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市煤炭工業局、各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強生產煤礦能力管理。通知指出,所有生產煤礦必須按照重新確定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即按照不超過公告生產能力的84%組織生產;水文地質類型為復雜及以上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還要嚴格執行《關于嚴格控制水害嚴重礦井和瓦斯突出礦井煤炭產量的通知》,即按照不超過公告生產能力的80%組織生產。有關煤礦必須按照重新確定的生產能力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嚴格按照全年不超過276個工作日組織生產。
其一,重新確定的煤礦生產能力是煤礦企業組織生產和有關部門監督檢查的依據,嚴禁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其二,各市煤炭工業局、各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要按照登記公告能力和重新確定的生產能力,立即對所屬生產煤礦今年以來生產情況進行核查,重點核查生產煤礦是否存在超能力生產、是否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其三, 3月31日之前煤礦實際完成產量與已經公告的生產能力和生產計劃進行比對,3月31日之后煤礦實際完成產量與重新確定的生產能力和調整后的作業計劃進行比對。其四,要嚴格對違規生產煤礦進行查處。各市煤炭工業局和省屬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要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規生產行為。要對超能力生產行為重點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其五,對發現的超能力生產煤礦,要責令停產整改并進行經濟處罰。同時,及時公告超能力生產煤礦名單,實施聯合懲戒。其六,未嚴格落實276個工作日制度的煤礦,各市煤炭工業局和省屬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公司要予以約談和通報。
目前,全國已有山西、內蒙古、陜西、河南、安徽、山東、貴州、河北等主要產煤省區在內的17個省(區、市、兵團)按照276個工作日規定重新核定了煤礦生產能力。另外,國家煤礦安監局等三部委,也對中央企業及司法部直屬煤礦管理局的210處煤礦,按照276個工作日規定重新核定了生產能力。
就產煤大省山西而言,當前煤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行業回到供求均衡,目前關停的計劃超預期和回到核定產能 276 天超預期將推動行業回到供求均衡甚至略微偏緊狀態。2016年以來,山西、陜西、內蒙等動力煤主產地煤價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主要是受國家276個工作制推行、部分礦井停產、安全大檢查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
4月1日-6月21日,山西陸續新增公告礦井21處,新增生產能力3160萬噸,按276個工作日調整后,新增生產能力2660萬噸,折合月均產量222萬噸。4月份以來山西凈增產能3110萬噸,按0.84系數調整后新增產能2612萬噸,折合月均增加產量218萬噸。截止到6月21日,山西按照276個工作日調整后,全省的合規產能為78989萬噸,折合全省月均產量6583萬噸。而在去產能過程中,煤礦實行276個工作日之后,由于日均煤炭產量下降,部分煤礦噸煤生產成本確實出現了20元左右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工資福利、安全生產費用、設備折舊等方面。(交易中心微信平臺搜集整理)