收拾房間、洗衣服,實在沒有精力出去給女兒買西瓜。于是,從冰箱里取出蘋果、橘子、木瓜等水果讓女兒吃,說外面剛剛下過一場雪,路滑,實在想吃明天再買。可是女兒說每天吃這些水果膩了,就是想吃西瓜,纏著父母出去買。
爸爸沒有辦法,穿上衣服就出去給女兒買西瓜了。附近的超市沒有,爸爸就騎著自行車去較遠的一個大超市買。路過一個路口的時候,自行車拐彎不利索,連人帶車都摔倒了。恰巧對面過來一輛三輪車,也順帶著滑倒壓到了爸爸身上。
爸爸因為腿部骨折被送到了醫院,一共在醫院住了2周,才出院。2周的時間,女兒一次都沒有去探望過爸爸,連個電話都沒有給爸爸打過。
爸爸住院了,媽媽還沒有忘記給女兒買回西瓜解饞。
當今的孩子,就是這樣不孝順。不管父母為他們怎么操勞,怎么對他們照顧周到,他們都視而不見。在他們的眼里只有自己,覺得父母為自己做事是應該的。
同樣是孩子,為什么古代和今天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孝順”“罪莫大于不孝”。古人認為,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贏得許許多多的人。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管是高居廟堂還是身處鄉野,都要把孝放在首位。
在今天,做家長的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智力、才藝,不但沒有把孝的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反而對孩子言聽計從,做了孝順孩子的“孝子?,使得孩子不懂得盡孝。
父母為家庭為子女操勞一輩子,如果到老都沒有一個關心、照顧他們的人,實在是人生的悲哀。做家長的,如果不盡快覺醒,減少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實施孝的教育,那么明天你就會是那位孤單的悲哀家長。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懂得孝順父母,做父母的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重視培養孩子孝順的美德。
1、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有的父母自己舍不得花錢,給孩子花起錢來卻是大手筆。這樣做,很容易埋下孩子不孝順的禍根。
父母花錢痛快,給孩子買的東西多,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掙錢容易,于是?錢就沒有節制。不懂得父母的辛勞,怎么會從心底孝敬父母呢?所以,家長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
如果家里經濟條件不錯,生活質量較高,也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好生活是父母付出艱苦勞動換來的,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萌發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回報父母的孝心。
2、.對孩子無情一點
我們不讓孩子做事,孩子體會不到做事的辛苦,自然也難以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里大掃除、做飯、收拾房間、采購等家務事,父母分給孩子一部分,讓孩子在?事的過程中體會工作的辛苦和快樂,有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有助于培養孩子肯為家庭付出的美德。
3、和孩子一起盡孝
當家長既是父親也是兒子的時候,不但要盡到對兒子的撫養責任,還要做到為人子的孝順義務。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去父母膝前盡孝道,那么你不但盡到了孝順的責任,同時也培養了下一代的孝心。
孝順父母,不見得是什么大事。經常探望父母,做了可口的飯菜給父母送一些,天冷了叮囑父母注意添加衣服,天熱了給父母安裝一個空調、送去一個西瓜,自己工作取得了成績跟父母說說,等等。這些孝行,家長做?時候孩子就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
有一名9歲的孩子非常孝順。爸爸腿疼時,會給爸爸捶腿,好吃的東西會給爸爸、媽媽留一份。在家里,會經常幫媽媽拖地、擦桌子、刷碗什么的,而且做得特別認真、仔細。
每次去爺爺奶奶家,看到爺爺正在拖地,就會說:“爺爺,你休息一會兒,我來拖吧!”看到屋子臟,自己就主動掃地。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了,孩子和父母到醫院給奶奶送飯,爸爸給奶奶喂飯的時候,這孩子對爸爸說:“爸爸你休息一會兒,我來喂吧!”感動得奶奶都流眼淚了,連連說:“看到我的兒子、兒媳、孫子這么孝順,我這病就好了!”
4、自己帶孩子,不啃老
很多小夫妻,為了自己清閑,把孩子全托給了爺爺奶奶。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好不好先不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不孝順的表現。父母工作一輩子,很辛苦,老了本該有自己的老年樂趣,卻被孩子拴住,實在是無奈。
有的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種“啃老”行為其實是在“手把手”教孩子將來不孝。
孩子可以偶爾托給祖輩照顧,但是父母不能撒手,全托給爺爺奶奶,更不能把養孩子的經濟花費放到爺爺奶奶的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